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墨语昕期待的看向墨语忱,墨语忱微微点了点头,表态道:“既然十几年一次,咱们刚好碰上了,怎么好意思扫你的兴呢。”
“是啊,小姐难得回来华夏,这次索性好好体验下这苗族盛会。”阿龙附和道。
对肖小来说,如此盛大的节日,要说一点也不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反正此行的所有行程交给墨大家主来安排,自己和夏星子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要去办,就在这里体验下苗族风情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见大家已然决定了要留下,蓝悠悠继续详细的介绍起来:“鼓藏节的仪式由鼓社组织的领导‘鼓藏头’操办,‘鼓藏头’经由群众选举产生。从杀猪或牛祭祖到节日活动的系列程序均由‘鼓藏头’组织安排,人们必须服从。鼓藏节的活动以跳芦笙舞为主,一般5~9天,也要单数。鼓藏节第一年二月申日举办‘招龙’仪式。全鼓社男女老幼集中到迎龙场的枫香神树脚,由“鼓藏头”在五彩宝辇下主持‘招龙’仪式。第一年的七月寅日举办‘醒鼓’仪式。第二年十月卯日举办‘迎鼓’仪式。第三年的四月吉日,举办“审牛”仪式。第四年十月丑日,举行杀猪祭鼓仪式,称为‘白鼓节’,是‘牯藏节’的结束仪式。”
“那牯藏节开始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祭祀的仪式什么的?”墨语昕好奇的问道。肖小心想:看来女孩子还是对这些形而上的东西更感兴趣啊!
“招龙仪式是雷山苗族祭祀本宗支祖宗神灵的大典,各种礼数讲究都有相应的规定。杀的猪必须是阉割后的公猪,而且猪的毛旋涡必须周正,杀猪的时候,猪的头要朝着东方。而杀死猪后,要先将猪心窝上的一块肉割下祭祖。而猪的四大腿要砍下来留着,待女婿、姑爷、舅舅和至亲送礼时做回敬,自家吃的只是肚腹和胸腔部分。在苗族世代相传的古歌《枫木歌》中说,最早这个世界上有着12条水龙,12条旱龙,12条水龙是由水牛来主管,而旱龙由人来主管。苗家人主要以养殖农耕为主,因此苗家人招龙,主要是招‘水牛龙’。希望招回水龙后,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因此,招龙既是一种习俗,更是苗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鬼师的引领下,寨子里各家各户选出的代表,扛着铜鼓,背着祭品沿着本寨的最高山脉而来。雨越下越大,而这丝毫也没有阻拦招龙的队伍行进的节奏。不管是男人还是妇女,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好像人人都怀揣着祈祷,肩扛着希望。到了高高的山顶,鬼师和寨子的长老们摆好了祭桌。鬼师开始庄重的抛撒“招龙米”并开始念祭语。等到鬼师念完招龙词,便开始了回家的归途,一路上,鬼师抛撒着招龙米,每过一个山头,还插上一个招龙的白纸钱。当招龙的队伍来到了‘迎龙坪’时,寨上的男女老少早已在此等候了,供桌上摆好了祭品,鬼师将各家各户聚集的招龙米和村民们在附近的龙脉上挖来的龙土,连同猪肉一起分发给寨子里的各家各户,表明已经将龙引进了各家各户,得到了龙的护佑。”说完了蓝悠悠顿了顿,又接着说道:“牯藏节的基本信息大致就是这样了。”
