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跟尹景明传绯闻的福气,姜海雪被迫接了一档综艺。
“什么?”姜海雪听完江月的安排,一脸懵逼。
“我跟总导演说好了,就去录两期,不耽误你看剧本。”江月把节目策划案放到桌子,让姜海雪看看。
“两期?”姜海雪将信将疑,拿起策划案翻开。
“本来我是准备让你在家好好准备新剧的,但是最近外头你的网评实在太差了,而且你最近也没能曝光的事情,所以只能给你接个综艺。”
江月也愁,她手底下的这个艺人,出道这么多年,也没给别人留下多少黑历史。虽然这是好事,但同时也没给大众留下什么亮眼的东西。导致最近出现的事情,江月想炒作都不知道从哪里炒起。
刚好她熟识的一个导演最近跟她说,他正在做档综艺,主要是做偏冷门的民族唱法选拔。
这几年唱歌的节目一个又一个地冒出来,观众都快审美疲劳了。可这毕竟是块大饼,而且现在观众难伺候,一看见有个大ip火了,其它电视台也不想放过。
这不,有个电视台就找江月认识的这个导演去做一个声乐类的节目。
江月本来就只是听听老朋友的吐槽,就当是帮对方发泄一下工作上受到的负能量。结果没想到,当老朋友说到现场演唱乐队难把控的时候,江月一个激灵——
“你说乐队伴奏?”
“对啊。以前不是流行mr嘛,现在叫消音,大家都想看这种不带人声的,连半开麦都要被说成是对嘴。”柯红埋怨地说,现在的观众都不好伺候,一个个只听现场的,也不知道是谁惯出来的。
“那你们还缺小提琴手吗?”江月突然有了个主意。
“怎么可能会缺小提琴手?管弦乐队都是一个队一个队的,别说小提琴手,光是当替补的小提琴手都有两个。”
柯红没反应过来江月这话问的是什么意思,不过这管弦乐队怎么可能会缺小提琴手?就算真缺提琴手,也应该是中提琴或者低音提琴这种冷门的,小提琴这种大把人学的乐器,怎么可能会缺?
当替补的都有一堆呢!
“那你帮我空两期。”面对多年的好友,江月也不含糊,直接就把意思给人挑明了。
“空两期?你是要捧谁啊?”柯红要是这会儿还听不明白,那这几十年娱乐圈就白混了。敢情是手底下有个会小提琴的,准备加塞。
“姜海雪。”
“跟尹景明的那个?人不是个富二代吗?她会拉小提琴吗?”往节目里塞人不难,但要往管弦乐队塞人,倒还真有点困难。
毕竟管弦乐队虽然算是节目组请来的,但人家多少也是个成了气候的管弦乐队,又不是节目组自己的人,柯红要想真往里头塞人,也有点麻烦。
“会,学了二十几年。”江月曾经听姜海雪拉过小提琴,当时就觉得姜海雪拉得不错,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拉得好。
但现在这种环境,只要不跑调不按错弦,平平安安地拉完一首曲子,江月就能直接把“姜海雪拉小提琴超棒”的名声给洒出去。到时候再安排几个微丨博上挺有名气,平常经常发表歌曲评论的大v评价一下,这事儿基本就算是成了。
况且姜海雪还有二十几年的学琴经历,等通稿发出去了,多少也能挽回一下最近低迷的人气。
所以,姜海雪就被江月以“内推”的方式,给加塞到节目组里,坐在舞台后面当小提琴手,等时机差不多了就闪亮登场。
“我需要跟管弦乐队排一下吗?”姜海雪以前学琴的时候,不是没进过这种管弦乐队。这种乐队不仅进去麻烦,里面的规矩还特别多。而且一旦成为这个乐队的人,实际上就很容易排外。
因为这个乐队里的人,都觉得他们是一个集体的。毕竟平常要一起练习、一起表演,如果乐队里有一个人不配合,那整个乐队表演的时候都得乱。久而久之,这群人的集体意识就更强了。
所以姜海雪以前进这种乐队的时候,外公也不敢走关系,就直接让姜海雪从练习生开始。先是一点一点地练,然后再往上考,从替补的队伍里拔出来,最后被选进正式队。
因此,姜海雪觉得,像她这种这种靠关系进去的,估计人管弦乐队早把她给记恨上了。
加塞?
这可是那群学音乐的人最看不起的“潜规则”了,而且现在加塞的还是一个女明星。这种在他们这群学了十几二十年音乐的人眼里,姜海雪估计就跟穿短裙傍大款的草包花瓶差不多了。
就算看见姜海雪有二十年以上的小提琴学习经验,肯定也以为是瞎编的,半点都不会信。
姜海雪现在非常担心,要是到时候台上的人唱歌,然后管弦乐队的人故意给姜海雪使坏,那姜海雪可不就偷鸡不成蚀把米?
别说挽回自己近期岌岌可危的风评了,不给扣个“潜规则”的帽子就算不错了。
“需要,明天下午排练。我已经把管弦乐队成员的资料发给你了,你也不用全记,主要是记住指挥、钢琴、小提琴手,这几个比较重要的乐器担当。剩下的,你到时候过去挨个叫老师就行了。”
江月虽然不会乐器,但也知道这种玩乐器的,有时候比娱乐圈还麻烦。所以她当时好说歹说,也只是让柯红给了一个机会,如果到时候排练的不行,还是会被刷下来。
不过这事儿她不准备跟姜海雪说,一是怕她压力太大,影响发挥,二是怕她知道这件事之后,觉得乐队是勉为其难做出的决定,干脆就不去了,那自己这番苦心就算白费了。
“这个节目还有谁?”姜海雪这边翻着策划案,觉得这个节目其实还挺有趣的。心想自己等江月走了之后,估计得赶紧把琴送去调调音,太久不用,估计琴弦都松了。
“彭鲲、段知秋,这两个你应该知道,”江月想了想说道,“还有一个叫吴文是的,听说是个挺厉害的音乐老师。”
“这个我就更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