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甜在吴艳红家吃饭,不仅说动他们同意找厂子预定良甜铺子作为端午节礼物,还从吴艳红老公口里得知,他大伯吕树林是市养鸭场的孵化员。
真的是,单位一家盘根错节,百姓无门一事难求。
徐甜既痛恨这种现状,却又需要融入其中。
次日上午,徐甜带着公社介绍信来到市养鸭场,熟络地打了两根烟给门卫大爷。
“大爷抽根烟。”
接过烟大爷热情道:“姑娘要买鸭子?”
徐甜竖起大拇指:“大爷好眼力,不过我要先找一下吕树林大伯。”
“嗐,有熟人早说嘛。”门卫大爷扯着脖子抬手一指:“咯,进去右拐那边的孵化间,我就不带你去了。”
“谢谢哈!”
有人好办事。
徐甜进了养鸭场不急着去找吕树林,带着学习的目光四处乱逛。
这养鸭场比从外面看着大多了,占地面积少说也得两百亩以上。
里面有好几口大池塘,鸭苗、半大的鸭子、成鸭都有,密密麻麻“嘎嘎”叫。
一排排低矮的鸭舍都是用红砖青瓦盖的,真有钱。
要知道湖头村至今都没有砖瓦房,比人住的都好。
除了鸭子,徐甜还看到饲料加工车间,甚至听到猪叫。
养鸭场还养猪?
逛了个大概,徐甜朝孵化间走去,快到目的地看到一个人用拖车拉鸭蛋,赶忙上前推扶。
拉车的大婶手头一轻,回头看来:“谢谢哈!你好像不是咱们场的吧?”
“不是呢,我来找吕树林大伯。”
“呀,吕师傅的侄女啊,长得真水灵。马上到,我等会替你叫他出来。”
吕树林出来时看到徐甜,脑袋还在东张西望,我侄女呢?
徐甜试着问道:“你是吕大伯吧?”
“你是?”吕树林犯嘀咕了,努力回忆各路亲戚。
“我是徐甜,吴艳红的好姐妹,她老公吕昌华让我来找你的,你叫我小徐就好。”
“吓我一跳。”吕树林松了口气:“还以为我记性不行了,小徐找我啥事?”
“是这样的,我们公社想养批鸭子搞社队副业,昨晚在艳红姐家吃饭......”
徐甜特意把她和吴艳红多要好,吕昌华多敬重他吹嘘了一遍。
吕树林听得直乐呵:“你们公社要买多少鸭子?”
“这个”,徐甜犹豫了下:“要不吕大伯先给我介绍一下鸭子品种?”
“可以啊,去鸭塘看看。”吕树林边走边说:
“我们场的鸭子主要分为菜鸭和蛋鸭两种。”
“菜鸭也叫肉鸭,吃得多长得快,肉质厚实个头大,饭店、食堂用的鸭子几乎都是菜鸭。”
“蛋鸭主要是生鸭蛋,个头比菜鸭小很多,肉质口感不怎么好,而且要煮好久才能熟。”
“咯,到了,你看那边的白色鸭子就是菜鸭,最大的能长到10斤,一般都是6斤以上。”
“要是鸭食足吃得好,2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
“......”
介绍完菜鸭,吕树林又带徐甜来到另一个水塘。
“这种麻鸭就是蛋鸭,是不是比肉鸭小很多?”
“嗯”,徐甜仔细打量一番:“身躯狭长,有3斤吗?”
“有。”
吕树林点头,抬手指着一只大麻鸭道:
“那是一只公鸭,也是种鸭,体重差不多3斤半。”
“蛋鸭体重多在3到4斤,从鸭苗到产蛋差不多要4个月。”
“第一年产蛋最多,数量在180到200之间。第二年产蛋量开始减少,到了第三年少的可怜,再养下去就划不来了。”
“......”
前世徐甜做过很多口味的鸭子,对于鸭子了解如此透彻还是头一回。
等吕树林结算完,好心提醒道:“养鸭子的人很少,吃的多是一个问题,主要是销路不行。我们场子的鸭子鸭蛋多是卖给饭店、食堂和食品厂,定向供应。你们公社的话,估计他们不大会接受。”
“嗯,吕大伯的意思我懂。”
无非就是没关系,也没这个能力和市养鸭场抢生意。
不过徐甜又不卖原始产品,她靠的是加工生产包装赚钱。
“两种鸭苗是什么价格呢?”
“场里价格都是2毛5一只,不过”,吕树林悄声道:“2毛钱是低价,我带你去找销售科的何科长,你跟他砍价,到时我给你挑最好的鸭苗。”
“先谢过吕大伯了,你比我亲大伯还亲。”徐甜笑嘻嘻感谢。
她的大伯、大娘一家个个如吸血鬼,还有那心偏到天际的奶奶,等回沪都有他们好看。
有吕树林透底,徐甜通过砍价时获取的情绪值变化,拿到了一个满意的价格。
其中主要原因还是她买的多,大中小都买了。
鸭苗2毛钱一只,菜鸭买了500只,蛋鸭买了200只,共700只140块钱。
半大的菜鸭100只,蛋鸭100只,价格1块5一只,合计300块。
大菜鸭50只,重362斤,一斤6毛钱,抹零算217块钱。
鸭蛋50个,一个8分钱,4块钱,何科长另外赠送了50个。
还有鸭苗饲料买了50块钱。
算下来总共花了711块钱,何科长给她抹零,只少了1块钱。
好在养鸭场买满500块钱免费送货到公社。
徐甜担心鸭苗在路上热死,让他们明早送,顺便蹭车指路。
付完钱开好票,何科长心情大好:“快中午了,我带你去食堂吃个饭。”难得碰上这么有钱的公社,等做大了肯定还得来买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