参观完苗族博物馆,蓝悠悠建议道:“各位贵宾,今天的日程基本就是这样了,现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建议大家可以就在这嘎歌古道多转一转。有先民最早到达的‘源西江’,有展现苗家古老祭桥文化的‘家祭桥’,以及古歌演唱、情歌对唱、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荟萃了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着又开始详细介绍起来:“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它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是苗族女性文化的杰作。雷山是中国苗族文化的中心,境内有俗称为长裙、中裙、短裙、八寨和百鸟衣等五个苗族支系,每个支系服装都绚丽多彩、雍容华贵,形成的风格可以追溯到唐宋以前。嘎歌古道内有苗绣、腊染、手工造纸、酿酒、西江老银庄、雷公山茶、古歌堂等非遗文化及特色工艺等。苗绣、蜡染、手工造纸都是可以亲自体验的。大家在游玩的时候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一下。”
大家纷纷同意道,便一同往嘎歌古道里走去。
找了一家蜡染的店,墨语昕本身就是学服装设计的,跃跃欲试要去体验。
店里的店员热情的接待了众人,介绍道:“苗族传统绘蜡工具主要是竹、木和动物毛管制成,如今用金属制成的绘蜡工具也十分普遍。苗族蜡染的工序主要分为洗练、点蜡、染色、脱蜡、洗晒等五个步骤。一是洗练,就是将布料反复浸泡、捶打、漂洗,除去杂质,以便于点蜡;二是点蜡,也叫画蜡,就是用小铁锅、铜锅等容器放在炭火上,加入黄蜡、白蜡或枫脂,待蜡溶化,然后用蜡刀沾蜡汁在布上描绘图案。苗族妇女画蜡均不打画稿,而是凭手拈来,一幅幅美丽的纹样就跃然布上。点蜡是蜡染工艺的关键,不仅决定图样是否美观,还决定蜡染是否成功。三是染色,就是将“点蜡”后的布料用温水浸透,放入染缸中轻轻翻动,然后取出晾干,再放入染缸浸染,如此反复。浅色可三、四次,深色十余次。在反复浸染过程中,有的要涂豆浆,用于固色;四是脱蜡,就是将染好的布料,放入冷水中漂洗,再放入热水中煮,将附在布料上的蜂蜡化于水中,让蜡与布料分离,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取出晾干即可。苗族蜡染所用的传统染料主要是植物蓼蓝。它的叶子和根提炼出来蓝靛是纯天然的染料。苗族传统蜡染是苗族妇女从小在母亲或姐姐的指导下练就而成,她们绘蜡的心态和耐力特别好。苗族家庭蜡染,没有专门的场所。吊脚楼上的美人靠,光线充足,是绘画的好地方。村寨中的房檐下、大树下都是姑娘们蜡染作画的好地方。姑娘们三五成群在一起作画,不仅可以相互切磋技艺,还能交流思想,增进感情。”
墨语昕激动的问道:“这个蜡染要怎么体验?”
“这里有毛笔,您可以用这些来在布面上画图案,先描好线,上蜡就好,剩下的我们来帮您染制。”店员介绍道。
“好的,我来试试。”墨语昕接过毛笔,开始在布料上画了起来,要说果然还是学过美术的,这绘画的速度那是没的说,没用多久就完成了一幅看似繁复的图案。
肖小见墨语昕似乎完工了,好奇的凑上前来,看了看,只见图案还是比较复杂的,自己对绘画一道是一点都没有研究,布料上此时已经绘上许多不规则的图案,虽然看的不懂,可看上去还是挺好看的。心中不由对这墨家大小姐又多了一分敬佩。
“可以啊!墨大小姐,没想到你这么快就画好了,画的还挺好看。”肖小赞叹道。
“那是,怎么说小姐也是在国外学服装设计的,画图这种事自然是不在话下啦。”阿龙炫耀道。
墨语昕又小心的给已经绘好图案的布料上蜡,虽然是第一次操作,但在肖小看来,倒像是已经做了很久的老手一般。只见她在布料上笔走龙蛇的上着蜡,不消多久就完成了。将已经上完蜡的布料交给店员。墨语昕这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说道:“走吧!咱们先去别处看看,等到转完了估计这边也染得差不多了。”
“好,走吧。”墨语忱同意道。阿龙赶忙付了钱,众人又接着在这嘎歌古道里悠闲的转了起来。
走着走着,众人听到了悠扬的歌声,虽然一个字都听不懂,却能感受到对自然的憧憬。这种原生态的音乐在别处自然是寻不到的。
