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煊的话一出口,在场的文武官员们颇有些诧异。谁都清楚,如今的蜀地已然被清军所占据,就连北上蜀地的贵州也落入清军囊中。北上拿下蜀地割据倒是听起来不错,可如何击败清军呢?
若是永历小朝廷能击败清军的话,也不至于一路流落到云南与缅国的边境上来。
兵马疲乏,缺少物资,这便是永历小朝廷急需解决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去考虑是否能够击败清军。
因而,朱慈煊的话很快引起了文武官员们的强烈反应。以内阁首辅马吉翔为首的官员们,纷纷站出来表示质疑。
“殿下,蜀地固然不错,可吾等打不过清军,缺粮缺钱也缺人,这种时候妄谈割据是否有些可笑?”
“若以殿下的说话,老臣倒是认为干脆吾等去南京罢了!南京比起蜀地岂不是更好?就是不知道清军愿不愿意给吾等这个机会!哈哈哈!”
“殿下有复国之志固然不错,可一切需从实际出发,不是想当然就可以的。”
一群文武官员嘲讽起了太子朱慈煊,尽管太子朱慈煊是名义上的帝国储君,可是,如今的永历小朝廷早已今非昔比,这储君的面子还不足以震慑群臣。
朱慈煊也没想到会出现这一幕,本以为群臣们不答应也就罢了,偏偏没料到这些人不仅没有如何思考复兴大明,反而在遇到问题时只会嘲讽解决问题的人。
可问起他们自己,却是一问三不知,要不就选择当缩头乌龟不断逃跑,至少还能跟着朝廷一起享受些许富贵。
“皇上,臣认为太子说得不错。尽管蜀地而今在清军手中,吾等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要吾等坚持,或许可以图谋一下蜀地。”
就在众臣嘲笑朱慈煊之际,黔国公沐天波站了出来。看似简单的一段话,却已表明他站在了朱慈煊的那边。
永历帝朱由榔依然无法轻易做下决断。
“来人,将晋王请过来。晋王为我朝领兵大将,此等大事朕想听一听他的想法。”
“诺。”
太监李国泰领命出了营帐,很快将李定国叫了进来。
身着铠甲的李定国入营之后,先给永历帝朱由榔行了大礼,而后再问起永历帝朱由榔,“不知陛下叫臣过来所谓何事?”
永历帝朱由榔将群臣们的讨论告知李定国。
实际上,即便晋王李定国还未开口,群臣们都已猜到他的态度。早在永历小朝廷决定进入缅甸之前,李定国就是朝廷里最铁的“鹰派”,如果问起他的话,基本上不用多想,他必定希望朝廷留在大明。
朱由榔如何不知李定国的态度,只不过,而今小朝廷全依赖于李定国的大军,这等重大的事情不请他过来表态的话,不论最后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恐怕都会惹到李定国。
“晋王,你领兵甚久,依你来看的话,吾等应该如何?”
朱由榔问。
群臣与皇帝都以为李定国依然会恳求朝廷留下,可是,这一次李定国的回答着实有些出乎众人意料。
“而今清军势头正盛,陛下若是想暂避锋芒的话,臣以为进入宣罗避难也未尝不可。”
“只不过,臣恳请陛下将太子殿下留在境内监国,此举能便于凝结民心,提升军中士气。待到来日吾等击退清军之后,再将陛下从宣罗迎回也不迟。”
李定国拱手道。
“嗯?”
“让太子留下监国?”
群臣们十分诧异,不管是内阁首辅马吉翔一派,还是支持黔国公沐天波的一派。永历帝朱由榔更是如此,他以为李定国经历了缅国之事,肯定是不希望他再离开的,却没想到,这一次李定国妥协了!
唯一的要求只是让太子留下。
此举倒是并没有让朱由榔多想,先前小朝廷去往缅甸的时候,李定国也上书请求让太子留下的,只不过那一次因为王皇后的阻拦没有成功。
在朱由榔看来,自己去宣罗躲避危险,让太子在大明跟随李定国一起反击清军也不错。
从北方一路漂泊至此,永历帝朱由榔早已经失去了当初的雄心壮志,而今的他,只不过希望过上一些安生日子,哪怕是当初孙可望将他拘禁在贵州的那种日子,在永历帝朱由榔看来也是不错的。
至少不用四处漂泊,不用整日提心吊胆。
“皇儿,此事你怎么看?你愿意留下与晋王一同抗击清军吗?”
