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石是拿着左易的玉牌进来的,浑身上下又没什么灵力波动,值守弟子自然认为他是岛中某个长老新收的亲传弟子,于修行之道尚一窍不通,这才好心出言提醒。
毕竟就如他所言,挑选功法一事讲究的还是一个缘分。
正因藏经殿中的典籍实在太多,如果每个典籍都要拿去做对比,挑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有这一个月挑选功法、武技的时间,说不定都已经能凭借‘天地呼吸法’感受到灵气,踏上修行一途了呢。
货比三家,于讲究‘缘法’的修行而言,从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多谢师兄提点,只是……这不是我的目的。”
李南石笑道。
他当然不是抱着修行的想法去看书了。
毕竟他根本就没法修行。
他只是在翻阅到临仙岛各个前辈批注的金文之后,终于明白了张三所说的,‘他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了。
这个世上,最难分辨的便是人心。
李南石很认同张三所说的这句话。
人心难辨,横跨千古的人心更难分辨。
别说是一千年了,就算是几十年的时间,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就如怀揣梦想的赤子,而立之年可能成为一个酗酒抽烟的油腻大叔。
就如山盟海誓的恋人,长久相伴后有找外遇寻求刺激的可能。
就连天天想着混吃等死的李南石,年少时还站在清华门口,自信地喊出将来要上清华的豪言壮语。
结果他最后上了个三本。
混日子混到一半,就因父母意外身亡,继承家产在家里混吃等死了。
所以没有人知晓,沉睡千年的一缕残魂,是否还保持着曾经善意——甚至有另一个‘她’,做出了为祸苍生的恶行。
但每一个人的改变都是有理由的。
赤子成为糙汉,也许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恋人有所背叛,也许是因时间赶走了激情。
就连李南石考不上清华,都是因为初高中时迷恋游戏小说,从此成绩一落千丈!
虽然他不一定有考上清华的智商。
但这也算个理由。
而想要知道温善和现在的想法,就要知道她经历了什么,她曾经是一个怎样的人。
只有了解她的曾经,才能推论她的现在。
这其中,最好的办法是看日记。
日记中肯定记载着一个人曾经的想法,与她曾经的经历。
但正经人谁写日记啊?
所以张三给了他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看温善和的批注。
单单从那本神识的功法就能看出,温善和的评语真的很有性格,与现在那智者老妪的稳重形象完全不符。
也许她的批注中,能展露出她曾经的价值观,让李南石可以勾勒出一个大致的面貌。
但藏经殿的批注实在是太多、太杂了——
就连张三没事儿的时候都来这里添两笔。
以至于张三也并不完全清楚,哪本书上有温善和的批注。
既然无法笼统概括,那让李南石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勾勒形象,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李南石既然想要知道温善和的想法,那了解温善和就成了一个必不可缺少的步骤。
而如何了解温善和,便在这藏经殿之中了。
有关温善和的一缕残魂作乱的消息,并不能让左易、山海楼的人有所察觉,张三才不得不采用谜语人的说法,引诱他来。
所以,功法秘籍于他而言无关痛痒,寻找温善和批注,了解温善和,才是他的目的。
“虽然知道了你用心良苦,但我还是很不爽啊……”
“师弟,你说什么?”
“哦哦,没什么,多谢师兄提点,我会多加注意的。”
随便寒暄了几句,李南石便又踏上了前往二楼的阶梯。
通往二楼的阶梯是回旋式的,墙壁的黑檀木凹槽中整齐摆放着各色书籍,没办法,李南石只能一本一本的继续翻阅。
反正用的是左易的宗门贡献,不心疼。
用完了也不打紧,还有无尘苏不语的。
不把整个藏经殿的书籍翻个遍,他是不可能会罢休的!
反正天地灵气愈发浓郁,林南溪、苏不语和钟玲也都争相进入修行之中,就连成天摆烂玩闹的无尘都开始试图突破养心,进入贯灵。
岛中熟悉的人都各自闭关,整个临仙岛上下都卯着一股劲冲击境界,菜园子拜托师妹偶尔帮忙照看着,现在整个临仙岛最闲的估计就是他了。
一个人玩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在藏经殿看书。
就算找不到温善和的留言,也多少能了解点九州的奇闻异兽,并不亏。
按照一个月翻阅一层的速度,把整个藏经殿的书看完,朝露试剑的时间也就到了,正好能跟姐姐公费旅游。
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很完美!
边想着,李南石又一边翻阅起了各色功法。
虽然先前翻的两本都有批注,但整个阶梯被批注的还是少数,除了先前的两本功法之外,李南石也只找到了一本有所批注的书。
幸运的是,温善和也在这本书上留下了批注。
“此套炼体法门虽固若金汤,还算实用,但腹下三寸处为致命破绽,被灵气击中有断子绝孙的风险。不想被人识破之后,逮着你命根子猛锤的话,就别练这种垃圾——温善和。”
“师姐高见,我的看法与师姐别无二致,我辈修行之人虽追求清心寡欲,但没有和不用是两回事,不建议修行——杨天罡。”
“我的看法相同,如若真要修行此法,建议配合寒山寺传来的‘铁布衫’罩住命门,方可无忧——风无期。”
“本人亲测,配合铁布衫修行,命门会因灵力间的冲突而转移至股间,虽更为隐蔽,然需耗费双倍精力修行,不是很推荐——张三。”
很好,没想到小小临仙岛的四代掌门中,竟有三代风格如此不着调。
李南石很难不怀疑,这其实是临仙岛的企业文化。
不过临仙岛并无繁琐规矩,也许的确更容易出现这般,怀揣着游戏人间心思的能人也说不定。
不过,李南石仍旧多看了一眼温善和的评语。
虽然温善和的措辞不是很雅观,而且语气看起来也不是很友善,但仍然明确指出了功法中出现的破绽、注意事项。
给人一种“我不希望你练,但是我偏不要好好告诫你,不然显得我堂堂掌门多没面子”的既视感。
他真的很难把这个形象,与如今林南溪玉佩里老妪的形象结合起来。
毕竟谁又能想到,那看似正经、稳重、温和的老妪,在千年前,其实是一个小傲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