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再审
万历拿着东厂的笔录,在书房里转了半天,任他怎么想,也想不明白,吕楚怎么会这么快就招供了,而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这不是一般罪啊,造反,是要诛九族,活剐的啊。
他吕楚不怕?
明朝的刑罚种类繁多,什么乱七八糟的水刑、仙人跳、下猪笼,数不胜数,但是究其最惨烈的就是剐刑,也叫做凌迟。
刽子手用小刀一片一片的将人身上的肉向下削,而且这个技术含量很高,削的时候,尽可能避开血管,避免大出血死亡,而是让受刑者感受到钻心的痛苦,一点一点的削,直到最后气尽身亡,残忍程度五颗星。
如果说吕楚不怕死,想开了,这都能理解,但是要受这一千零八十刀的剐刑,那就实属想不开了。
可是白纸黑字的写在笔录上,吕楚亲自签名按手印的,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但是现在的万历心态又变化了。
前些天,听到皇太后对自己的提醒,不禁也是心里一颤,吕楚若是反了,皇家岂不危矣?天下岂不是要易主?
是以他命东厂立即全面开展对吕楚的调查,谁知当天夜里,就查到了这封密信,而且东厂的差人是从吕楚家里的书房中秘密获取的。
万历当时心急如焚,按照密信的安排,吕楚这已经完成了一半了,剩下的就是出兵山海关,大同沦陷啊。
是以,万历雷霆手段,立即召回了吕楚。
但是现在不同了,主谋吕楚已经归案,现在押在东厂大牢,已经干不出什么大事了,虽然外面战事还很紧急,但是改旗易帜的危险已经度过,万历慢慢冷静下来了。
从昨天吕楚进宫之后,万历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吕楚为什么要造反?
待遇不高?虽然说内阁次辅和户部尚书都被免了,但是现在作为三品的侍郎,也算是朝廷中的翘楚了,以吕楚的文凭和年龄资历,五品都算是烧高香了,何况三品,待吕楚不薄啊。
贪婪?吕楚思路清奇,能力强悍,会打仗,会赚钱。的确没有不膨胀的道理,但是当年吕楚拿自己的钱帮国家渡过难关,最后倾其所有帮助成立皇家公司,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也没见他要个官,要个钱什么的,他不是那种喜欢权势和金钱的人,那我这个皇位有什么意义?不就是极高的权势和最多的钱财。
越想越清醒的万历,看着这份笔录出神。
高淮走近万历,添了口茶,对万历道:“皇上,不早了,歇息吧?”
“高淮,你说,我待吕楚如何?”
“皇上对吕楚有知遇之恩,扶植之恩,开罪之恩,堪比父子师徒。”
大内总管的马屁水平真不是盖的,想都不用想就总结出了三大恩情。
“那你说,吕楚为何反我?”
“皇上,奴才不敢妄议朝臣,况且我与吕大人相熟,更不敢评论了。”
“你且说说你的看法,恕你无罪。”
“皇上,这白纸黑字的写着呢,老臣真的不敢乱说啊。”
老油条就是老油条,你急匆匆说出来你的看法,皇帝或认为你早有准备,或者觉得你的意见没有价值,反而是推三阻四后说出的东西,人才会认真思考。
“你但说无妨,我只是听听你的想法。”
“那老臣就说了,不对的地方请皇上恕罪。吕大人,此前在朝鲜战场,用兵如神,作战英勇,这个皇上您是知道的,没假吧?”
“嗯,这个又不是一个人见证,不可能满朝文武和辽东铁骑全体将士撒谎。”
“您觉得,从个人层面,倭奴和皇上您的仇深,还是和吕楚的仇深?”
“那自然是吕楚,他在平壤又是炮轰,又是火烧的,整死了倭奴数万,朕只是坐在京城,恨我作甚?”
“那么您想想,倭奴还会和他合作吗?”
“按理说不会,毕竟就算是丰臣秀吉不恨他,下面的将领士兵不可能不恨他,和他合作,阻力不小。”
“其二,李如柏虽然和吕楚同时期在辽东铁骑,但是据说他和吕楚关系不好,您可知道?”
“这个倒没听说过,不过我记得李如柏上过奏疏,弹劾过吕楚,有没有这事?”
“老臣记得,他参过吕楚的本子,当时我就想,是不是没有让李如柏接替他哥哥当总兵,他怀恨在心,所以才跟风凑热闹弹劾吕楚。”
“嗯,有可能,据说这个李如柏也是个纨绔子弟,被他老爹惯坏了。”
“还有,李如柏为什么在辽东造反?放努尔哈赤进陆堡?当时吕楚可还在西藏当尊巴丹呢。”
“为什么造反?”
“因为辽东铁骑没了,他哥哥死了,辽东铁骑也全军覆没了,李如柏相当于空挂一个副总兵衔,但也没什么兵,没什么实权。”
“是,他可能觉得没前途了吧。”
高淮摊了手摊手,接话道:“而吕楚呢?大明最年轻的三品大员,这一仗若是打赢了,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还不是随他选,过不了几年,当内阁首辅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这个朝廷里还有比他更厉害的人吗?”
“最后,那封信上说,等他们联合攻陷京城,接吕楚回来登基,如果说吕楚想私通藏兵、甘州卫、后金军、倭寇军,共同造反攻陷京城,那么这些人都听他的吗?如果攻下北京,他们肯让吕楚当皇上?吕楚手里加起来也不过十万兵力,后金和倭寇哪个不比他人多,凭什么给他最大的好处?”
万历点点头道:“是啊,这些蛮荒都是以实力打天下的,怎么会有信用。”
“皇上,咱们能想明白这个道理,吕楚怎么会想不到?”
万历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对高淮道:“爱卿认为,该怎么办呢?”
“老臣觉得,应该发回西厂再审,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蹊跷。”
“嗯,你容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