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刚才说话时心中就有了计较,她笑着让老人家放宽心。
“爹、娘,就在刚才我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就好像有个声音在我耳边说一样,说让我们全村一起放天灯。”
林桑说都是孔明灯。在这个时代应该还叫天灯,也有人叫祈愿灯。
她也不知道是什么触动了她的记忆,是刚才众人手中的爆竹火把,还是十八村乡民那句“叫老天下雨”?
她突然想起小时候福利院放灯的场景,灵光一闪,好像真的有人将这个念头告诉她一样。
钱柜马上信了,他点头:“马上就是上元节,让村里人放天灯祈福也好。”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百姓安生,也祈求早丧的长子在天安宁。
林桑这才知道睦州乡间这时候就有放天灯的习俗了。
他们小时候年三十会跟着院里的长辈一起还福,就是简单的焚香祝祷,感谢旧一年的平安顺遂,然后到了正月十五放灯祈新愿。
那时候孔明灯都是院长带着他们亲手做的。
等她长大后成品的灯到处都有卖,但院里的孩子依然喜欢亲手制作,然后再写上自己的新年愿望一起放飞。
很多孩子会写“院长爸爸永远健康,活到一百岁”,林桑也这样写过。小时候除了学业有成,大家最大的愿望竟出奇地一致。
林桑沉浸在往日的温馨里,但没忽略掉里长眼神中的纠结。
她仔细一琢磨有了计较:“爹,是不是纸的问题?你别担心,我这里有适合做天灯的薄纸。”
果真是这样。
今年大家的日子难熬,要再拿一批粮出来去镇上换纸,里长觉得百姓说不定宁可不祈这个福,哪怕对他们说祈福能让老天下雨。
家里的粮食是用来熬冬的,多一斗就多一分希望。
林桑说她有合适的纸,也不等到第二天去万能镇故弄玄虚了,她直接回房拖了一大箱出来。
这是她农场设计师规划二期方案时用的拷贝纸。
林桑也参与了农场总图的策划环节,她觉得拷贝纸很好用,将近乎透明的纸张放到等高线原图上,画初步方案时修改特别方便。
她拿出一卷纸给大家看,这纸张薄如蝉翼,轻透得不可思议。
孩子们这段时间用了不少铜版纸、硫酸纸,俨然不知道自己有多超时代。这会乍然见到透明的纸张,惊喜得没法用言语来表达激动。
小南甚至在想,娘对外说是临时起意,看样子分明是爹早作了安排。
要不然娘如何早早备下这么好的纸张,且也不能这样胸有成竹。
他跟大哥一起接过,对着灯火徐徐展开,纸透得能看到背后的一切。小东是个识货的:“娘,这纸又轻又薄,一定能让天灯飞得很高。”
林桑点头,看来这孩子还颇了解一点放灯的原理呢。
想要灯飞得高,一是自重要尽量轻,二是燃料要足,足够维持住灯筒内的热气,才能将碘化银高高地送上天。
正常的孔明灯能放飞千米,但云层的高度却远远不止。
虽说夏天的暴雨有时候就发生在几百米的低空中,但现在是冬季,就算睦州大半年不下雨,云层堆得又厚又低,林桑估计,能够进一步酝酿成积雨云的浓积云层也会在一千五到两千米上下。
他们几个村子被群山环抱着,登山放灯能利用上这几百米的海拔优势,但为了保险起见,她得让灯飞得更高。
小盏的灯放飞更快,足够大的灯盏才飞得高,她打算先做两盏试试。
“东子帮忙削竹篾,要尽量轻薄,就像纸一样,能做到吗?”
小东也觉得需要用更薄的竹篾来配这样轻透的纸,真的竹薄如纸张未免夸张,但他觉得能试试。
林桑定了几个灯盏的不同大小,小东算好尺寸削竹篾,试了几十根,终于削出母子俩都满意的薄度。
拷贝纸很薄,用的胶水也不能太厚重。这个时代的米汤胶水就不合适了,林桑用的是清澈如水的502强力胶。
做天灯对小东来说是小意思,难的是最后支撑灯口的十字骨架。
这骨架既要维持着灯盏不变形,也要用来绑燃烧的酒精棉。
可惜这里没有铜丝,小东巧夺天工,削出了两根细如钢针的竹签。
孔明灯完工,林桑提议:“新的一年我们许个愿吧,大家想在灯上写什么?”小南第一个举手:“财源广进,日进斗金!”小米积极附和,这是财迷夫妇无疑了,林桑无奈地写下。
小东腼腆地笑笑:“我,我就希望小桃到时候生得顺利些。”这是疼妻儿的优质猪蹄,做娘的一欣慰,选择暂时性忽略要做奶奶这件事。
接着是小中,他发愿要在解题中赢过小北,银子坚定她要当老师的志向。小西小北两只贴心小棉袄想要娘亲永远康泰。
林桑都提笔一一写了。
一个晚上做了大中小三只。“好了,天灯完成,我们去院中试放。”
最大的那只直径接近两尺,林桑觉得一定超过了23克的标准重量,希望燃料给力,能够支撑住。
她让小东提着灯盏,她自己拿火折点燃酒精棉。
孩子们以为这又是蚕丝棉兜或者兔毛,只有小西比较敏感,问她:“娘,这团像柳絮一样的是什么?”
是啊,这个时候的棉花还没普及到越国,林桑随口答道:“这叫棉花,睦州还没有人种,这也是外头买的。”
小西直觉这是可以填衣取暖的,就问娘亲:“那我们有暖棚,可以种棉花吗?”
林桑心念一动,棉花需要长时间光照,有了暖棚倒是可以试试。
母女俩认真聊着,一旁小南和银子手里的两只天灯相继鼓满了热气,林桑让他们松手,果然越小的灯盏升空越快。
林桑又等了一会,到这只最大的也鼓满热气时,她轻轻往空中一托,硕大的灯盏一跃后,反而隐隐有下坠之势。
大家刚揪起心,这灯缓了缓,竟摇摇摆摆向上升去了。
孩子们拍着手在院子里跳,祈愿灯顺利上天预示着心愿的达成,大正月这样好的兆头在荒年里还真是一剂耀眼的强心针。
试验成功,林桑打算大规模投入制作。
她规划着村里的人手和数量,没想到相继升空的天灯引得自家乡民仰头观望,还将邻村的张良官也吸引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