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水里太冷了。”“我知道,可你们答应了,还是快点干吧。”
苏楠来了,她把电动车停好,看到清水河里正在干活的吴东风和刘子涵,“龙黎,那两个挖莲藕的,是你雇来的?”
“就算是吧。”
说完,龙黎简单把昨晚的事情说了说。
苏楠叹了口气:“唉,那个将楚楚呢?”
“在西面的板房里休息。”
说着,车飞跃和苏楠走了过来。
将楚楚坐在那里,正看着手机,看到龙黎和苏楠进来,她才抬起头来。
龙黎作了介绍:“这是苏楠,也是来我这里帮忙的,你不要担心,现在吴东风和刘子涵正在挖莲藕呢。”
“我都看见了。”说完,将楚楚哭起来:“我真后悔跟他们出来……”
苏楠说道:“好了不要这样,你还没吃饭吧,我熬粥吧。”
现在这里只有刚刚打好的小米,苏楠放在高压锅里,没多久粥就好了。
开锅后,有股浓郁的米香。
老杨叔和王婶也来了,看到龙黎在这里,他们也没说什么,去了东面的房间打扫去了。
喝完粥,龙黎又来到了清水河边看了看。
莲藕已经挖出来不少了,可以看出,他们也很累了。
毕竟从早晨开始就没吃饭。
“上来吧,上来吧。”
听到这句,吴东风和刘子涵马上爬了上来,坐在岸上,大口喘息着。
“走吧,先去里面喝点粥吧。”
“还是先洗一下吧,这样太脏了……”
“这样不脏,肮脏的是你们的灵魂。”
这句很有哲理的话从龙黎的嘴里说了出来,龙黎自己都吃惊。
到了板房里面,吴东风和刘子涵看到将楚楚没事,一下怔住了。
自然又是解释一番……
可事情摆在这里的,将楚楚说:“不要说了,就当我们不认识……”
龙黎说道:“幸好将楚楚没事,要是真出了事,你们就是谋杀犯……”
吴东风和刘子涵低着头:“是啊,陈老板,你说的对,我们错了。”
“算了,别跟我说这些……问一下将楚楚能不能原谅你们吧,不过你们也都是年轻人,重新开始也是来得及的……”
将楚楚说道:“是啊,我知道,谢谢你陈哥,我走了。”
将楚楚一走,吴东风和刘子涵也赶紧跟了上去。
都是年轻人,应该很快就好起来了。
看着他们走后,苏楠笑道:“龙黎你刚才讲的话,好像很有哲理。”
龙黎也一笑:“只是有感而发。”
王婶走了过来:“飞跃啊,你看这么多莲藕,要不要我们清洗一下?”
上了年纪的人,好像不太关心别的事情。
现在王婶和杨叔很团结,只想着把这里的活干好,能挣到钱就行了。
龙黎说道:“不用了,王婶,今天正好是小河北大集,我想把这些莲藕拉过去,买一下。”
“应该不错,现在莲藕是是新鲜蔬菜,一定能卖上好价钱的。”
这些莲藕差不多有一百斤。
四块钱一斤的话,就是四百块。
要是卖的好,就把另外的一些挖上来。
莲藕还没干,上面有淤泥。
只能用三轮车带着了。
龙黎回到家,把三轮车骑了过来。
苏楠帮忙把莲藕放在了车斗子后面。“龙黎,我可不可以去一趟啊?”
“你又想赶大集了?”
“这个小河北大集我没去过……”
“好啊,那就一起去吧,不过还是只能坐在后面。”
“走吧。”
苏楠一笑,坐在了车斗子后面。
小河北大集也是附近比较有名气的大集。
不过不是在村子里面,而是靠近一条通往宁洋县城的马路。
因为一些蔬菜的价格便宜,所以一些城里人也来这边赶集。
龙黎和苏楠来到这边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多了。
这个时候,正是人山人海。
蔬菜市场这边的人更多。
龙黎只好下了车,推着慢慢往前走。
“龙黎,这里有个空地,就在这里吧?”
苏楠说了这样一句。
“好吧。”
龙黎停了下来,把三轮车摆正了。
龙黎四处看了看,可别说,卖蔬菜的虽然多,可买莲藕的却只有他一份。
看来,这次应该能很快就卖完。
“来,交管理费了,两块钱。”
在这里卖东西,都要交管理费,再说,两块钱,也不是很贵。
龙黎把钱交上,又把车斗子后面的挡板开了。
“这莲藕真新鲜啊,多少钱一斤?”
“四块吧,四块一斤。”
可是只有问的,没有买的。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龙黎还是没有卖出去一根莲藕。
十一点多了,现在大集上的人越来越少了。
没卖到钱不说,还交上了两块钱的市场管理费。
“龙黎,这些人好像不喜欢吃莲藕。“
苏楠这句话,当然是一种安慰了。
龙黎笑道:“算了,没人吃,我们回去自己吃好了。”说完,龙黎准备收摊了。
想不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过来,看着车里的莲藕:“这个,多少钱啊?”
