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面铺附近的零嘴铺子可没有卖肉食的,到时候做出了,散发着肉香,定能吸引人!
老三媳妇听着魏夏说的卤鸡腿,卤味鸭脖,还有虎皮鸡爪,虽然她都没有吃过,但可以尝试着做!
等回到家了,老三媳妇就迫不及待跟魏老太太他们说扩大铺子的事情,能将生意做大,他们当然不会拒绝。
开肉食铺子的事情就敲定了,老三媳妇他们打算吃了午饭就去市集买鸡鸭,先尝试做肉食零嘴!
魏老大也和魏老三在商量扩大铺子的事宜,魏夏就和魏大郎,还有魏春准备午饭。
今天她们去市集可买了不少好吃的,魏大郎做的红烧鱼特别好吃,他就开始做鱼,魏夏则是盯着今天买回来的虾仁,想起来前世吃过的鲜虾豆腐堡。
稍稍一想,她就开始冒口水了,顿时挽起袖子就开始做!
魏夏将买来的豆腐取出了两块,又切成小块,裹上了玉米粉,往锅里倒油,将裹上玉面粉的豆腐轻轻放入锅里煎,等两面都煎金黄色了,又盛入碗里。
接过魏秋洗好的虾仁,倒油热了一会儿,才将虾仁放入锅中炒,瞧着颜色明显变了,她又往上面放了切片的西葫芦,加入刚刚煎好的豆腐。
再放香醋料酒,还有她之前做的甜辣酱,又加了香葱和野生花椒提香,再加水煮。
“真香啊!”
虽然古代配料少,但厨艺精湛的人,怎么做都会好吃。
魏夏掀开锅,满满的香气,瞧着金灿灿的豆腐,还有香味十足的虾仁,就馋了,见魏安凑过来,笑着夹了一块虾仁给他尝尝,又喂了一个给魏秋。
就见他们的眼睛闪亮,魏夏就知道味道一定特别好!
看着锅里的鲜虾豆腐堡,又见旁边魏大郎锅里的红烧鲈鱼,她也要流口水了。
被美食的香气围绕,魏夏觉得自己太幸福了,能够每天这样只有赚钱和美食,这日子有点美好啊。
难道是老天爷怜惜她前世的忙碌,所以才送她这一世的安乐?
前世她可难得有偷闲的时候,不过闲起来,也是真的闲。
特工哪有不受伤的时候,养伤的时候,她是真的闲,除了想每天吃什么,还真没有其他事情做。
“吃饭了!”
等魏老爹他们从田地里回来,魏夏他们就开饭,今天做了鲜虾豆腐堡,红烧鲈鱼,清炒四季豆,蒸红薯,腌萝卜,凉拌海带。
鸡腿魏夏腌制了,还得放几个时辰,这样卤鸡腿才会入味,等晚上再煮了吃。
看着满满一桌子的菜,大家感慨颇多,老二媳妇吃着虾仁,幸福地都要掉眼泪,“一个月前,咱们只能啃野菜,每天吃饭都愁下一顿,现在,俺最期待吃饭了,想着今天有什么好吃的。”
“扑哧--”
“二嫂,你比俺还贪吃嘞。”
老三媳妇笑着打趣,又给魏安夹了四季豆,这孩子的脸上都长了不少肉,得多吃蔬菜了。
老二媳妇听着哈哈乐笑,瞧着自己的两个闺女现在不仅能穿上新衣服,还能戴珠花,而且还养得白胖。
这日子真是越过越好啊!
“三天后,咱们也得出发去瓮城吧?”
老四媳妇要生了,他们老魏家肯定有人得去守着,但不好一家子都去,家里的田地离不开人。
铺子刚刚开张也不能停,李氏作为长嫂是必须去的,所以魏老大留下来守面馆。
面铺现在还没有扩大,老三媳妇和老二媳妇可以一起负责,老二得负责田地,老三就陪着魏老爹一起去瓮城。
“嗯,等家里的事情也都安排好了,我就和老大媳妇去瓮城,家里的这些就交给你们。”
老二媳妇忙应着,“行,阿娘放心,面铺就交给俺和三弟妹,面馆现在有大壮在,大哥和大郎也能忙得过来。”
“肉食铺子的事情我们先慢慢盘算着,等阿娘你们从瓮城回来了,我们再正式开张。”
老三媳妇吃着鱼肉笑着说,又想着买什么礼物送给出生的侄子,但也不知道是侄子还是侄女,那送的礼物也得不一样。
“阿娘,你们是不是要参加孩子的满月礼才回来。”
魏老太太点点头,“这次去,怎么也得守着老四媳妇一个月,照顾她出月子。”
“行,到时候四弟妹生的是儿子还是女儿,阿娘你们再传个信给我们,到时候我们再给孩子准备满月礼。”
“嗯,我们会给你们报喜的。”
“好嘞!”
魏老二听着,又皱眉说,“平城到瓮城也只能坐船了,山路可不好走。”
魏老大就说,“俺这两天就去码头找船家,先把船定了。”
大家吃着,就商量着去瓮城的事情,魏老爹就说了给亲家要送的礼物,还有孩子满月礼也该夫家来办,这银子和酒席也得等他们过去了再和亲家再商量。
魏老太太没有意见,就和魏老爹两人想着去瓮城要带去的礼物。
魏夏听着,没有说什么,她也不懂古人送礼的要求,就安静听着。等晚上魏二郎回来的时候,说鸿鹄书院放了要去瓮城参加诗会学子的假。
所以魏二郎明天就不用去就鸿鹄书院了,本来学子们是明天跟着学院的夫子去瓮城,但魏二郎跟夫子说好了,跟着家人一起去,夫子同意了。
因着要准备去瓮城,李氏和魏夏再去了一天面馆,后面就留在家里了,面馆就交给了魏老大和魏大郎。
因着得在船上待七八天,魏夏想做一点小零食,出行都得自己准备干粮的,虽然船上有吃的,但也得买得起,那是给有钱人准备的。
所以魏夏想做一点蒸蛋糕和肉脯,蛋糕需要羊奶,魏老太太就去村长家换了一些羊奶,这个时代羊奶可贵了,他们村子也就村长家养了两头奶牛。
但牛奶营养,在船上待七八天,得补充一点营养,还得有肉吃。
她最喜欢的是牛肉脯,但牛肉太贵了,所以她让三婶婶去娘家买了五斤猪前腿肉。又让魏老大买了不少配料,她就准备吃的。
李氏和魏老太太就准备行囊,主要是送给亲家的礼品,还有她们自己的衣服用物。
“瓮城天气比平城温度低,得多带几件厚衣服,但咱们没有啊。”
李氏犯难,之前吃不好穿不暖,都是破旧的棉袄,后来有钱了,还没有来得及准备厚衣服,因为平城九月份才会穿上厚衣服。
“还得买棉絮做厚衣服,这鞋也得做几双。”
事情一来,就是一堆,之前还不觉得,现在做起来,都要忙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