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到秋日,漫山茶花开,庭院几朵秋菊黄。
郑经与赵蓉对于法力的修炼都已经窥得门径。虽然武功的修炼有些懈怠,但二人全都多了一份飞剑的本领。
二人一共修习《峨眉御剑诀》这门功法,郑经使用神木剑,赵蓉使用,玄天混元剑,一为灵气飞剑,一为实体飞剑。因着修炼养魂经的神魂充沛,二人都能在飞剑行进中控制其路径。此时飞剑在战斗作用早已不是弓箭飞镖等远程兵器所比拟。
而黄裳的阅读范围也从道藏到武学无所不涉及,他把每日参悟所感记录和整理,准备写成一本《真经》供后辈修习。
这一日黄裳和郑经与赵蓉一同研读道门术法。
郑经看着这些典籍,有的是抄录的竹简,有的是锦帛,还有纸册或是兽皮。显然有些秘籍可能直接是从其他门派抢夺而来。
他有一种猜想:“这些秘籍之中会不会有夹层或者暗格呢?”
“是啊,确实有些门派将机密典籍藏在其他书册之中。”
于是三人开始了对于书籍夹层,暗格的搜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葛仙山玉虚观的《丹鼎法录》一本讲述炼丹的书籍当中,发现了夹层。
众人将夹层中的帛书抽出,打开一看是一部叫《长春功》的修炼功法。
竟然是这本传说中的修真入门功法!
这《长春功》为道家炼精化气的功法,上面介绍有益寿延年,长生不老的功效。
三人见到“长生不老”四个字都非常的兴奋,这是从古至今所有人类的终极追求啊。
平复了激动的心情后,几人便直接开始了修炼。
这《长春功》修炼很简单,只是几种简单的打坐和休息的姿势,一套呼吸的方法。而修炼的难点在于如何在体内产生灵气气感,以及如何晋级境界,这两样都需要专门的行气方法和长时间集中修炼。
不过对于郑经和赵蓉,第一步产生气感已经不成问题,现在需要的就是长时间的积累。
郑经修习了一天后,发现《长春功》通过调整平时打坐休息的姿势和改变吐纳方式,可以时时刻刻增加法力(灵力)。
不过缺点是灵气积累得很慢,对比餐霞诀一个早晨便能够增长接近2点的灵气,长春功运转一整天却只能增加1点灵气。
不过各有好处,餐霞诀修炼时间虽快,但只能借朝霞修炼。长春功虽然时间长,但是无需刻意修炼,就可以长久的增长法力,而且法力平和不与其他法力相冲。
郑经的另一项功法北冥神功则是比较麻烦,需要先练真气,再化为灵气。
黄裳内功虽强,但修真功法却还没有入门。他在琅嬛玉洞盘膝而坐,呼吸成韵律,感受着那种传说中的灵气。这一坐便从白天到黑夜,整整两日的时间,未进一丝食物和水。
“这老头不会饿死吧?”第三天早上,赵蓉绕着黄裳观察了一圈问道。
“灵气从无到有这个过程的休习对大多人都十分的不易。我们先静观其变,如果三天还不醒来,我想就得把他叫醒了。”郑经想到人不吃东西三天可能没事,但连水都喝不到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嗯。”赵蓉观察着已经开始渐渐消瘦的黄裳,很是好奇,人渴死饿死是个什么样子。
二人自顾自的说着,黄裳的双眼却缓缓地张开了,眼内含着精光,而后常舒了一口气,张开干裂的嘴唇,轻轻吐出一个字来,“水~”。
喝了些水之后,黄裳才缓缓地撑着站了起来。
“怎么样?”郑经问道。
“神清气爽,可是身体却倍感饥饿。”黄裳回答道。
但郑经知道久未进食的人,胃可能有些收缩,不能直接暴饮暴食,需要先吃一些稀汤,防止把肚子撑爆。所以郑经只为他准备了些稀饭,即使黄裳说还饿,也只能慢慢增加饭量。
到了晚上,黄裳便胃口大开,也顾不得仙风道骨的形象,直接把三天缺少的食物全都补了回来。
这时,他红光满面,脸上的皱褶仿佛浅了,头上花白的头发也长出来黑色发根。
“这长春功果然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啊!”黄裳感觉到身体的变化说道。
“黄老先生,不知您是否修炼出了法力?”郑经问道。
黄裳点了点头,说道“看来我也可以尝试一下道藏中的法术了。”他对于郑经使用飞剑十分羡慕,如今自己也有了法力便也可以尝试了。
来到山庄,黄裳同样运用御剑诀中的术法,想要驱动自己的宝剑。不过直到他法力耗尽,宝剑却没有一丝颤动。
“看来想御使飞剑,这点法力还是远远不够的。”黄裳自嘲道。
法力低微,更促使黄裳勤修不辍。
就这样已至秋末,郑经想到与郭京的一年之约快到了,便和赵蓉一起找到黄裳。
“黄老先生,您在此参读道典,想必已经有所收获。我二人这几天要出一趟远门,所以需要将洞府关闭些时日。不知您……”郑经向黄裳说道。
虽然黄裳猜测郑经二人肯定不是山庄主人,但毕竟他们占据此地,容他在此读书近一年的时间,已经很给自己面子。如今自己已经收获《长春功》,对方下了逐客令,自己确实不适合再强行留下。
因此,黄裳回答道:“我在琅嬛玉洞中参读道典,确实收获不小,近几日正将收获整理,容我两人,将感想整理成册,老朽便离去。”
郑经心想《九阴真经》也许就要诞生了,便说道:“好的,我夫妻二天后再走。”
两天后,郑经二人整理好行装带上黑玉冰蟾的葫芦,穿上蟒皮鞣制的青鳞皮甲,来到琅嬛玉洞。
此时洞门上机关原理,早已经从书中知晓。他们改变了开门的文字组合后,将石门重新封闭。
二人与黄裳同坐一艘小船,穿过太湖,来到岸边。
临分离,黄裳从行囊中拿出一本小册子来,交到郑经手中,说道:“开始时,我便答应将书中所悟与你们分享,这本《九阴真经》便是我这一年来感悟的合集,还望二位收下。”
郑经虽然嘴上客气了几番,但是手上还是很诚实将《九阴真经》牢牢地接住,送别了黄裳,便准备朝汴梁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