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明:开局忽悠木匠皇帝 > 第21章 朝堂之上,全是蛀虫啊

第21章 朝堂之上,全是蛀虫啊(1 / 1)

“老师,你瞧瞧,这个就是户部和工部商量弄出来的计划书。”

皇宫,朱由校将户部与工部上书的奏折递给赵尘。

要重修三大殿,就必须要户部管理钱财,再由工部修建大殿。

赵尘打开奏折一看,眉头都不禁一跳:“真是狮子大开口啊。”

“两千万两,师傅,朕也吓了一跳。”

赵尘看都不看,直接将奏折关上:“陛下重新下令,两千万两内库也拿不出来,直接呵斥户部与工部,让他们缩减预算,就说可以降低三大殿的规模,无论如何,需要先将预算压到陛下内库能出的银子数量。”

朱由校道:“那朕能出三百万两。”

赵尘点头:“就三百万两,下道圣旨。”

“好。”

又是一日后,户部与工部重新上书了一份奏折,说是若是采用一些较为低廉的材料,三百万倒是可以修建起一座大殿来。

赵尘看完整个奏疏,旁边的朱由校满是期待地问:“师傅,怎么样?”

赵尘笑道:“陛下,钓鱼执法的精髓在于如何让鱼咬钩,现在鱼也咬钩了。”

“师傅,现在可以说说,怎么个钓鱼执法的方式吧?”

赵尘点头,他让人取来纸笔,对着户部和工部给出的奏疏在计算。

“陛下你看,其实户部与工部,这一次给出的修缮书里,仍然有很多错误,我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看这里,一名工匠,一个月需要的工钱大概是一两银子,陛下,您知道民间的工匠一年到头,能够赚多少钱吗?”

“多少?”

“一年到头,也不过四五两银子左右,我算他五两,那么这个工期还要两年,一名工匠,户部就可以中饱私囊7两银子,两年就是14两,一千名工匠,就是一万四千两白银,一万名工匠,就是十四万白银!”

朱由校有些震惊了,他头皮发麻地看着修缮表,他总算明白赵尘所说的钓鱼执法是什么意思了。

“老师你的意思是说,户部与工部的三大殿修缮表有问题?”

“不是有问题,是百分之百有问题,你再看看这个木头,好家伙,一根六丈长的木头,竟然要三千两白银???”

朱由校有些呆滞:“这,有什么不对吗?木头说是要从深山老林里运输过来,需要人工采集,然后还要算上运费,所以就非常贵。”

赵尘道:“陛下,你不知道从唐朝开始,剑南道的水运其实已经很发达了吗,到了现在,南北大运河也早已打通,从四川等地运过来的木头,走河流运输到达北京,也根本不需要三千两,你知道三千两什么概念吗?一个普通的士兵,这几乎是他差不多二十年的军饷!”

朱由校吸了口凉气。

赵尘笑道:“陛下,你现在明白了吗,户部与工部,报给陛下的价格,都是经过户部工部自己加价之后的价格。”

“这帮狗官!敢抢朕的银子!”

朱由校咬牙切齿。

他总算明白了,为何赵尘说这是钓鱼执法,如果这帮臣子没有问题,那么交上来的修缮书价格肯定就正常,但是有问题,那修缮书就不正常。

赵尘继续道:“陛下,我现在来大概算一下,需要多少钱。”

他拿出纸张,开始快速算了起来。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虽然没有系统,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历史精通者、并且是理工硕士,计算这么一份预算表,难度不大。

“老师连这个也会?”

赵尘笑道:“科学嘛,无所不包,没有什么不会的,陛下,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学习科学,你知道得越多,你受到的蒙蔽就越少。”

很快,赵尘就是算出来了:“陛下,所有工匠的人工费用,再加上所有的材料费用,我算的是,两百万两。”

这个数据,倒算是符合历史了,历史上的三大殿修建,根据《熹宗实录》卷八十七,工部奏:三殿大工开工,自天启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七年八月初二日报竣,所费银计五百九十五万七千五百一十九两七钱六分八厘四毫一丝六忽一微。

这是三座大殿,一座大殿,差不多也就是两百万两左右。

朱由校冷着脸:“好,好啊,敢贪污朕一百万两!”

他咬牙切齿。

赵尘笑道:“陛下,直接将钱拨给户部与工部,然后让东厂和锦衣卫盯紧一点,搜寻证据,只要他们敢伸手乱来,就直接下狱!”

朱由校用力点头:“好,老师,朕这就去办。”八壹中文網

一旁的魏公公当即很聪明地上来:“陛下,可需要老奴?”

“大伴,刚才老师的话你也听到了,带东厂的人过去盯紧了,朕的一分钱,都不允许他们直接花掉!”

“是。”

朱由校有些气呼呼的,更是胸中一口气还没缓过来。

他是真没想到,这朝堂之上,全是蛀虫啊!

这并不奇怪,天启二年距离崇祯灭亡,也就十几年时间,这个时候朝中的贪官臣子已经是尾大不掉了,当时崇祯国库没钱,找这些臣子借钱,但没想到臣子都说没钱,结果清军入关后,直接在这些臣子家中,搜出白银数百万两!

由此可见,明朝末年的贪污腐败有多可怕。

赵尘笑道:“陛下,莫要着急,臣开始教陛下科学吧。”

朱由校满是欣喜:“好,老师,这科学朕该从什么地方学起。”

赵尘道:“陛下喜欢木工,那就先从木工内容学起,木工里有不少知识,想必陛下必然喜欢,比如说,唐朝的宫殿,大部分都是十个月就能修完,而到了明朝,却要花上足足三年时间,又比如,宋朝时有一本书,专门记载修建建筑的法子,它将所有建筑木材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确定,不管是长宽高,所有尺寸,都是这些材料的标准倍数,如此一来,一座建筑造好,用了多少材料,多长的材料,便一目了然,也就能从源头控制成本,按照此法,陛下的三大殿成本费用,应当还得再降低一些。”

朱由校眼睛亮了:“好好,朕就先学这个。”

赵尘微微一笑:“好,陛下学习这个,到时亲自选材操刀,臣预估,费用能再减少三分之一。”

而后,赵尘开始教授内容,他教的内容,主要是来自宋朝的作监李诫奉写的《营造法式》,这本书被《永乐大典》收录进来,几乎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高峰。

另外一边,户部尚书汪应蛟府邸。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抖音热门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木允锋 抖音小说推荐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全文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抖音热门推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热门小说推荐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txt 铁翼鹰扬 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笔趣 穿越三国之槊血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