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置。
在书楼里。
翰林之间亦泾渭分明。
原学心学者如王艮,坐最里。
外围则是闻心学非凡、倾慕不已的翰林。
起初有二十几个人已自成一家。
与他人不同。
王艮身为最接近朱柏的人物,却又成了大弟子一样的存在。
书中写得最多的是他与朱柏谈话。
此时此刻的王艮正在不遗余力的传道。
“第二是无善无恶。
问:什么是无善无恶?
先生说:就像花园的花朵杂草。
善恶之分无非人心之私欲作怪。”
朱柏听了真有些听不进去了。
推门而入。
见此情形,翰林们也都站了起来行礼。
有人叫先生、叫朱博士、叫湘王殿下。
王艮开心的大步走了过来。
“先生,王艮嚣张,归纳出心学的一点要领。
也希望先生指正!”
说完便把手里编篡过的书交给了对方。
朱柏本来要进去说重话的。
使其打消念头。
继续学习程朱理学。
可看上了字,密密麻麻。
正文旁边有大量王艮撰写的注解。
想来此书,耗费王艮的心血。
而其中的东西,也大都对。
看着王艮那充满期盼的目光,朱柏立刻鸦雀无声。
又有什么比赤诚之心更难以拒绝?
朱柏无声地指着书上一个注释。
慢慢地说。
“这儿不对。
心学无善无恶和佛家无善无恶不是一个道理。
和尚只关注自己,心学却没有善恶。
重在强调、不以私欲来界定善与恶,这种方法可推用于世。”
闻听这话,王艮立刻又惊又喜。
“我知道先生心学不仅仅是闭门造车!
心学是治世之学!”
其馀翰林闻之,心亦喜之。
能治世之学,则意不同!
大家看着朱柏,立刻殷切。
世界上程朱理学之外还能有一条新路吗?
说着朱柏有些遗憾。
我的心都软了。
否则,就不会主动出面奉天殿。
替翰林院的人说情。
如果不是朱柏在此为数众多。
一定会治罪以平学子们的怒火。
“先生我也有毛病!”
不久现场之人称谓。
通通都成了先生。
以博学多才,通晓古今的翰林现在就象一个个学生。
向朱柏求教。
这个答案,是欲罢不能的。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先生,孔子云:以德报怨。
心学可有说明?”
王艮抢答。
“先生,您知道吗?
你在心学里提到,心窄是祸。
就是教我们胸襟开阔、不愤懑他人!
怨恨我伤了我的心,煎熬我的心。”
言毕王艮望着朱柏的眼睛充满期待。
但愿他可以确定他。
但朱柏却只带着异样的目光,看了他一眼。
好像看着个傻子。
“你有没有漏过一个字?
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心窄则祸深,心窄则福深。
如果仇人惹到自己,就不会去复仇。
然后才会心生委屈,这叫心窄是祸。”
停顿一下朱柏接着解释。
“人家揍你还不可以愤懑吗?
就只能狠狠地打回原形了。
打垮人,才会思想通达、心旷!”
人们突然意识到这竟是如此心旷的人。
唯有打垮人家。
打服了,打服了你的思想通达了。
是贯彻心学的表现!
与翰林院繁华问答场面有所不同。
都察院里,略显清冷。
科举舞弊案,水落石出。
刘伯温算是如释重负,终于洗清了心中的不平。
心里一边感激朱柏,一边又惦记着这件事背后的事情。
他也隐约猜出来。
究竟是什么人炮制了这件事。
眼前这个杨宪气愤地说。
“恩师们,也太离谱了吧!
我看到这科举总裁的宝座还特意放你走了。
其宗旨,是要洗刷他们之嫌!”
对于杨宪来说,他的对手已经无法再明确。
这个朝廷只分为两派。八壹中文網
一派是淮西文臣一派是浙东文臣的。
背后有什么人?一看就明白。
刘伯温摇了摇头。
“这件事,并不这么容易。”
他本想说服杨宪镇定下来,但对方却在自己的位子上立了起来。
“先生,我受不了了。
那个在中书省的胡惟和其他人总是对我看不上眼。
这次同学们倒要跟他们斗了!”
杨宪底气十足,因为他前一天被皇上召见。
朱元璋于文华殿中,向其多言。
这里面有许多劝诫,也使他督促中书省内部平庸老臣。
杨宪眼中的帝王对于李善长早已有所不满意。
今天圣眷在身之处是最佳时机。
“杨宪,斗不过他们。
淮西一派就是跟在皇上身后一路行来。
你根底不深,就容易遭殃。”
刘伯温几度浮沉,一目了然。
但杨宪却自认已不是、没有官、没有职务的小跟班了。
但属中书省,三品参政。
浙东一派中马首是瞻的人物很多。
“先生啊,斗不过。
尝试一下就会明白。”
话音刚落,杨宪便赶到。
他认为刘伯温年事已高已毫无斗志。
在淮西一派咄咄逼人的情况下,却只持续忍让。
他刚过而立之年,这哪受得了?
果然他考虑得很对。
杨宪刚刚回中书省。
圣旨下来。
就是要杨宪全权负责恩科北场的工作。
本来这件事情,就该是李善长还是胡惟庸的责任。
“杨宪接了旨!”
他心里因这圣旨而更有决心。
宣旨之宦官,请旨。
中书省一些墙头草马上跑去祝贺。
“祝贺杨参政。皇上这可是非常相信你的呐!”
“祝贺杨参政!”
手捧圣旨,杨宪说得底气不足三分。
悠闲的告诉大家。
“各位同事只是替皇上做事。
没什么可贺可不贺的了。
只是我等尽心以不负君信。”
杨宪嘴上说着这句话,嘴角却又微微上扬。
旁人赶紧附和。
“杨参政的话就是给皇上办了差使。不远政事房。”
胡惟庸只冷眼旁观。
鄙夷的说道。。
“得势小人。”
后面李善长却悠悠地说。
“无妨!圣眷正在,姑且放了他吧!”
“皇上并没有说到做到,要他督促一下我这平庸的老臣。”
很明显文华殿里的谈话也是李善长所熟知。
他接着说。
“惟庸,我们不妨把这杨宪,捧高了。
闻听这话,胡惟庸立刻笑了。”
恩师的良计。
“越往高处攀登,越往高处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