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的十月中旬,卢象升如约而至,来到泰兴王庄看完已经多日没有回家的妹妹。
现在的卢象升贵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省的军务。在今天七月之前,卢象升还只是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几省军务。但是在今年六月时,卢象升会同总督陈奇瑜一起合兵于上津。当时的农民军各部大多已进入汉南,于是陈奇瑜率领一直部队西向,与卢象升相约会师了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地的官军,一起围剿进入汉南的农民军。当时的农民军领袖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等人见明军从四面八方围剿过来,一时间狼狈逃窜,因为慌不择路而误走进了兴安(今陕西省石泉以东的汉江流域)车箱峡。车厢峡四面的山势极为险峻,峡谷的入口极小,只有一条还是建于三国时候的古栈道,一次只能走一人,出入极为困难。恰好当时有碰上天降大雨,下了足足有大半个月,把围困在里面的农民军是弄的精疲力竭,就在卢象升认为这次农民军已经是瓮中之鳖时,李自成使用了手下谋士顾君恩献上的诈降之极,以重金贿赂陈奇瑜和他手下的众将。说是自己愿意带领手下的农民军归降朝廷,这陈奇瑜一是受了李自成的好处,二是好大喜功,认为不费刀兵就可以收降一支几万人的队伍,到时候向朝廷启奏的时候,那不是大功一件吗?于是乎,他就同意了李自成的投降意愿。他那里知道,李自成这样农民军那里会有什么信用可言,他带着手底下三万六千多人,方一脱困,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那里是什么愿意归降朝廷。
这一仗虽然被李自成主力走脱了,但是卢象升的谋划之功还是不可抹杀的。农民军最后能够走脱的主要原因,还是总督陈奇瑜的昏庸无能,与卢象升的关系不大。所以,此战虽未能全歼李自成等农民军,但卢象升仍然因为作战过程中谋划出色,被崇祯皇帝提拔为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三省军务。
卢象升在八月被任命为宣大总督,九月刚把上任的一些工作做完,就特地跑到泰兴来找卢燕燕,足见他对这个妹妹的重视程度。
在卢象升距离泰兴王庄还是四五里路程的时候,就已经有人给朱以海送来信息。为表重视,朱以海赶紧带人在王庄的东门前准备迎接。
众人等了一个多时辰,忽然见东北方向有十几骑远远而来。这次出行由于是私事,所以卢象升并未带什么依仗队伍,只有十几个随行的贴身护卫。
待马队到得近前,朱以海赶紧带人迎了上去,施礼恭迎宣大总督卢象升卢大人。
在朱以海施礼是,就感觉自己的双肩被一双大手扶住,走在最前的一高大男子用充满磁性的声音道:“小王爷切不可如此多礼,您本是天潢贵胄,那有向臣下施礼的道理。按大明祖制,应该是臣向您施礼才是。”
这个时候的大明藩王比囚犯差不了多少,除了生活起居上被囚犯好些,人身自由上无意于囚犯。况且现在的朱以海还只是沾了家里老爹的光而已,他现在除了一个小王爷的身份外,其他的和卢象升比他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些情况朱以海自己心里当然明白,也不会把卢象升客气的话当了真。
在寒暄过后,朱以海偷眼扫视卢象升,看样子也就是三十岁左右,长的温文尔雅白皙清瘦,和史书上记载的差不多。
坊间传言卢象升此人那是进士出身,曾经担任过大名府知府。但是在正值国家多事之秋的时候,他依然投笔从戎,以文人之身做一军的统帅,带领出了著名的善战之师“天雄军”。他随为文人,但却能与将士同甘共苦,每逢作战他总是能冲锋在第一线,手持四十斤大刀砍杀敌首如探囊取物。关键是卢象升不但能打仗,治理地方也有一套,史书记载,他在担任宣大总督的几年时间里,关心农业兴修水利,重整宣大卫所军的屯田,在他战死的时候,整个宣大在他的治理下已经积下粮草四十万担。可就是这样一个上马可治军,下马可治国的文全全才,到最后落了个连抚恤都捞不到的悲情人物。
朱以海发现,在自己偷偷观察卢象升的时候,这卢象升也在上下打量着自己。两人的目光正好碰在了一起,这卢象升也不做作,只是很大气的对着自己微微一笑。这下反而是轮到朱以海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了。
正在朱以海尴尬的时候,突然从他的身后冲出来一个人,此人一身红衣,如同一缕朝霞般的飘到卢象升的跟前,一把拉住卢象升的衣袖,撒娇的说道:“大哥,你终于来了,我都等你好几天了。”
不用说,这位喜穿一袭红衣的妹子就是卢燕燕卢大小姐。
面对眼前这位没大没小的妹妹,卢象升宠溺的摸了摸了卢燕燕的头,无奈的摇摇头道:“呵呵,小妹你还是这样。”
“那有,我只是见了你高兴嘛。”卢燕燕被大哥说的小脸一红,低声呢喃了一句。
兄妹二人多日未见,自然有很多话要说,朱以海站在一旁也不好打扰,只是看着二人就站在庄子门口聊的热乎朝天,觉得似乎不妥,连忙上前打断道:“卢督师远道而来,在下在庄内已经备下了薄酒为督师大人接风洗尘,还请督师大人与卢小姐去庄子里详谈吧。”
可是令朱以海没想到的是,卢象升却是摆摆手拒绝了朱以海宴请的提议,有些意味深长的说道:“象升一路行来,在泰兴城内就听说小王爷的王庄内,农耕之事做的极好。甚至有传言说,王庄之内无穷人之说,不知道是不是真如传言中那么好啊。”
一年多的发展,是百姓都看在眼里的,如今泰兴王庄的富庶,可是名声在外,别说泰兴这一带了,连更远的扬州等地都流传着泰兴王庄无穷人的传言,也难怪卢象升会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