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儿,你想把酒楼开在哪里?”豫子堂关切地问道。
“就开在万家来的对面。”穆迟狡黠一笑,“和我的前夫面对面,也好有个照应。”
豫子堂虽然很震惊于老友女儿的性格,但是他叹息着,什么也没有说。
他的人脉很广,不仅帮着穆迟以每年一百五十两的价格租下了万家来对面的弃楼,还走渠道买了二十三套老杉木桌椅。
穆迟眼下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她的府里有三男三女,一共六人,只要她一声令下,就都可以过来帮忙。
穆迟安排富贵儿带着王一、王二把二十三套老衫木桌椅驾着马车搬了回来,安放在酒楼里。
“这些桌椅已经在仓库放了很久,被虫子咬过,留下了虫洞,但是这样更好。”豫子堂抚摸着桌面的灰尘,轻轻一吹,“一来是非常便宜,二来是存放的时间足够久,木头里面的香味已经散发出来了。”
租酒楼花费了大头,装修花了一百两,其它的必需用品也林林总总地用掉了一百多两,眼看着荷包就空了一大半。
作为一座酒楼,酒是必不可少的。穆迟特地打听到了万家来的酒统统来自于本地最大的酒都,她想要略胜一筹,便也从那家酒都进了同款白酒,但是定价统统比万家来便宜一文钱。
她这是跟赵元杠上了。
接下来,穆迟要搞定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厨子。
厨子的水平是酒楼的灵魂所在,穆迟的计划是请一个主厨,一个副主厨,再招两个学徒。至于店小二嘛,到时候,就把府里的富贵儿、王一、王二给带过来,再把小曼带过来,他们四个也足够帮忙了。
穆迟托自己的姑姑帮忙,她是开盐都的,一定知道哪里有最好的厨子。这封求助信刚刚寄出去不到三日,就有了回信。
回信是一个老头子亲自带过来的,这位老头子姓吴,其貌不扬,但据说是名满京城的大厨。现在退隐了,就回到了家乡清屏县。据姑姑在信里所介绍,虽然这位老头子开价很高,但是绝对值得一请。
“嘿嘿,光说不练假把戏。”穆迟指着刚刚到货的菜刀和厨具,“你去试试。”
老吴不屑地瞅了瞅那把菜刀,突然从自己随身携带的布包里取出了一套老旧的刀具,大大小小的一共有二十几把,什么形状的都有。
“有什么食材?”老吴问。
“还没开业,什么食材也没有。”穆迟摊开手,无辜地说,“你等等!”
她跑了出去,从坐在门口吃饭的富贵儿碗里(“小、小姐!”),生生地抢来了一枚熟鸡蛋。
老吴接过了这枚鸡蛋,用菜刀对准了洁白的鸡蛋,突然开始发功。穆迟只看见老吴的手臂在高频率抖动,不多时,就停下了。
他用粗糙的老手把鸡蛋抖开,只见鸡蛋白已经变成了网状,鸡蛋黄却完好无损。
“哇!”穆迟带头鼓掌。
老吴在众人的掌声中,淡定地把手里的鸡蛋清卷成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白花。搭配上青色浅瓷盘,美到极致。
厨子也有了,接下来就是酒楼的灵魂所在。
“小姐,您应该给酒楼起名。”小曼说。
穆迟看着面前的这朵鸡蛋花,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沉吟片刻,脱口而出:“就叫,花时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