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锦绣饺子(1 / 1)

人情世故,林绣并不喜欢,也没有多擅长。

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人活在世上,总得跟别人接触。

有些事情,就是免不了的。

忙完了这一波,天气又热起来。

春耕农忙过去,王青河就带着他的一帮子师兄弟,在三李屯宋家的老宅子做木工活。按林绣给的图纸,做桌椅。

没有用实木的,太重了。

用的都是三合板。

板材镇上就用木材厂,能压出来。

这些都不用林绣操心,王青河自己也带队伍干了小十年了,很内行的。

只把图纸给他,说好要什么样子的,一准错不了。

老宅的地方大,天气暖和了,也不用在屋里,园子也没种,怎么都能施展开。

做好的成品放在仓房里慢慢干着,够拉一车的,陆家栋或者宋老六谁有空的时候,起个早或是贪个黑,跑一趟省城就送了。

八月份房子交钥匙,装修随后就开始。

大框架就那样儿了,内部也不大动,用不着。

一楼堂食,二楼包间。

一楼就量把地砖铺一下,再就是墙上订上人造革,中间每两排桌子中间彻个墙出来做间隔,没别的。

二楼能麻烦一点。

要做隔间,得彻墙。

林绣还留出来三分之二的位置单独隔出来,打算做成婚宴的大厅。

包间确实也用不了那么多地方。

楼上的装修麻烦一点,但是可以慢慢来。

不耽误一楼开业。

地砖铺好,墙订好,隔墙也砌好了,就进桌椅,原木色的桌椅。

桌子也都用与墙面一样的革包起来,看着干净,还好收拾。

只是人造革怕烫。

这个林绣也早有准备。

到了林妈发挥的时候了。

用玉米叶子编的隔热垫,又好看又环保,还省钱。

村里家家户户都种玉米,最不缺的就是玉米叶子。

林绣早早的就跟厂里的人说了要这个,让家里有老人闲着没事儿的,帮着给攒一点,挑好的收拾出来,洗了晾干就行。

这都不算是活儿,平时聚在一块儿闲聊都干出来了。

以林绣在村子里的人缘,她说要啥,那还不是成山成海给她拿嘛,别说还是家家都有,平时都烧火当柴禾的东西了。

等厂里存够了玉米叶,林绣又开车带着林妈回三李屯,现场教学,教村里的老太太们怎么编。

并不是特别麻烦的手法,日常都是自己做鞋做衣裳的老太太们,很快就能上手。

林绣不白用,编一个给一毛钱。

老太太们就更积极了。

别小看这一毛钱,手快的,一天能编十来个,冰棍才二分钱一个,干一天,都够小孙子小孙女吃一个夏天的冰棍了。

这东西是消耗品,用时间长了,散上个汤汤水水的,都不好再用。

肯定得多备着些。

收够了开业用的,林绣就跟几个编得最好的大娘说好了,可以接着编,攒在一起,够一百个了送去厂里就成。李红霞管着饭馆,不走厂里的公账,是林绣自己的馆子。直接给结账就行。

桌椅都上了,餐具也都是订制的,去景德镇定的,这会子可没有后世的来名牌效应,再怎么有名,其实东西都不贵的。八壹中文網

林绣一定主量三千套,正经的大客户。

厨房也是重中之重了。

把县城的刘姐和她老头给找来了。县城的小馆子她儿子媳妇自己就能干,儿媳妇还很高兴能自己做主。

老两口来给林绣打工。

他是干老了餐馆的。后厨重地,该怎么装修,要注意什么,再清楚不过。

自家开的是饺子馆,馅料是第一位的。

炒菜的厨房和包饺子煮饺子的是分开的。

馅料里成料的部分,是秘方,这个要林绣自己做的,不假任何人之手。其他馅料的配比,也是刘姐一个人掌握。

这会子没有冰箱冰柜,也不是没有,是太贵,用不起。

那么用料就讲究个新鲜。

猪肉都是当天现杀现用。

五哥的养猪厂每天工人半夜起来杀猪,收拾好了,肉和下水边角料一并送到省城。下水边角料卤了单卖也是菜。

他厂里的猪现在大部分都是卖到省城,每天都有来往拉货的车,不用单独送,很方便。

牛羊肉刚开始没敢准备多,准备有人现点现买肉,也来得及。

刚开始,也不知道市场是个什么接受程度。也没有搞太多的花样,馅也就是几种最家常的,猪肉大葱的,猪肉白菜的,猪肉萝卜的,牛肉萝卜的,羊肉茴香的,韭菜鸡蛋的,角瓜鸡蛋的,再加一个油渣馅,冬天油渣酸菜,没有酸菜的进候就油渣白菜萝卜。

总共就八样。

菜品也没有什么特别麻烦又贵的菜。

都是家常。

三十六道菜。

林绣很谨慎的决定先试营业一个月看看行情,到时候刚好秋菜也下来了,再决定需要囤多少菜。

服务员和帮厨都是提前一个月就招好的,林绣白给开了一个月工资,为的就是挑最好的,最灵伶干净的,亲自培训,挑人。

厨师有刘叔一个不够,又重金请了一位。帮厨好找。

还有三个专门包饺子的大姐,手脚特别麻利的。

都选好了,给统一做了服装。

规规矩矩的。

八月二十号,正式开始试营业。

买了两挂鞭,热闹一下,也算是广而告之。

又搞了活动,开业大酬宾,每桌送一盘小菜一盘咸菜外加一瓶啤酒。

别说是八七年了,就是再过二十年,有活动,都能打动很多人的。

大红纸贴出去,到了饭口,很快就有客人上门了。

林绣好歹也是后世熏陶过,打过无数工的人。

提前还定了五百张挂历,上面都是最流行的电影明星。

在明显的位置印上锦绣馆子馆的名字和地址。

挂历就放在门口的收银台,每个结账的客人都送一张。

这一套又一套的动作下来,开业没两天呢,电视台就来报道了。

没见过这样儿的呀。

当新鲜事儿报的。

本地新闻这么一报,省城的人就都图新鲜来凑热闹,特别是年轻人,都好赶了时髦,追个流行什么的。

都一窝蜂似的跑过来。

价目就在进门收银台后面的墙上,特别醒目。

所以一看都是能消费得起的,更没啥顾虑了。

平均下来,一人一斤饺子一个菜的量。

尝过之后,味道确实是好,说不出来的好吃。

堂间大,装修好,看着就干净敞亮,桌椅摆放的特别的规矩,服务员服装也统一,服务也好,看着就顺眼。

软件硬件各方面都没得说。

想不火都难。

试营业一个月,就回本盈利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快穿:从甜宠开始 嫡女当嫁:一等世子妃 请坚守住拥抱的底线 回到八零后,我成了时尚界大佬 玄学大佬她又美又强还会撩 蛇妖和道士 神秘老公,深夜来 七零:知青糙汉重生后抢了娇村花 两极反转:陆总甜蜜宠妻 傲娇今天又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