一听张伯君主动提出取消决斗,夏侯德一直悬着的心突然之间就稳当了许多,他很期待幽兰赢会顺势答应了,这场恶战就此化解。
然而,幽兰赢并没有说话,而是向张伯君刺了一枪。张伯君见对方突然发难,只好挥动手中的砍柴刀相迎。八宝托龙枪在幽兰赢手中上下翻飞,不断向张伯君进招。张伯君见对方已然动了杀心,自然也不想丢掉性命,这就见招拆招。
长枪在兵器谱上地位非常高,经过无数的世外高人的不断研究,到了幽兰赢的时候,枪法已经发展成极为成熟了。长枪本来就是长兵器,再加上幽兰赢九级强者,功力了得,对付张伯君手中的砍柴刀很有优势。
双方都是九级强者,幽兰赢率先发难,在出招方面也占有优势。在夏侯德看来,幽兰赢已经是占了上风,当然离取胜还是有很远的距离,毕竟对方也是九级强者。其实,幽兰赢更清楚,毕竟上次自己击倒了张伯君,不仅没有成功击杀对方,反而还被对方的奇招所败。面对张伯君这样的对手,幽兰赢丝毫不敢大意。
再看张伯君,虽然被八宝托龙枪压制的只有招架之功,难有反手之力,但还是用砍柴刀稳稳地守住门户,纵然幽兰赢功力高深,八宝托龙枪是世间神物,也奈何不了他。
双方在场中一直战斗,身法也是越来越快,兵器相撞的火星显示着战斗是极为激烈。时间不大,夏侯德就发现幽兰赢身上已经是被金黄色的光芒所包裹了,心道:世间罕见的人派金系功法,自己也是第一次见九级强者使用了,不知道幽兰赢的人派金系功法有何等玄妙之处,但夏侯德很清楚,凭借幽兰帝国的国力和上万年的国本,大内府库自然会收藏大量的武学典籍。
夏侯德突然就为张伯君感到担忧了,因为他很清楚,押山训练营的功法都是极为基础的,以张伯君的机缘很难得到适合他修炼的人派火系功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张伯君根本没有时间修炼到相当纯熟的地步。
就在这个时候,幽兰赢大吼一声,一条金龙瞬间出现在半空之中,一声龙吟之下,携天地风雷之势直接向张伯君扑去。九级强者的金龙!在附近偷偷观阵的御林军将士一见,顿时窃窃私语,有的人甚至看得目瞪口呆。
张伯君一见,也是大吼一声,连续数刀迎风一刀斩劈向那条金龙。金色的巨龙强大的压迫力所带来的强风,让迎风一刀斩的威力增加了不少,再加上张伯君连续数刀,金龙竟然被劈成了几节,然后残影很快就消失了。
堂堂九级强者的金龙,在对方没有使用任何功法的情况下,竟然就这样化解了。若不是亲眼所见,夏侯德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的,但是事情就这样发生了。夏侯德心道:张伯君使用的到底是什么功法,他身上并没有出现火系功法被催动的任何现象,但是他不用火系功法又如何化解这一招的。
不仅夏侯德不相信,就连幽兰赢本人,也是惊得目瞪口呆,毕竟自己这几个月一直在苦心修炼,手中的八宝托龙枪又是神兵利器,自己召唤出来的金龙威力也增加了不少。万万没有想到,张伯君几刀就这样化解了。
幽兰赢并没有想其中的原因,身上的金色光芒更甚,在黑夜的衬托之下是那样的光彩夺目,是让羡煞旁人的存在。幽兰赢继续向张伯君进招,手中的长枪借助高深的人派金系功法的催动之下,犹如一条出水的金龙,向张伯君发起连续的突击。
张伯君一见对方身上的光芒,就知道对方在不停的催动功法,所以自己也不客气,也是催动人派火系功法将自己包裹起来。终于使用功法了,我倒想看看你押山训练营的人派火系功法,究竟如何与我帝国珍藏的功法所抗衡。
幽兰赢想到这里,手中的八宝托龙枪就更快了,大有要一鼓作气战胜张伯君一样。但是毕竟对方也是九级强者,面对与自己等级一样的高手,幽兰赢并不应该这急躁。夏侯德一旁观看,一边为自己的皇帝担忧了起来,若是张伯君取胜,我幽兰帝国必将内忧外患。陛下,你到底是怎么了?
交手几十个回合之后,张伯君也渐渐感到了幽兰赢出招太心急太急躁了,这样凌厉的攻势摆明就是为了速战速决,但是他凭什么能够速战速决,难道就是因为他手中的八宝托龙枪?
但既然如此,他为何不去皇陵与我决战,非要得到我到了皇宫,打上门了,这才出手,这样的帝王也未免太儿戏了吧。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又如何治理整个幽兰帝国,如何驾驭像夏侯德这样的大臣,如何能够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
随着幽兰赢的枪法越来越快,而且丝毫没有减弱的意思,张伯君拼命抵挡的同时,心中的疑惑也随之不断增多增大。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见幽兰赢手中的长枪如蛟龙出水,向张伯君不断地进招。张伯君一味防守,即使幽兰赢久战不下,但张伯君毕竟处在下风,一直防守下去,始终不是办法,最终还是会被对方寻到破绽的。夏侯德一边观阵,一边在判断场中的形势,虽然他知道幽兰赢占据了上风,但分出胜负尚早。
夏侯德也是用枪名家,见幽兰赢使出的枪法,颇为诡异,自己也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枪法。夏侯德一边观阵,一边在回忆自己所知道的枪法。当今紫兰大陆,在枪术造诣上能够入他夏侯德法眼之人,也有十余人,再加上夏侯家族本来也藏书颇丰,算上历朝历代的,也就近百人而已。
但是,夏侯德发现,幽兰赢的枪法与这些人的枪法并没有任何直接的相似之处,但却都有一定的渊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突然,夏侯德想起了一套幽兰家族自己的枪法,此枪法并未传世,他也只是有所耳闻。如果真的如此,那张伯君性命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