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那个黑脸的二太爷怎么抗议,钱家全体坚持到底。
王家族长本来有点怵吴氏一家,他听了这句话,也变了脸色。是啊,本来以为吴大只是面善心苦,没想到他有这样的杀心。
村里跟吴大一家有仇怨的还少吗,他本家好几个侄儿家就跟吴大家闹过不止一次,谁知道这黑心的什么时候起杀心,以后大家岂不是每天都要活在惊惶里?
王族长道:“钱家侄儿说得有理,出了这样的事就该送官,至于官衙怎么判是官家的事。”
不仅王家人,眼看到了辰时,越来越多上门送菜的乡邻都围观了此事。听到这样确凿的罪证,任谁也没法安心跟一个危险分子同住一村。大家敬仰的钱里长竟然挨了锄头,黑心吴大激起了群愤。
除了小南和钱三,不少钱家子侄也忍不住向吴大动了拳头。
吴二太爷想再反驳,都被这样的景象压了下去。很明显他要再表现得护短一点,怒火随时能蔓延到他身上。
另外两位太爷不知是识大体,还是跟吴大本就不对付,索性一声不吭,直接来了个默许。
但王族长又想起一件事:“还没出十五,官衙这两天是不是告休?”
越国朝廷正月十六复印开朝,州县的官衙也有春节小长假。
这个假期可比现代长多了。
林桑建议:“那就还是将吴大绑着,关进祠堂里,村里轮流派人看守,等到十六再送官衙。”
不能放回家里,关进谁家都像非法拘禁。
虽然这个时代不对平头百姓讲人权,也没有非法拘禁一说。但关在祠堂显然更合适,她这个提议得到大家一致同意。
里长还躺着,钱三代替老父安排轮值的事宜。
他将今天的事在老父病榻前说了,钱柜微微点头,声音还是很弱:“做天灯……给村里祈福……求雨……”
老人家差点去了半条命,还这样惦记着村里,林桑鼻子发酸,也凑上前保证:“爹你放心养着,天灯的事情我一定不让你失望。”
怪不得三个村子,大塘村民风最淳朴。有这样一心为公的里长,村民才会真心拥戴。
黑心吴大被押祠堂,钱三安排好事宜,又上了吴大家一趟。
想到吴大还有个忠奸难辨的小儿子,林桑觉得这是场硬仗。
但眼下送菜的百姓的越积越多,小南今天全程不在状态,还影响了小米,林桑只好拉上狠人老太帮忙应付。
收完菜林桑劝小南出门:“爷爷没事了,你二叔会看着,酒楼的菜今天还是得送,我们是签了书契的,得有契约精神。”
小南是被最后四个字打动的。当初娘亲教他如何跟人谈判签书契时就教过他这句话,一旦走上商贾之道,就得将契约精神贯彻始终。
他打起精神送了三天瓜菜,林桑这边也带着两个村做出六千只孔明灯。最后一步写祝语,这次林桑没用墨,用的是碘化银溶液。
碘化银不溶于水,银桑被迫用了一点氨水,还加了点钱老太的洋红。她那帮会写字的学生党乐坏了,在灯上挥洒了生平的所有心愿。
小南现在除了写“财源广进”,还发誓要在每只灯上写满“除恶务尽”。他憋着一肚子气,连送菜路上都趴在牛背上写。
小南不知道,他的契约精神不仅让齐东家满意,还惊动了官衙的司马大人。
睦州司马杨谦一心扑在公务上,平时对吃食不甚上心。他只关心百姓是不是能填饱肚子,从来不管填饱肚子自己肚子的是什么。
向来是仆役给他上什么他就吃什么,杨司马也是从温饱不继的小村庄走出来的,不管是他还是老娘都不挑食。
但在睦州这样旱情严重的冬季,他连着几天在饭桌上看到了新鲜瓜菜,杨司马不得不关注起来。
他问同桌吃饭的老娘,老娘也不知道哪里买的。
杨司马又问仆役,仆役告诉他:“是后厨跟庆丰楼掌柜匀的,现在全镇都知道,只有庆丰楼能买到这样新鲜的瓜菜。”
另一名仆役知道得更多,他说:“瓜菜是离镇子不远的一个村子里种出来的,叫什么钱家村。每天由一个小后生给庆丰楼送菜,说是签了书契的,别的酒楼要跟他买,小伙子还不卖呢。”
杨司马听得稀奇,是哪个村子如此神奇,这样低的温度,还是在缺水的情况下,能够保持每天种出这么多菜?
杨老太一直感激林桑,听到“钱”字就能唤起好感:“钱家村,我记得年前帮我们抓大盗的大闺女也姓钱,是她们村吗?”
不管是不是,杨司马都决定去看一看。
如果是真的,这是改善民生的大事啊,要是能够推广到整个州,无疑能救活许多百姓。虽然瓜菜不像米粮一样顶饱,但总比荒年里啃草根树皮强。
那些吃多了会胀腹,能生生把人胀死,观音土只会更惨。
想到这里,杨司马再坐不住了,趁着今天是休沐的最后一日,他打算上钱家村走一趟。急性子的杨老太惦记着她的恩人,索性饭也不吃了,放下筷子就去叫车。
她叫的还是上次送林桑回村的那辆牛车。
“小哥,上次托你送的那位抓贼的大闺女,她就住钱家村是不是?你还认得路怎么走不?”
赶车的大汉自然是记得,杨司马见有人认得路,也不坐府衙马车了,大冬天跟老娘坐着敞篷牛车,颠儿颠儿往钱家村去。
他到的时候还没到正午,相邻的两个村子扎好了天灯,正准备放灯祈福。本来祈福的时间一向是晚上,而且村里还有个规矩,凡是孕妇产妇,还有寡妇,一律不得祈福。
前两个说有血光之灾,寡妇则被大家视为不详一族,这样的气场是与福气相违背的,所以被排斥在祈福人群之外。
林桑不幸也是不详族的一员,但她的情况似乎又要另当别论。
她找到泉水,还给全村送各种物资,是能给村里带来福气之人。而且放天灯又是她成仙相公的指引,孔明灯还是钱大嫂子带领大家做的呢,王家大娘第一个提出反对。
“放天灯怎么能没有东子娘带着大家呢?托东子娘的福,我们才知道秀才公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