“四块钱一斤,已经很便宜了。”
男子拿起一根莲藕,看了看说道:“这个孩子们炸耦合吃,一定不错啊。”
“是啊,大哥,来点吧,四块钱已经很便宜了。”
可是,男子笑了笑,慢慢把莲藕放下:“你这些一共多少斤啊?”
“差不多一百斤吧?”
“我要是都要了,你能不能再便宜点?”
“可以啊,给你便宜两毛,三块八怎么样?”
男子犹豫一下,从一边口袋里拿出一些零钱数了数,说道:“好吧,那你称一下,我全要了,可是你要给我送过去。”
“你住在什么地方啊?”
“就在前面不远。”
“好吧。”
一共是九十六斤,三块八一斤,共是三百六十多块钱。
苏楠笑道:“真想不到,最后一下全卖了。”
“是啊,看来今天运气也不错。”
龙黎收拾好了,苏楠还是坐在后面。
这个男子骑了一辆破旧的电动车,龙黎紧紧跟着他。
走了不远就到了,原来这个男子就在小河北的北面,一处破旧的四合院里面。
走了进来,龙黎才知道,这里是一个小学。
总共有十多个学生,都是留守儿童。
男子叫赵福来,是这里的校长兼老师。
赵福来把车停好,笑道:“谢谢了,把莲藕卸下来吧。”龙黎和苏楠很快就卸完了。
龙黎说道:“赵老师,怪不得你要这么多,原来要给这些孩子们吃的。”
“是啊,是啊。”赵福来笑着:“你是哪个村子的,叫什么?”
“就是北面旺泉村的……”
说着,龙黎把那三百多块钱拿了出来,“赵老师,这个钱我就不要了……”
说完,龙黎就发动了三轮车。
赵福来拿着钱在后面追了出来:“你种菜的也不容易,这是干什么……”
走了出来,龙黎把车速降了下来。
苏楠笑道:“龙黎,你很有爱心啊。”
“也说不清楚什么爱心,就是觉得都不容易。”
虽然是乡村,可现在下了集的人都往回走了。
路上车辆还是比较多的。
龙黎也只能慢慢走着。
来到了庄园里面,王婶和杨叔正在山下捡柴。
这里做饭用的是那种用泥巴做成的火炉,只能少木柴。
不过,这样做出来的饭菜很香。
“飞跃,莲藕都卖了?”
“哦,杨叔,卖了。”
“那,要不要把剩余的莲藕也挖出来?”
“不用了,还是过些日子再说吧……”
苏楠泡了一壶菊花茶来,“龙黎,喝点水吧。”
龙黎在丝瓜棚里面的青石板上坐下:“好啊,真是有些渴了。”
说完,龙黎又说道:“杨叔,王婶,你们也一起喝吧?”
老杨头忙摆着手:“不喝这个,这菊花怎么能泡水喝啊,我们还是习惯喝白开水。”
说完,老杨头和王婶去了板房那边忙去了。
这是新鲜的胎菊。
泡出来的水是纯净的淡黄色,没有加冰糖,也没有加蜂蜜,却有股说不出来的甘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那个时候的陶渊明种菊花不知是为了泡茶还只是为了观赏。
一阵风吹过,那边的菊花在风中摇曳起来。
苏楠说道:“等白菊花开了,可以蒸熟了吃。”
“菊花也能生吃”
“是啊,不过需要蒸熟了吃。”
“龙黎啊……”
听到叫声,龙黎站起来,原来是村长王德才。
王德才的身边还站着一男一女。
男的手里拿了一个摄像机……
“德才叔,你来了?”
“哦,飞跃啊,这是县电视台的孔记者和他的助手小刘。”
“哦……”
龙黎纳闷起来,“有事吗?”
王德才继续说道:“你上午是不是去大集上卖莲藕,然后给了一个赵老师……”
“是啊,都是留守儿童,所以我没要钱……”
说到这里,那个孔记者上前,笑道:“这就对了,找的就是你。”
原来,自己没要钱之后,赵福来打电话跟县电视台说了。
这是正能量新闻,孔记者就想专门做个专访。
龙黎终于明白了,笑道:“这算什么,就是平常心,干平常事……”孔记者笑道:“可是,你的平常心是一种爱心……”
问完了这个问题,孔记者又了解了一下龙黎的整个庄园的事情。
孔记者笑道:“很好,很有价值的新闻。”
龙黎说道:“孔记者,还是不要问了,喝点菊花茶吧。”
苏楠又过去采了几朵菊花放到了茶壶里面。
可是孔记者只喝了一杯就站起来,说:“太美了,我还是多拍几张这里的照片去。”
想不到,当晚县电视台就播报了龙黎接受采访的新闻。
一大早,老杨头来就说:“飞跃啊,你都上电视了。”
“唉,老杨叔,这没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