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夏季比较短,很快就入秋。
兰陵国年年夏季都会发水患,所以在转移灾民这一块,官府倒是挺有经验,但,尽管官府赈灾发粮食,还是有许多灾民饿肚子,吃草根,扒树皮。
而且,官府只是在汛期来临前,提前让灾民全部转移到指定地点,大量的灾民聚集在一起,又热又燥又不卫生,特别容易发生瘟疫,兰陵国历年来,灾民不是死于洪水猛兽之下,而是葬身在瘟疫的手中。
在兰陵国,谈水患和灾后的疫病,百官色变。
每一年,南郡死于瘟疫的百姓,就有好几千上万,就算是权贵也是谈疫色变。所以官府后来就将灾民转移到指定的地方去,不让灾民随意流窜,免得给城中的权贵们带去了疫病。
早朝上,花容玥问起了水患已退,治理问题的进程安排得如何了,李松言早就安排得妥妥的,回答起来也是条理分明,花容玥满意的点点头,顺便又给他指点了一下。
“对了,灾民是如何安置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却无一人回答。
花容玥眉目一沉。
此事原本是由南郡郡守直接处理的,每年都有一封奏报上报灾情以及事后处理的具体情况,然后再是赈灾款项的具体流向等详细的内容,最后经由丞相之手批阅审查,报到兰陵王那里的,只有一个结果,比如受灾多少人,死了多少人,赈灾用了多少银子等。
汇报给兰陵王的只有结果,丞相一句已经妥善安置,就是最后的结果了。
所以此时,丞相不得不出来道:“回禀摄政王,是这样的,在水患来临前,南郡各县都会提前转移灾民到指定地点,然后派发口粮,等水患过去后,再让灾民们回家准备秋耕事宜。这件事一直由南郡守直接安排,往年都是如此,只要按章执行即可。”
“那防疫工作是如何安排的?”
“历年来,水患过后必有大疫,疫病主要由灾民传播,为了防止瘟疫横行,灾民在指定的地点渡过安全期之后才能回家,然后由官府发放秋播的种子。”
“那没有渡过安全期的呢?”
丞相脸色一僵,可能他也觉得很难启口,艰涩的斟酌了半天,见摄政王目光灼灼的看着他,内心忐忑,却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往年,都是由南郡统计后,上报,然后将染了疫症的灾民就地掩埋,由官府发放一定的抚恤金安置家人。”
“也就是说,你们根本没有任何的防疫安排,所以灾民被转移走后,就各安生死,听天由命?能不能活下去全靠运气?为了不影响你们的安全,本王猜测,灾民一定是被转移到某个山洞,或者偏僻的位置去,离你们远远的,说的好听还发放了口粮,其实就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咯?”
丞相冷汗涔涔,低着头,不敢直面摄政王。
“岂有此理!”花容玥大怒,拍案而起,“防疫是为了防止瘟疫发生,而不是防止灾民带来疫病!”
百官大惊,条件反射的跪了下去,全部俯首贴地,微微颤抖,无人敢抬头说一句话。
本来这种事,往年都是由南郡郡守安排的,南郡年年水患,灾后必有瘟疫,全国都会调集粮食给南郡渡过难关,而且把灾民聚集起来,也是为了防止瘟疫流传出去,大家以为,这已经是很好的处理方法了。
摄政王从未当朝发过脾气,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回。
花容玥师出药王谷,秉承了药王悲天悯人,济世救人的慈悲心肠,听闻这样荒诞的事情,不禁大怒。
看着跪了一地的百官,花容玥怒叱:“尔等竟任由灾民自生自灭,简直是枉为父母官!水患凶猛无情,人力不能抵抗,本王不怪你们。可是灾民已经失去了家园,却还要在你们安排的指定地点渡过什么安全期,那不就是等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本王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你们能做出来的事!”
百官跪匐在地,噤若寒蝉。
“丞相大人一向游目骋怀,恢廓大度,怎么在处理灾民这件事上,却让本王失望得很。”
丞相先前就觉得摄政王问话时,颇为不满,此时不敢再辩,俯首认错:“臣知罪,臣失察,请摄政王责罚。”
其他文武大臣,噤若寒蝉,谁都不敢说话。
其实在古代,事实就是如此。
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低贱得命如蝼蚁。
兰陵王已经算是一个很爱民的君王了,知道提前把灾民转移走,知道给灾民发口粮,事后还发抚恤金,又发秋播的种子,能做的都做了,比起他国的君王,兰陵王已经很好了。
只是落在花容玥的眼里,这种任由灾民自生自灭的行为,实在是无异于自掘坟墓。
兰陵王脸色也郑重起来,问道:“摄政王认为,应该怎么做防疫工作呢?瘟疫猛如虎,相比于洪水来说,并不亚于猛虎。我兰陵国虽有药王谷,但药王谷于三年前被人灭门,药王至今下落不明,宫中御医对于瘟疫一症,也是束手无策啊!民间更不用说了,谈疫色变,至今也无人能医治瘟疫!”
玥儿是药王的弟子,尽得真传,兰陵王以为,玥儿可以医治瘟疫,露出希望的目光。
花容玥的怒火慢慢消了下去,是她太激动了。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现状,瘟疫就是绝对的杀手,有时候一场风寒感冒,就能要了人的性命,别说是瘟疫了。
看看宫中的那几个御医就知道了,这个时代的医术水平,普遍很低,防疫意识淡薄,唯一医术好的药王,还失踪了。
花容玥语气平和,略带歉意的道:“众卿请起。”
等大家都起身后,花容玥才回答兰陵王的话:“皇上,瘟疫也要看具体情况,并非绝不能治。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在瘟疫发生后,才想着去治呢?为什么不能提前预防瘟疫?官府可以提前转移灾民,我们也可以提前做一些举措来防止瘟疫的发生。我相信,全国那么多大夫,若要收集一些防疫的办法,还是有的。”
兰陵王:“这,疫病还能提前预防?摄政王言之有理,是朕疏忽了。”
丞相连忙跪地请罪:“是臣失察之责,不能怪皇上。请摄政王责罚!”
丞相统领百官,署理所有下属政事,百官的奏折,先由丞相过目筛查审核,然后才会递给兰陵王批阅。丞相一句安置妥当,兰陵王自然不会再问。
花容玥道:“如今,当务之急,并非纠察谁的错,而是赶紧补救。本王这里有许多防疫的方法,稍后会列出一个具体的条陈来,不仅南郡,其他各郡也要行动起来,要防患于未燃,而不是等出了事,再去解决,那就晚了。”
“是,臣等遵旨。”
下朝后,花容玥,兰陵王,丞相,三人在御书房里讨论防疫之策。
花容玥当场写下了满满两张纸的防疫办法。各种药物民间都可以买到,不仅要在灾民集中安置的地方消毒杀菌,等洪水退后的地方,也要用药物消杀,民间用的水井,尤其是重中之重。
花容玥本来就是个小神医,宫中就两个御医,只能从民间招收了许多大夫,针对可能出现的症状,亲自传授了许多药方和针法,然后将大夫们派到南郡去。
随后宫中储备的口罩,也一并发到了南郡。
原本,百官以为摄政王没有经历过瘟疫,所以才会在朝堂上发脾气。
等到满满两页纸的防疫方法发下去,上十种防治方法,而且各种药物都是很常见的,黄氏,艾草,石灰等等等等,民间随处可买到。
此举再一次颠覆了百官的认知!
就问,这世上,有什么是摄政王不会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