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罗善翁又返回来,吩咐刘掌柜道:“这些日子,停止营业,直到庙会结束。另外,派人将客栈里里外外,好好打扫一遍,桌子凳子要擦的干干净净,不能有一丝灰尘。还有,派人去府宅,将我客厅、书房里上好的紫檀桌椅器具马上搬到这里来,快,快去……”
罗善翁简直要发狂了,哈哈大笑起来,直冲向自己房间。
这一系列的举动,让一旁的罗辰、韦权御以及四大家族的族长宗亲看的莫名其妙,大家都不知道发生什么事?于是你看看我,我瞧瞧你。
他们以为罗辰会知道,无奈罗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韦权御是官场中人,连见过世面的罗善翁有如此举动,心里顿时明白了五六分,多半是罗家来了尊贵的客人,而且,来头还不小。八壹中文網
韦权御和罗善翁相识很久了,彼此都很了解,罗家有什么人,他是一清二楚,一个能让罗善翁如此慌张的人,韦权御心想,难道是京师(应天,南京)来人了?
他认为,这种可能是有的。
一,九华山庙会,江南一带善男信女谁不知道啊,每年这个时候,只要是信佛的人,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早早准备,自带干粮,前来参加这一年一度的庙会。
二,很多人都知道,罗家和开平王常遇春关系密切,京师距离九华山很近,走长江水路,一两天就到了。一个能让罗善翁突然喜极而泣的人,必定是常家。
韦知县越想越紧张起来,越想越颤抖起来,他心想只要办好这次庙会,如果通过罗家搭上常家这条线,那他以后就官运亨通,飞黄腾达了,说不定进京面圣都有可能。
他在这个七品芝麻官位置上待的太久了,是时候挪动了。
韦权御越想越哆嗦了,和罗善翁没两样,整个人激动不已,身子都不听使唤了,额头汗都出来了:“我,本县,我,我也要离开一下,我,我也要换件新衣服……”
罗辰和四大家族族长宗亲见罗善翁、韦知县突然哆嗦起来,面色大变,莫名其妙,不停问道:“你们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难道是中邪了?”
罗辰干脆叫来刘掌柜,问道:“刘掌柜,到底是什么喜事啊?”
刘掌柜还是小声在罗辰耳边嘀咕几句,罗辰听后,不屑一顾,自言自语起来:“一个个真是没见过世面,大惊小怪,不就是常遇春次子来了嘛,至于吗……””
四大家族族长宗亲一听是开平王常遇春次子常升来了,一个个吓得站起,浑身也跟着哆哆嗦嗦起来,诸人异口同声惊讶道:“什么啊?!世子来了?”
顿时,四大家族族长宗亲也惊呆了,一个个也迈不动步子似的,纷纷道:“我们,我们也要换件新衣服接驾去……”
刘掌柜见他们惊讶万分,颤颤抖抖,生怕他们摔倒了,于是赶紧一个个搀扶起来。
会议就这样喜极而泣地散了,罗辰也不看了,心想管你是什么样的大人物,和我没关系,于是就上楼去了。
罗辰刚上楼,就听见奶奶的房间叽叽咕咕,慌慌张张,老太太一会吩咐小彤拿这样,一会吩咐拿那样,忙的小彤焦头烂额,错误百出。
平时,都是小彤伺候老太太,她感觉顺心顺意,舒舒服服,非常顺手。现在,突然听到这个天大的好消息,老太太一下子感觉小彤粗心大意,干什么事都不顺她意了,索性干脆自己来。
平时,老太太可以随意一点,朴素一点,只要干净就行。现在不行了,不仅衣服要新,而且还要端庄、大方、典雅、得体,且不失华丽,又不张扬。
老太太是大户人家出身,骨子里对穿着打扮,认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她可以不讲究,但不能将就。
常升是何等人物?开平王常遇春次子,从小习武,年轻有为,他所处的圈子,不是达官显贵,就是皇亲国戚,走得是上流社会,他能屈尊来罗家,这是给了罗家多大的面子啊,怎能失了礼数?
见一个人,第一印象很重要,基本都是从仪表外观上去体现,她不能让常升看出罗家对他的不重视,不尊重,与其让小彤帮自己穿着搭配,不如自己来算了,这样还能节省时间。
小彤这样一个丫鬟,大字不识几个,让她穿出艺术感,对她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罗奶奶秉性善良,慈悲为怀,虽然小彤是她的贴身丫鬟,但她一直把小彤当自己亲孙子一般看待,小彤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倍感幸福,在她看来,她和老太太不仅是主仆关系,也是祖孙关系,更是朋友关系。
众人在慌慌张张、忙忙碌碌中总算穿戴好了,大家一起聚集到客栈大堂。
不一会儿,一人匆匆忙忙来报:“罗奶奶,各位!二世子殿下到了。”
大家一看这人虽然是平民打扮,却是脚步如飞,会一身功夫,显然是常升的随身侍卫。
罗奶奶、罗善翁、罗辰等四大家族族长宗亲赶紧出门迎接,此时,在八名侍卫的护送下,一位二十左右的年轻人快步走来。
罗奶奶、罗善翁、罗辰等人一看这人虽是普通百姓打扮,却不失一身贵族气息,他相貌堂堂,英俊潇洒,罗奶奶、罗善翁、罗辰等人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就是常遇春次子常升。
常升也大概知道对方是谁了。
尽管彼此还是第一次见面。
罗奶奶见多识广,识得大体,赶紧行礼道:“老身罗杨氏叩见世子殿下。”
跟着,大家也参拜道:“拜见世子殿下!”
常升连忙搀扶起罗奶奶等人:“祖奶奶不必多礼,请起请起。大家也请起。”
罗奶奶起身,看着常升,心情有点激动起来:“想不到这么多年了,世子殿下还记得我们。”
常升说道:“罗家无论对我们常家,还是朝廷,都是有恩和有功的,尽管父王不在了,但我们兄弟一直没忘记这份恩情。”
“岂敢岂敢,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对于你们来说是小事,可对于我们来说是大事,你们可能不知道,当年父王结寨六泉口,大战九华山,这一战无论对父王和朝廷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是扭转乾坤的一战,要是没有罗辰当年引路,助父王化险为夷,战胜陈友谅,说不定这天下未必是姓朱。你们有所不知,皇上每当和众臣们聊起当年往事,他们对九华山一战赞不绝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