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三天的义演活动,洪安县的百姓已经迁移参加河道的疏通工作。
听风阁也在城南最繁华的闹市口搭建台子举办起了义演活动。
因为之前做了造势,倒是很多人来观看。
这开场陈大儒就进行了开场演讲,并对募捐的个人和企业进行税务减免的说明。
百姓听说可以减免税务都纷纷计算这划不划算。
很快有聪明的人就觉得不是太划算,这五两银子才能免一年赋税,这往年的税收也才4两银子左右。
这义演还没开始,陈大儒就宣读了《21食纪》募捐500两的消息,并当场挂起来横幅。
百姓们一看,这“21食纪”是什么店?怎么没听说过。
接着就进行了第一场表演,表演内容主要是讲天灾给人们带来的损失和灾难。
现场的百姓都被演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所感染,闻者痛,听者悲,泪流满面。
第一场结束之后,悲伤的音乐响起。随着皇上的一百两白银挂出,各大王公贵族也都纷纷派小厮送上自家的银子。
“薛王爷,捐赠两百两!”
“夏伯候,捐赠一百五十两!”
......
百姓听到一连串的诵读声都纷纷惊呼,这帝王和王候都捐款了,自己是不是也得捐点?
百姓们还在犹豫这第二场表演也开始了,还是一如既往地渲染情绪。把人们的共鸣达到最高点。
结束后,那些犹豫的百姓也纷纷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银票。
从五文到一两参齐不齐,都想尽办法出点力。
而当自己的名字和皇帝挂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有虚荣心得到满足。
颜婷雨也很用心地把捐款的金额按从高到低排序(皇上除外),一是为了结束后好对账,二当然是为了给捐款人一些攀比心理。
而第三场活动也开始了,坐在对面酒楼茶社的富商也坐不住了。
这不知名的“21食纪”就捐了五百两,那些王爷候爷的最少也都一百两。
这自己捐二十两是不是有点太少?而且这税收对商人那真是利益很大,捐个一百两就能免一年的税。
国家对商人的税那一年也不止一百两,每盈利一两就得分朝廷500钱。
富商甲:“刘二,等会你捐个三百两。”
表演结束之后,台上报出富商甲以店铺名义捐了三百两以后,其他商贾也都不淡定了。
这不是说好的二十两,你怎么偷偷准备了这么多,你不仁也不要怪我不义,小厮快去钱庄取钱个一千两。
“望月楼,四百两。”
“五芳斋,五百两。”
......
而底下的百姓也议论开了。
“这望月楼不错,国家有难它是真的帮。”
“这五芳斋更不错,国民品牌还捐那么多。”
“这好再来更是可以,规模这么小。都能捐个八百两,以后都上他家吃去。”
......
那些小厮听到百姓的议论都纷纷回去禀报自家东家老爷,这xxx不地道,竟然比咱们家多捐那么多。
那些商人多年来经营的友好商会友谊,第一次出现了裂痕。都纷纷记下比自己高的商铺。
这最后一场也到了尾声,现场人员进行感谢表演。统计最终募捐金额,最后金额居然高达五百万两。
坐台的陈大儒刚开始还觉得自己就是接了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做做样子形式一下的募捐。当那些商贾越捐越多,陈大儒心中狂喜,自己为皇上搞了那么多赈灾的银两,皇上那不得龙颜大悦。
最后领着一箱一箱的银两在五城兵马司的护卫下,高兴地押送到宫里去了。
另一边皇上看到一箱一箱的银两和捐赠的名录薄也高兴地立刻赏封了陈大儒。
陈大儒谢恩之后也不忘邀听风阁的功劳,皇上当场御赐一块“乐善好施”的牌匾差人送往听风阁。
而那些捐赠的名单,皇上则让人当场写出皇榜张贴出来,以示鼓励奖赏。
那些百姓看着自己的名字被张贴上皇榜,比得了状元还高兴,纷纷拉着左邻右舍奔走相告。
一时间百姓的茶余饭后问出的问题不再是“你吃了吗?”而是“你上榜了吗?”。选择买的东西和食物也都得考虑考虑这家店是否有捐助,捐助的金额多少。
那些捐赠多的店也迎来了一波收益红利,更觉得自己捐的正确。这省了税还多赚了钱。而那些捐赠少的,只能捶胸顿足,暗自发誓下次要多捐一点。
最后赈灾款项也顺利抵达了闵州,闵州的百姓也没有伤亡得到很好的安排。颜婷雨和严少白都纷纷松了一口气。这父亲又能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而上书的周勤被提升了正六品的寺正,周勤得了官职第一时间来找颜婷雨分享。
“严姑娘,这次真的多谢你了。让我白得了一个正六品的官职。”周勤笑嘻嘻地看着颜婷雨。
颜婷雨不以为意地说道:“周公子为国为民,应该得的。”
“话说上次你帮我收拾房间,我还没有好好谢谢。这次是否赏脸让在下请客。”
颜婷雨想起自己脑子一热当免费劳力的事情:“你不会一顿就想一笔购销吧,最起码十顿才行。”
“好,只要严姑娘赏脸,二十顿都行。”
周勤也不免在心中盘算自己的俸禄是否够一月请颜婷雨吃二十顿的。
周勤一口一个赏脸,让颜婷雨很无语。自己又不是面子很大,需要别人三邀四请的人。
“不是我不赏脸的问题,是你至今也没提这事,我也不好厚着脸皮让你请不是?”
“是在下失言了。”
两人又叫上了严少白和苏月夫妻俩一起就去下了馆子。苏月俩夫妻大抵是新婚,两人在一起浓情蜜意的看的在场的都面红耳赤臊的慌,而那两人却不以为意,继续秀着自己的恩爱。
【就不该把这两货叫上,这饭还没吃上。就被塞了大把的狗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