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外公能够接受他,爸爸可是拼命的赚钱,他认为只要赚钱了能给妈妈好的生活了,外公就能接受他了。
沈琴这么一说,沈建军果然迟疑了,最终在沈琴的劝说下,沈建军决定去北街大桥那边看看。
北街大桥距离钢材厂不是很远,十几分钟的路程。
北街大桥的黑市,就是在一座大桥的小面,主要是那边小路多,地方宽广,就算有红袖章的人过来,大老远就能看到方便逃跑。
沈琴她们来到北街大桥时,那里聚集着许多交易的人,那阵容就跟后世的那些农村集镇差不多。
沈建军看着这么多人在这卖东西,脑子有些蒙圈,这黑市的人就是这么大胆的吗?
大白天的全部聚集在这里,难道就不怕被抓去吃花生米吗?
沈琴看到这么多人都在这里,也不管那么多,拉着沈建军就往桥下找了块空地。
沈建军刚把背篓放下,旁边来了一个男人,男人个子不是很高,也就一米六五的样子,而且还很瘦,好似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到一般。
男人后面背着一个大兜,兜里的东西似乎有些重量,男子背起来有些吃力。
“哎,今天又来晚了。”男子将布兜放在地上,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随后,男人又往沈建军这边看了过来。
“大兄弟,你这背篓里的是什么啊?”
沈建军一脸警惕的看着男人,手不由自主的捂住了背篓。
男人见状,连忙陪笑道:“大兄弟,你这是第一次来这儿的吧!我告诉不必紧张,现在可不像以前了,现在只要你是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没人会抓你的。”
沈建军将信将疑的看着他,“红袖章的真……真的不会来抓?”
“当然是真的,我跟你说啊!我来这卖了一个多星期了,红袖章的一次都没来,而且我听他们说,好像以后红袖章的都不会来抓了。”
沈建军心中大喜,要是红袖章的真的不抓了,那他以后是不是也可以来这里卖野味了?
“你这消息可靠吗?”沈建军问道。
男人拍着胸脯,信誓旦旦的说道:“当然可靠了,我武大壮打探来的消息当然是可靠的,你就听我的,以后哪也别去,就在这儿卖,这儿人可是最多的,只要你的货好根本就不愁卖的。”
“行,我就听大兄弟你的,以后就来这儿卖。”
沈建军对于这么豪爽的武大壮,是十分的欣赏,当即就决定交了他这个朋友。
“听我的准没错。”
武大壮边说边将布兜解开,沈琴惊讶的看着那布兜里的大米。
这年头好多人都是连饭都吃不饱,卖粮食的就更少了,对于这个武大壮沈琴不由的多看了两眼。
“武叔叔,你是来卖这些大米的吗?”沈琴问道。
武大壮挠了挠头,嘿嘿笑了两声,这才道:“我也没啥能耐,也就能捯饬些粮食出来赚点小钱。”
沈建军看了眼那布兜里的大米,又想到家里的大米好像快吃完了,心思不由一动。
“武兄弟,你这大米多少一斤?”
武大壮正要回答时,一个中年男人的声音打断了他将要出口的话。
“你这大米怎么卖的?”
武大壮看向男人,说道:“三块五一斤。”
男人眉头一皱,“这么贵?”
沈琴听到这价格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想起她上次在镇上卖的大米才两块一斤,这一斤就少赚了一块五,真的亏大发了。
“我这可是今年的新米,前些时候才刚收的,你去百货商场三块五还不一定买的到呢!”
现在虽然不是闹饥荒的时候,可粮食也是金贵着,尤其是在城里有钱有票还不一定能买的到。
男人只犹豫了片刻,然后就咬了咬牙买下了。
“行,你这大米我全要了,一共多少钱?”男人拿出一个大布兜,递了过去。
武大壮将大米全部倒进男人的布兜里,这才说道:“一共是四十斤,三块五一斤总共一百四十块钱。”
男人从兜里数一百四十块,递给武大壮,武大壮拿着钱又数了一遍,然后男人才背着大米离开了。
“那个……大兄弟不好意思啊!大米刚刚卖完了,等你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一定给你留着,你看行不?”武大壮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
沈建军虽然有些遗憾,不过却还表示理解。
“没关系,那就下次吧!”
武大壮又说了几句抱歉的话,正想离开时,看到沈建军背篓里的兔子,眼睛顿时就亮了。
“你这兔子怎么卖的?”
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走到沈建军跟前,指着那背篓里的兔子问道。
老太太看起来也就六十出头的样子,身形略显消瘦,身上的衣服有些旧,但是却没有一块补丁,看样子家里条件应该是不错的。
“奶奶这兔子是在我们村里的山上抓到的,十块钱一只。”沈琴笑着说道。
果然老太太一听是山上抓的野味,立马就来兴趣了。
“真的是山上抓的野味?”老太太再次确认道。
她已经好久没吃山上的野味了,她原本就是地主家的小姐,年轻时倒是吃过不少山珍海味,可她却对山上的野味情有独钟。
她爹知道她爱吃山上的野味,时常就让家里的壮丁去山上给她抓野味吃,可后来世道变了,她家里也落魄了。
她爹也在那场变故中没了,她也不再是地主家的小姐了,那个时候她连吃顿饱饭都是奢望,山上的野味更是想都不敢想。
“没错,这是我爸爸前几天从山上抓的,我们舍不得吃,就想着来换点钱贴补家用。”沈琴一本正经的说道。
她这话可一点也没说错,这几只兔子确实是前几天在山上抓的,但并不是舍不得吃,而是家里的兔子太多,吃不完才拿来换钱的。
“那我买两只能不能便宜点?”老太太还想再还价。
沈琴也是很豪爽,直接就说道:“两只兔子最低十九块,再少就不卖了。”
要不是看老太太一下子买了两只,她是一分都不会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