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萝听着,心中暖了暖,又跟魏夏说了她的想法,即便眼前不过是六岁的孩童,稚嫩可爱的脸庞却给她格外的安宁感。
这个孩子太特别了,但也是特别的讨喜。
“我觉得四婶婶说得特别有道理,我听着也有了一个小想法。”
韩萝温柔地笑笑,又很期待地问,“阿夏你有什么想法?”
“既然写家长里短,我们再加一点矛盾,这样生活就会有起伏,让人的心情也跟着波动,印象才会深刻。”
“有道理。”
魏夏又笑着跟韩萝说,“这种矛盾啊,四婶婶可以多去跟隔壁邻居唠嗑,我看咱们这条巷子住的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人家,但平民百姓的生活才有滋味呢。”
“而且四婶婶是想写家长里短的,那跟她们多交流,得到的可不都是家长里短。”
韩萝听着,恍然大悟,又十分赞同地点点头,“很有道理!”
魏夏抿唇笑笑,她没有写作的天赋,也只能给点建议了,负责话本的营销,至于话本内容就交给书肆负责,他们可是专业的。
两人在屋子说了好一会儿话,韩萝竟生出了受益匪浅的豁然感,又笑着催魏夏先去吃饭,她虽然能下床走动,却还不好见风,都是在屋子里吃的。
魏夏逗了一会儿小侄女,就过去吃饭了,瞧着满桌子的大菜,尤其是香喷喷的红烧肉,她就想咽口水。
“好香啊!”
“阿夏来了,快去洗手,咱们开饭了。”
“嗯!”
韩夫人端着红烧肉进屋,见到魏夏,忙笑着让丫鬟给她打水洗手,见到李氏和魏老太太端着鸡腿和红烧鸡肉来,笑着说。
“阿春这个孩子可真是能干,那么一大头猪呢,瞧她动作熟练的,几下子就把猪给宰了。”
魏春端着猪肝汤进来,还很是不好意思,嘿嘿笑了笑,解释说,“我三婶婶家就是卖猪的,我跟着三婶婶宰猪习惯了。”
“我就说怎么听到猪猪的叫声,原来阿姐你们在杀猪啊。”
“对啊,咱们后巷有人家养猪,三叔就干脆买了一头回来,这样我们天天能吃红烧肉。”
“嘻嘻嘻--”
魏夏还是很喜欢吃红烧肉的,前世不太敢吃,因为要保持身材,但原主人小又不容易长胖,那她还不得多吃!
“还有鸡肉,好香。”
“都是今天新鲜的,还有阿奶带来的鹿肉,这几日都吃大酒楼的菜,阿奶就想着咱们自己做一些家常菜。”
韩夫人见人都到齐了,就张罗着开饭,又笑着说,“这些是京城的做法,我们家的厨娘是京城人氏,在我们家做饭都有十几年了,你们尝尝。”
“京城人喜欢吃辣,这个麻辣鸡肉好吃!”
魏夏迫不及待尝了一口,是她喜欢的川味!香辣!
吃了几口,她又夹了一块红烧肉,满足地吃了一块,又洋溢着幸福。
瞧着魏夏笑靥如花,魏老四忍不住打趣,“我是看明白了,我们家阿夏吃到美食的时候最是好看了。”
“嘿嘿嘿--”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扑哧--”
“哈哈哈--”
听着魏夏奶声奶气又一本正经的话,众人不禁被逗乐了,魏老三也笑着说,“我们阿夏不仅会吃,厨艺也最棒!”
“三叔,被我识破了哦。”
魏老三一愣,看向机灵的魏夏问,“识破什么了?”
“三叔想吃我做的菜了,所以先夸我一波,让我不好意思拒绝。”
“哈哈哈--”
魏老三怔住,随即忍不住捧腹大笑,又点点头,“你三叔我可没有你这么个机灵劲,但你这么一说,我又觉得自己可以有。”
“那三叔你再夸夸我,我一高兴,晚上亲自下厨。”
“行!”
听着魏夏鬼机灵的,魏老三顿时开口就夸,魏老四听着忍俊不禁,但他还没有吃过魏夏做的饭菜,也加入了夸赞中。
魏夏很是满意地笑笑,又听着舒心,就笑着说,“我晚上亲自下厨。”
“行,三叔给你打下手,咱们晚上吃大美食!”
听魏夏说要下厨,韩夫人还很是期待,能让太守夫人都喜欢,那魏夏的厨艺一定很好!
她都期待起来了,就是晚上来得怎么这么慢啊。
“下雪了。”
“阿姐,下雪了!”
魏夏上一世常在南方执行任务,没有见过几次雪,这会儿看到鹅毛大雪,惊喜地出去,伸手就见雪花落在她的小掌心,缓缓融化,心也跟着柔了。
“阿夏,别冻着了。”
“好漂亮的雪花啊!”
魏春本想拉着魏夏进屋,但见她这么高兴,就由着她了,她们平城的雪来得比瓮城要晚得多,也不如瓮城大。
知晓魏夏还是小孩子,定然喜欢漂亮的雪花,她就进屋烧水,待会儿冷了让她暖暖。
“嘿嘿,不用烧水,有手套,我给阿姐你们都做了。”
魏夏在屋外站了一会儿,冻得小脸扑红,又忙进屋拿起自己之前做的手套,她给自己勾勒的是可爱的小猪猪。
“还有字,吃饭最大。”
“咯咯咯--”
魏春看着魏夏的小手套,乐笑了,又见魏夏给她的,绣着孔雀花,绣着富贵常在四个字。
“好漂亮啊!”
“吃午饭后睡不着,我就帮着阿姐你们做了手套,用的都是暖暖的绒毛。”
“有了这么暖和的手套,冬天我们就不会冻手了。”
“我给阿奶她们送去,阿夏你在屋子里歇着,别冻着了。”
“嗯。”
魏夏带着手套靠在椅子上,又吃着点心,想着晚上做什么好,忽然想起来魏二郎这几天好像早出晚归的。
按理来说,魏二郎参加了崔家的诗会,就应该跟着夫子回鸿鹄书院的,但魏二郎还留在瓮城,忙着书肆的事情,她都忘记问魏二郎怎么没有回书院。
“二哥哥在崔家的书院?”
“可是二哥哥不是说不当崔家的门生嘛?”
魏二郎点点头,见魏夏歪着困惑的小脑袋,便蹲下来跟她解释,“我是没有当崔家的门生,但崔三爷说即便不当门生,也可以在崔家的书院听学几日。”
“啊?”
“崔三爷知道咱们要在瓮城待一个月,所以便让我在书院听学,崔家的家学请得都是大儒,夫子也建议我不要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魏夏大惊,看向魏二郎说,“所以这几天,二哥哥都在崔家听学?”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