众臣见朱由榔如此一问,便已知晓永历帝多半赞同李定国的想法。于是目光都转移到太子朱慈煊身上,上一次朱慈煊带领众臣挟持缅王的事情,多少给众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若是太子留下的话,似乎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儿臣愿意留下,愿同晋王一同抗击清军为我大明江山出力。”
朱慈煊面色平淡,实际上心底里早已经乐开了花。他最怕的就是永历帝将自己一同带入宣罗,那样的话,即便将来李定国击溃了清军,恐怕也没有老朱家什么事情。八壹中文網
而今能够有机会留下,朱慈煊便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更主要的是,大明实在是需要一个用英武之气的君王站出来,以此振奋一下百姓们的民心,否则等到大势已去,恐怕一切可就全完了。
“好。”
朱由榔很是高兴,“既然如此的话,那朕就允许你留在大明。”话虽同意,朱由榔却未提及监国一事,朱慈煊心中明白,说到底是永历帝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
众臣们面对朱由榔的决定,也并未说出任何反对的话,不管是支持皇帝留下还是离开的臣子们,此时都识趣地闭上了嘴。
去留一事决定了,永历帝与朝臣们便商议起了进入宣罗的事情。此前小朝廷进入缅国的时候,出于缅方劝阻,小朝廷的护卫们纷纷丢掉手中兵器,赤手空拳进入了缅国。
结果后来因此被缅方欺辱,面对缅方的无礼与蛮横,却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此番永历帝一行决定进入宣罗,自然少不了要求李定国派遣士卒护卫。或许是因为永历帝同意了李定国的请求,李定国听到朱由榔要求派兵护卫并没有反对,反而还询问起朱由榔需要多少兵马。
“陛下,而今我军一共六千人马,其中两千余人因瘴气而患病,剩余四千精锐可供驱使。臣以为,护送陛下进入宣罗的话,一千兵马足矣。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定国道。
永历帝还在揣摩,内阁首辅马吉翔便站了出来,“晋王,一千兵马可不够。此番吾等得罪了缅国,若是缅王派人故意刁难如何?陛下万金之躯,怎么也需两千兵马护卫才行。”
马吉翔此举可不是为了永历帝,而是故意借此抽走李定国的兵力。他与李定国本就不和,削弱李定国是他乐于见到的。
一旦两千兵马跟随永历帝进入宣罗的话,届时李定国兵力减少,根本不可能再威胁到他。
“不可。”
李定国直接拒绝,“清军动辄数以万计,四千精锐尚且不易抵挡,若是分兵太多的话,吾等还怎么抵御清军?”
马吉翔不为所动,“那陛下若是遇到危险怎么办?一旦陛下出了事情,晋王便是有再多兵马又如何?”
说罢,又故意顿了顿,阴阳怪气道,“莫不是晋王枉顾陛下安危?巴不得陛下早点出事才好?那样一来,没了压在晋王头上的石头,晋王便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
此话一出,李定国当即反驳起来,“马吉翔,你此话是何意?本王对陛下对大明忠心耿耿,绝不会做出任何对不起大明的事情。”
马吉翔冷笑道,“既然晋王忠心耿耿,那为何连两千兵马都舍不得?”
李定国被马吉翔的话一下子噎住了。
不料马吉翔趁势追击,又对着永历帝拱手来了一句,“陛下,晋王既然舍不得兵马,吾等干脆还是不要逼迫他。”
“以臣之见,太子殿下也还是别留下了,还是跟吾等一起去宣罗吧!以免留在晋王这里成了闲人。”
兵马的事情虽然难搞,却不是不能妥协,可一旦太子殿下也离开的话,那局面可就大不相同了!
于是李定国赶紧拱手对永历帝道,“陛下,臣同意留下两千兵马。只不过,臣希望陛下允许臣来挑选留下的士卒。”
“请陛下放心,这些人都是军中精锐,不论选谁都必能护得陛下周全。”
永历帝见李定国妥协,也不再沉默,立即开口道,“那便依晋王所讲吧!”
决定朝廷去留的重大会议结束了,永历帝与马吉翔等人都极为高兴,商讨起了明日宴请宣罗使者的事情,唯独李定国苦着脸一副忧虑的模样。
“晋王,军中有两千余的士卒患病了吗?能否带孤前去看看。”
发现军中有疫病后,朱慈煊决定前去看看,他可是有系统帮助的,也许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两千余兵马可不是小数,他们不仅仅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对于穷困的永历小朝廷来说也是两千余敢战之士。
“殿下还是别去了吧!臣早就找大夫去看过了,可惜没人能治好那些将士们。生死有命,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殿下千金之躯,万一也沾染上了疫病可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