蓝悠悠见大家都不自觉的驻足听了起来,介绍道:“苗族古歌是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传史诗,是古代苗族人民生活的瑰丽画卷,是集历史、伦理、民俗、服饰、建筑等为一体的苗族历史文化百科全书,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涉及到苗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神话色彩,从开天辟地,铸日造月,万物生长,洪水滔天,祖先迁徙,社会制度,以至于衣服为什么那样染,发髻为什么那样挽,每一风俗习惯,每一事物,甚至一只小小萤火虫的来历,都有一节古歌来详细叙述。苗族古歌表现了苗族万物有灵、生命神圣、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哲学思想。各地苗族古歌曲调不同,各有特色。在我们这西江千户苗寨,由老人们所演唱的苗族古歌,风格独特,声韵浑厚,庄重肃穆,内容深厚,犹如天籁之音,不绝于耳,意味久远,堪称苗族古歌演唱的一绝。”
“咱们接着走,前面还有演出呢!这演出的是地方婚俗。相信大家也会很感兴趣。”蓝悠悠说着引导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大家很快走到了演出场地附近。此时背景音乐已经响起。
只听得广播响起:“亲爱的游客朋友,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西江的祖源——嘎歌古巷。1000多年前,苗家人为了寻找美好的家园来到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口池塘,这就是西江的源头。古巷中有展现了苗族古老的技巧文化,传承千年的手工名师制作,苗族古歌。汇聚了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工制品,把苗族的文化展示的淋漓尽致。苗族的风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农闲时节,每年农历三月开始的爬坡节,六月的游舫节都是千年男女谈恋爱的最佳时节。每当到了游舫的日子,小伙子们就会三五成群的来到这里,通过吹口哨用叶的方式和女孩子打招呼。等到姑娘们出来,就会来到游舫场互相介绍,认识交谈对歌。最后就是小伙子向心仪的姑娘讨花戴,也就是定情信物。”
介绍完毕,表演就开始了,只见几位苗家阿哥在场地正中唱着山歌吹着芦笙,楼上则有苗家阿妹们趴在栏边跟楼下的阿哥们对着歌。对歌的过程中还有一位阿哥上到楼上去试探姑娘们的心意。双方对着歌,不久阿妹们就从楼上下来和阿哥们一起对起了山歌。两队人就在这悠扬的山歌中逐渐配成了一对又一对。配对完成后,阿哥们便开始吹奏起芦笙,只见苗家阿妹开始在场中翩翩起舞,吹芦笙的阿哥们则跟着这阿妹的步伐一起舞动,场面好不热闹。
众人看的也都是兴致勃勃。一曲舞毕,阿妹便拉着心仪的阿哥一起跳起舞来。墨语昕看的兴起,说道:“这苗家的婚俗还挺有意思的,竟然从古至今都崇尚自由恋爱,这要比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汉族开明太多了。”
“是呀,婚俗这方面其实少数民族中多是讲究自由恋爱的,这样纯粹的感情和风俗也着实令人向往。”夏星子同意道。
看完了歌舞表演,众人又回到了刚才蜡染之处,取了染好的布。由于众人来得快,这布料织染了两次,但是图案已经成型。
墨语昕接过布料,仔细的看了看,才满意的点点头,说道:“看看我的手艺,怎么样?还不错吧?”
夏星子接过布料,看着整块布已经呈浅浅的蓝色,精致的图案跃居其中则呈白色。乍一看倒也分不出这到底是当地特色的图案还是墨语昕随手做的。赞道:“画的真不错,猛一看就像出自当地人之手。”
接下来我就不陪着大家了,祝各位贵宾们能在千户苗寨度过一个难忘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