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北地行者瘫坐在椅子上,长叹了一句:“好诗!好诗啊!”
感叹完,又看了一眼始终在身侧的翠花,眼珠子一转,便将诗作交给了她。
“这是送你的,收下吧!”
“啊!送我?”翠花睁大眼睛,有些出乎意料。
北地行者将画作给了翠花,却是半晌不语,像是在仔细品味诗中的意蕴。
终于,北地行者开口了。
“翠花,你在我身边多久了?可曾想过家中亲人?”
翠花连忙说道:“大人,翠花生是您的人,死是您的鬼,从不想家人。”
“别骗我了,你脸上的表情连九皇子那样的小孩都骗不过,还能骗得了我。”
翠花顿时趴伏在地,“大人,奴婢知错了,只是来大人身边伺候久了,总是想念家中父母,是以流露在外,让大人不喜了。”
北地行者看了她一眼,“难道不是想念家中的老相好?”
翠花低头不语。
北地行者叹息着摇了摇头。
他早已发现翠花的异样,但因为贪恋她美色,所以一直装作不闻不问。
眼下的这段诗作,很明显是九皇子看出了什么,故意写出这样的诗作暗示,他北地行者纵是脸皮再厚,也没法继续装下去了。
但他却不知,九皇子根本就没想那么多,只是单纯觉得北地行者爱财爱色,所以送一首描写美人的诗句,讨他欢心而已,至于诗中的意思,丁破天当年上学死记硬背,鬼才知道里面表达的是个啥。
至于翠花的事情,完全是北地行者看到诗后,想到翠花在洛天殿的表现,对比自身情况,自以为是九皇子在暗指此事。
北地行者无奈,只好对翠花说道:“既然想家,我也不拦你,你走吧!回家与亲人团聚吧!”
翠花依旧趴伏在地,却不愿起身。
北地行者皱眉,“你难道还不懂吗?如此诗句佳作,竟落在你的身上,老夫今后会受到多少耻笑吗?”
“快走!快走!”
翠花依旧不语,只是抬头看着北地行者,眼中有一丝丝犹豫。
北地行者顿时一喜,心道,“莫非照顾老夫我久了,对老夫动真心了。”
连忙问道“翠花!你不愿走,难道是,对老夫我...”
翠花连忙点头。
“大人,奴婢在您府上伺候三年了,按当初的契约,您得付三十两银子。”
噗!
北地行者差点没把自己噎死。
“就为这?我当初路过你牛家村的时候,可是和你父母签了终身契约。现在肯放你走,已经是看在九皇子面上便宜你了,至于其它的,老夫一分钱都不会给你。”
翠花撇嘴,却不说话。
北地行者气急,“当初要不是看你家里可怜,我才不买你呢!”
翠花可怜兮兮的求道:“大人当初也只给了家人三两银子定金,后续的可一分没给呢?”
“而且当初说好奴婢到大人府上为姬妾的,可三年了,大人也没碰过我呀!”
北地行者大惊,“你想说什么?”
翠花不语。
北地行者瞬间有杀人灭口的冲动。
但他马上就冷静了下来,说道,“好,银子一分都不会少你的,但你回去之后,可什么话都不能乱说,否则,你知道我手段的。”
翠花连忙点头,北地行者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给翠花分了遣散费。
他的财物都压在在字画珍宝上了,一个都不舍得卖,现银全靠太羽朝的月俸,又习惯了花钱大手大脚,所以用一分少一分。
更何况,自己后院还有近百姬妾,个个如狼似虎,若是知道自己给了其中一位遣散费,还不得闹腾起来。
所以这点遣散费,北地行者给的很是不情愿。
但北地行者没想到的是,九皇子的那首诗,会在随后的京都之中引起巨大的风波。
......
另一边,于己带着五千门客返回京都之后,便迅速的安排起来。
这些门客原来都是在京都的大街小巷里生活居住,离开的又不是太久,所以安排的很顺利。
转眼一月已过。
京都的大街小巷突然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摊位,兜售一种叫做九九大力丸或夜夜笙箫大力丸的奇药。
而关于诗妃娘娘的流言蜚语,也从这些市井商贩之口,迅速传播了出去。
什么诗妃是个毒妇,无情扰乱宫廷,有数位宫女因作证被暗害,更是联合父亲镇北王对当今皇上施压,恶意炒作了月妃娘娘的谣言等等。
这些流言,说的是有鼻子有眼,顿时令诗妃在京都的声名,陷入两面纠缠之境。
因为之前诗妃娘娘素有美名,在京都内外更是广为人知,不光端庄大方,更是以贤惠知人著称。
诗妃在朝中也有很多拥护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朝臣奏折恳请陛下封诗妃为后。
所以很多人是不信这些谣言的,但无奈三人成虎。
因此在京都舆论上,充斥着两种对立的声音。
他们分别站在月妃和诗妃一边,山呼呐喊,互相揭露,导致京都这些天热闹无比。
另一方面,一首绝美的诗作,也在京都悄悄流传了开来。
而且跟着诗作传开的,还有一段美妙的佳话。
有美妙诗句,又有故事渲染,自然传播的极快。
只见在一个高档茶馆之内,此时宾客满座,台上一个说书先生手拿折扇,侃侃而谈。
“传说九皇子拜会北地行者,忽见行者门下有一姬妾,长的是貌美如花,倾国倾城。但这位美人却在顾盼之间,面露忧虑之色,令人怜惜。”
“九皇子问之,那姬妾答曰:因思念家中父母安康,又长期幽居深闺不得相见,因此愁思苦闷,不意惊扰到了九皇子。”
“而九皇子年少聪慧,当时并未多说,只是回去之后,提笔一写,便是一首绝佳的诗句。”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将折扇一把挥开,深情吟诵道:“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好诗!好诗啊!既写出了这位美人的思念之情,又透出一股哀怨凄凉之感。”
茶堂满座宾客,也有人细细品味该诗,顿觉意蕴无穷。
说书先生继续说道:“后来,九皇子将这篇诗作送于北地行者。”
“而行者看了此诗,顿时潸然泪下,为自己身边竟有一姬妾如此忧思而感动不已。”
“各位客官应知,行者风流不羁,有姬妾近百位,她们地位其实和奴婢丫鬟差不多,大多终生不得自由。但行者看了诗作之后,也明白了九皇子殿下的心意,最终只好忍痛割爱,将这位姬妾送回家去了。”
“由此,便形成了这一段美人忧思的佳作。”
茶馆里一位客人听了感动不已,大声询问美人去向。
喊道:“这位脱离苦海的美人最终去哪里了?”
而说书先生将扇子一合,说道:
“如今小生也不瞒诸位,这位美人与我同乡,她的事情在我老家早已盛传已久,居住在京郊牛家村,现待字闺中,正欲寻一位上门女婿。”
噗!众宾客震惊,招上门女婿?
连忙问道:“叫什么名字?”
“还能叫什么?牛家村人,叫牛翠花。”
噗!满座宾客顿时摔倒,这莫不是个招亲骗子吧?
与此同时,月妃宫中。
月妃正拿着一幅诗作,脸上写满了震惊。
“你确定,这是我家小九儿写的?”
“回娘娘的话,奴才问过皇子府的下人了,确实是九殿下所作,之后送给了北地行者。”
“本来此事无人知晓,只是诗作中的那位美人,近来突然想要寻一位上门女婿,此事才在京都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