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大战在即
随着吕楚去的,只有几十个亲兵。
一路上,秦红非常警觉,时刻守在吕楚身侧,因为现在的确非常危险,除了江宁还在明朝手中,其余地方失陷的失陷,无政府的无政府,基本上属于混乱状态,说不定什么时候次波军或者后金军就会出现在哪个山头上,秦红做好了随时搏命保吕楚的准备。
这种没有根基的女子,命运很少对她们有善意,很多时候她们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某个重要的人,草根的命,永远这么卑微。
但是吕楚则不以为然,坐在马车里,不停调笑着秦红,安抚着她紧张的情绪。
一路倒是很安静,没有见到什么探子间谍。
吴惟忠在宁远南门迎接吕楚,双方拜过之后,相拥感叹。
算是老熟人了,吕楚当年在朝鲜战场带领吴惟忠在内的明军大破次波国倭寇,以少胜多,吴惟忠记忆犹新,此时查大受、李如松都已战死沙场,物是人非,两人不禁感慨。
当日,吕楚走上四面城墙,查看工事。
宁远城非常奇怪,建筑风格非常独特。
一般的小城,都是口字型,而像平壤那种大城的城门则很多是凹字型,也就说所谓的瓮城。
瓮城的作用很明了,敌军如果攻入瓮城,城头上可以从三个面同时攻击入侵者,达到很高的协同防御的目的。
而宁远城,属于中型城池,但是他不是口字型,也不是凹字形,它是座山字形的城池。
这种清奇的建筑风格,吸引了吕楚,研究过后他认为,这是个有战略思想的人修建的。
山字形城门,可以将敌军分流,而城楼上的守军,还是可以做到三面同时攻击,这个建筑的创意,非常不错。
宁远城的正中间,还有一座高约十米的吊楼,高出四面城墙,可以看到四城战事,是个很不错的瞭望台。
这种专为战争设计的城池,不得不说要比内地那些普通的城池更利于防守。
晚上,吴惟忠接待吕楚吃饭,居然拿出了高度白酒,让吕楚惊诧不已。
吴惟忠笑笑道:“吕大人见笑了,这不是在朝鲜学了您的酿酒术,有样学样,我回浙江后也学着酿,您且尝尝,和您的酿法口味可有区别?”
蒸馏酒,其实制作初期的过程大同小异,不仅仅是中国的白酒,即使是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也都是一样,用谷物或水果发酵,之后提纯。
这些酒的主要区别,在于存储环境。
比如伏特加一般采用无菌设施存放,所以是最纯粹的酒精,所以一般也不带有颜色,一般现代喝调酒时,如果要体现清新水果口味什么的,都采用伏特加做基酒。
威士忌,一般采用橡木桶存储,橡木中独特的菌群会影响酒体结构,在酒内部产生独特菌群,进而影响酒的口感和色泽。
而中国白酒,其实也可以根据存储方式的不同分为好几种类型,例如酱香、浓香、清香。
吴惟忠在吕楚开发的蒸馏酒基础上,选用浙江当地特有的泥坛存储,加上放入地下深藏,使蒸馏酒的微生物菌群发生了巨大改变,此时端起一杯,却觉得酒香四溢,口味独特,不知不觉间,发明了第一款清香型白酒。
吴惟忠不但会打仗,还会创造新的酒种,真是个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啊。
“吴将军这里存的酒有多少?”
“哈哈哈,吕大人果然和我想到了一起。”
吕楚顿悟道:“嗯嗯,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哈”
推杯换盏中,吕楚渐渐醉去。
自从回了京城,天天忙的脚不点地,此时出来作战,却难得轻松了一回。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吕楚将这句经典的话用在了备战大会上。
站在城头的吕楚,对全体戚家军作出了战前动员,提出几点战前准备工作。
第一是巩固城墙,宁远城的城墙建设的虽然很有创意,但是经过上百年的自然侵蚀,已经变的不那么牢固了。
第二是储备资源,特别是水、粮草、弓箭、弹药,要做好被围困和长期作战的准备。
第三是抓紧训练,主要训练的是吕楚带来的两千支改良版双头三眼神铳的射击。
很快,宁远城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修城运动。
此时新建城墙肯定不太可能了,但是在表面增加一层石泥防护,还是来得及的。
另外就是派出五千人,往返于京城间运送粮草,分为五十队,一次运输一点点,避免被敌军埋伏截击,损失过大,此时的粮草是作战的灵魂,你少一些,敌人就会多一些,是以决不可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由于现在甘州还没有大量向京城输送钢铁,是以仅仅是在吕楚回京这段时间,抢工制造了几千支双头三眼神铳,除了留给两广和江浙援兵训练的枪支,其余的都被吕楚带来了宁远。
可以看得出吕楚此次是要背水一战了,倾其所有,守卫宁远。
而努尔哈赤和小西行长在分析了明军动态后,有些犯难。
说起来,小西行长此时已带着三十万大军进入了辽阳,努尔哈赤带着二十万人进入了沈阳。
对于戚家军的三万人来说,真的是大巫见小巫了,如果在大平原作战,分分钟给你消灭干净。八壹中文網
但是,他们已经结下同盟,目标就是北京,按照他们的合约,攻下北京后,大明江山由两家平分,东边归次波国,西边归后金。
所以歼灭敌军不是首要任务。
歼灭城池里以逸待劳的明军更不是战略首选。
但是有个问题就在于,要进攻北京,就要突破最后一道防线,山海关到大同之间的这道长城。
突破点主要集中在山海关或者大同府。
这两个地方一个在鱼尾上端角落,一个在鱼尾下端角落。
而宁远,在鱼尾中间。
也就是说,如果绕过宁远,就可以直接攻击山海关或者大同,但是宁远相当于站在了自己身后,里面的三万多人,说多不多,但是如果突然从身后袭击,自己肯定也损失惨重。
一旦在战场上遭受严重打击,两家实力就会发生变化,到时候再谈什么瓜分大明,你的筹码就会变得少了很多,是以,谁都不想背靠宁远进攻北京。
宁远就像是钉在关外平原上的一颗钉子,让两支大军如芒在背。
那么,为了后背不痒痒,只有一个办法,拔了这颗钉子。
经过努尔哈赤和小西行长商议,决定合兵一处,围攻宁远。
初冬,五十万大军,分别从辽阳和沈阳开赴宁远前十五里扎寨,大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