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里啪啦!”
“哇,放鞭炮啦!”
外面鞭炮巨响,屋子里的孩子们也欢呼着,这会儿来的亲戚也不少,李氏又笑着带魏夏去认认。
不过一会儿,魏夏的小背包就鼓起来了,她也笑嘻嘻的,亲戚多也挺好,能收好多红包。
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祝福。
“阿妹!”
“三姐!”
李氏带着魏夏认了一圈亲戚,正要带着她去里屋见自己人,就听到自家三姐的声音,忙欣喜地过去。
“你们今年可来得早啊。”
“雇了个马车来的,所以比之前要快一些,哪像三姐,就住在上村,直接下个坡就到了。”
李三姨母笑了一声,又忙看向魏夏,给她一个大红包,“我们阿夏可是大姑娘了,大年初四来姨母家,姨母再给你一个大红包。”
“谢姨母。”
魏夏笑着双手接过了,又看向李三姨母手里牵着的小姑娘,见小姑娘正留着口水看着她,知晓这是三姨母的孙女。
便蹲下去,张开手臂,就见这小姑娘踉踉跄跄地撞入她怀里,咯咯咯地笑着。
“莹姐儿。”
“姑姑给你糖吃。”
魏夏从小背包里拿出蒲公英糖,这是她特意做的,软绵绵的,拿出来跟白色的蒲公英一样。
即便是一两岁的小孩子都能吃。
“糖,糖!”
“对,是糖。”
“咯咯咯--”
李三姨母瞧着跟蒲公英一样的东西,又见莹姐儿添得开心,她愣了一下,蹲下来,拿了一颗糖,尝了一口。
“软绵绵的,入口即化,好甜啊。”
说着,她看向李氏问,“阿妹,你这是上哪买的?我也给家里的几个孩子买。”
李氏笑着说,“这是我们阿夏自己做的。”
“啊?”
李三姨母都惊了,她看着手上的蒲公英糖,又愣愣地看向笑得比糖甜的魏夏,“这是阿夏做的?”
“嗯,我之前去过瓮城,见过有小孩子吃,所以买了自己学着做。”
“阿夏可真是聪明,我便是吃了,也不会做。”
“嘿嘿,我吃了好多,才会的。”
“那也聪明。”
李三姨母笑着夸赞,见闻到糖味,几个小孩子都围过来了,瞧着蒲公英糖一下子都没了,她无奈笑着说。
“阿夏给自己留些啊。”
“我就是特意带过来的。”
“阿夏可真是懂事。”
魏夏不好意思地笑笑,又牵着一直抱着她腿的莹姐儿去里屋玩,她知道李氏和姨母有话说。
瞧着孩子们都进屋玩去了,李三姨母笑着挽着李氏的手,去了她原先住的屋子。
虽然出嫁了,但李老爹还是给她们留了一间屋子,那会儿家里穷,她们孩子又多。
李氏她们三姐妹都是挤在一个屋子,后来好了一些,将屋子扩大了一点,也将她们的屋子扩了扩。
两姐妹进了屋,就有好多话说,都是些家常,说着李三姨母又笑着分享喜讯,“大姐如今的日子可好了,大姐夫争气,在船坊做事,听说都当上管家了。”
“大姐可来信了?”
“嗯嗯,昨天夜里送来的年礼,信使说的,还说奇侄儿今年娶妻了,娶的还是那东家的女儿。”
李氏惊喜,“当初大姐夫带着大姐去外地,这都有六年了,没有想到大姐夫还能当上管事。”
听着东家女儿,又欣喜道,“能娶东家的女儿,那可是器重大姐夫啊!”
“可不是,那信使还说,如今大姐可都是有钱人家的太太了,住的那是大宅子,还有丫鬟伺候呢!”
“这可真是大喜事啊!”
李三姨母也是笑得合不拢嘴,“阿娘知道后,笑了又哭,哭了又笑,当初大姐离开平城,去那么远的聊城,阿娘本就不舍得。”
“何况这两年聊城在打仗,又没有个信送回来,阿娘日夜担心着呢。”
“好在,大姐也是苦尽甘来,如今能享福了。”
话落,又叹气,“可惜聊城在最南边,离咱们平城远啊,又逢战乱,咱们也去不得。”
李氏也是想大姐,但随即笑着说,“知道大姐过得好就成!”
“是这个理。”
两姐妹分享着喜事,李三姨母又笑着问李氏,“大郎可说好亲了?”
“还没有呢。”
“那刚好啊,大蓉丫头今年也十四岁了,怎么不跟大嫂说说?她定会答应。”
李氏确实是喜欢大蓉丫头,当初也是存着这份心的,但从杨家村回去后,她就跟大郎说了。
儿子必然是羞的,但也仔细想过,还不想娶妻,那她肯定不会逼他。
“我们二郎也要院试了,三月份我们都是要去悦城的,大郎也得跟着去……”
李三姨母当即就听明白了,想了想,笑着说,“那也是,二郎考上秀才了,又能在清风学院读书,那大郎也能在悦城找媳妇。”
李氏忙解释,“我也不是嫌弃蓉丫头。”
“我还不知道你。”
李三姨母笑着摆手,“往后二郎出息了,你们都是要去京城的,大嫂疼女儿,哪里舍得她远嫁,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
“而且,亲事嘛,还是要两个孩子中意,大郎必然是把蓉丫头当妹妹。”
李氏点头,“是,还是三姐明白我。”
“只是,往后你也要跟着离开平城,我这心里啊,真是不舍得。”
李三姨母说着还红了眼睛,又揉着鼻子,将眼泪咽回去,“但阿妹是跟着二郎享福的,我也替你高兴。”
“即便离开平城,我也会经常让信使给你们报信的。”
李氏也是不舍得,又忍着眼泪说,“往后二郎真高中了,我们定要把阿姐你们都接来京城。”
“好,好!”
“我等着!”
她们在里屋说着话,魏夏是陪着小孩子玩,听着她们欢乐的笑声不禁跟着笑了笑,又看向在外面说笑的魏老爹他们,眉眼弯弯。
乡下的生活,真的好温馨啊。
这是她在平城过的第一个年,往后只怕是最后一个年了。
“劈里啪啦!”
“开席啦!”
忽然外面响起了鞭炮声,外面站着的亲戚也都进了屋子,随即门都关上了,大家笑着入席。
“哇,好丰盛啊,还有猪蹄!”
“这是羊腿!”
“再来一壶烧酒!”
“那俺们可得不醉不归了,就待在这里过夜了。”
“哈哈哈,就是让你们留下来,特意烧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