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饭,邓光辉推车准备“下乡包队”指导生产工作,赵山川赶巧在公社门口拦住了他。
赵山川刚要说事,黄二铁就赶到了,然后黄大松,刘宝财......
石岗大队的各生产队长接踵而至。
徐甜和张勇来的最晚,会议室一屋子人在等他们。
不等她开口,邓书记急道:“小徐,听他们说你要资助整个石岗大队的学生读书?”
“对啊,今天特意找书记商量这事。”
得到她亲口承认,邓书记拉开身边椅子:“来,坐下说。”顺势把手边各队统计的学生信息登记推给她看。
徐甜翻阅了下:“各位队长办事速度真快。”
“人数我刚才已经数过了。”
邓书记看着手中汇总的信息:“石岗大队一共有538个学生,读小学及小学辍学的445人,初中的89人。高中4人,3人辍学1人在读,咱公社有好几个大队一个高中生都没有。”
说完一脸苦涩。
受知.青下.乡插.队的影.响,乡下人普遍觉得读.书.无.用,读了书还不如种田下地早点干活来得实在。
虽说村村有小学,两三个公社有一个所初级中学,但高中少啊,整个建安县只有一所。
还有时.代原因,诸多因素凑在一起,根本没人在乎读书。
徐甜接过汇总信息看了遍,学生基数还算可以,但辍学的人太多了,在读的这些人根本用不了多少钱。
“咱们小、初、高每学期费用具体是多少呢?”
“小学一学期2块2,学杂费5毛。初中、高中3块,学杂费2块,但高中要去县城读,伙食住宿每月至少3块。”
徐甜拿笔计算,若是这538个学生9月份开学全部报名读书,一学期资助学费差不多1700块,一年才3400。
开支太少,想把良甜铺子账目上的钱花出咋这么难呢?
见徐甜皱眉,邓书记还以为她看到算出的结果心生悔意,于是安慰道:“小徐没事,你这份心意大家心领了,一个大队的学费可不是小数目。”
“不是不是。”
徐甜摆手:“书记你误会了,我在想各生产队该如何说服这些辍学的人9月份去开学报名,重回学校后又该如何把成绩搞上去。”
邓书记一脸严肃盯着她看了几秒:“你是认真的?”
“当然。”
徐甜同样板着脸严肃道:“除了钱,其余的事情还得麻烦书记帮忙,尤其涉及到县里之类的。”
邓书记看了下她,又环顾张勇等人,一个个眼露希冀。
“成。”
邓书记铿锵有力承诺:“除了钱和你们大队内部事情,其他的我全包了。”
呼——
妥了。
徐甜松了口气,这笔钱算是花出去了。
【获取快乐值+5、+5、+5......】
就在各队长欢喜不已之际,徐甜来了句:“书记,我们社队想买一台手扶拖拉机你能帮忙开个证明吗?”
“噗~”
“咳咳~”
邓书记尬尴擦了下嘴巴和桌上喷出的茶水:“你们社队欠邮局2000多贷款没还,又欠百货大楼6000货款,还资助学费,哪来的钱买手扶拖拉机?”
“贷款呀,社队两台新机子正好做抵押。”
徐甜说得轻飘飘,把在座所有人都雷到了。
“徐知青,两台机子不是还没还完货款吗?咋能去抵押?”
“就是,说白了还是百货大楼的东西。”
“这种情况邮局应该不会贷。”
“......”
张勇最急:“徐知青,咱们社队之前贷款都没还完,钱不是这么花的。”
徐甜自然不会认同他的说法:“队长,目前咱们社队的送货模式是起早拉到公社,再蹭拖拉机去县里,然后跟车去卸货再回来,耽误的人力物力你算过吗?”
“过几天良甜铺子就要到百货大楼上架,加上县城供销社、副食品店的货,还有运到县城发给市区的货,数量超过2000包。”
“需要运货的人手就更多。”
“若是有一台手扶拖拉机,全程只需要一个司机和一个卸货帮工,还不用赶公社拖拉机时间点。”
“卸下车厢可以耕田犁地,装上车厢又能拉货交粮。”
“如此实用的东西,要是能贷到款,我都想买两台。”
“队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张勇张了张嘴想反驳,词穷,来了句:“我说不过你。”悻悻然。
邓光辉还想劝说一把:“一台手扶拖拉机得2000块,小徐要不等社队把欠的钱还完再买?”
“书记知道我们作坊又招人的事吗?”
“知道啊。”
邓光辉不解:“这跟买手扶拖拉机有啥关系?”
“现在是几月份?”
邓光辉更不解:“7月15号,六月初七。”
徐甜环顾众人一圈,幽幽道:“田里的早稻是不是快熟了?割完是不得赶着插晚稻?地里的棉花是不是也得摘了?还有其他农作物也要赶时间收种。”
“我们作坊招人都是在石岗大队招,今年大队田地里干活的的人手会比往年少五六十个。”
“等货一多,派出去送货的人啊、牛车就更多。”
“你们说在这‘双抢’时节,缺这么多人手会不会耽误生产?”
“到时公社拖拉机拉货拉谷子,还有空帮良甜铺子送货去县城吗?”
“我们社队就得用牛车拉货去县城,这么远一来一回牛都受不了,咋耕田?”
“生产任务完不成,是我承担责任?还是张队长、赵大队长?”
“亦或者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