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派往宁国的使团成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朝中任职的京官,一部分是各地的地方官。
京官从长安出发,一起前往宁国。
地方官不必到长安集合,可以从任职所在地直接去宁国,规定时间内到达就可以了。
京官到达三天后,地方官也陆续到齐。
所有这些人,带队的是吏部的官员,检校吏部侍郎高季辅。八壹中文網
吏部侍郎,是吏部的二把手。
所谓“检校”吏部侍郎,意思也就是还没有转正,先干着试试看,考察一段时间,可以的话就转正。
若是表现不怎么样,那就得调离了。
不过,高季辅对这次的出使任务,很有信心!
毕竟自己代表的是大唐,是当今天下最强大的帝国!
如今来宁国,那可是替大唐天子巡视的,谁敢不开眼!
高季辅带领上百京官一到宁城,就颐指气使的要求带他们去宁国各部门、工厂、军队考察。
宁国方面由外事部负责接待,外事部尚书柳康成,以宁国正在举办诗会为由,抽不出人手同时安排考察事宜。
高季辅一番抱怨、指责后,也只能接受。
大唐派出了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等各官署的官员,在这些官员都是各官署年轻的小机灵鬼。
就是打着巡访的幌子来偷师的。
可诗会没有结束,宁国不安排官员陪同,哪里都不让进,也只能等待。
高季辅只好给他们暂时放假,趁这段时间也好好在诗会上放松一下吧。
说是诗会,可只要人一聚集起来,以宁国商人的精明,以宁国对商业的鼓励,必然要将诗会办成一个综合性的盛会。
凡是划定为会场的地方,在旁边必定会有一个商业街,或者某类商品专业大市场。
另外,这附近还会有一个美食街。
这些年轻的官员们一来到这里,直接就放飞自我了。
诗会上,大家相互交流、彼此畅谈,遇到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挚友。
然后相约,去拜祭先贤,去专业的书市购买书籍和文房用品,然后就近去享用宁国美食。
三五好友,促膝长谈、把酒言欢,爽的不要不要的。
这些使团的成员,原本都是由宁国负责安排食宿。
大唐来的使团,京官一百多人,地方官三百多人,近五百人的数量,国宾馆肯定是住不下的。
外事部在国宾馆附近还另外租了几个旅店,安排给低级官员住宿。
每到饭时,会准时供应各种菜品。
可那些官员在外面玩的正欢,还能享受丰富的美食。
他们怎么可能再大老远的跑回国宾馆,吃一顿一成不变的饭菜后,再大老远的回到会场周边。
于是,绝大部分官员都选择了在外面自费吃喝。
大唐官员们的买买买加胡吃海喝,可劲的给宁国商业繁荣添砖加瓦。
外事部供应了一天五百人量的餐饮后,就改为预约制的了。
如今的宁国诗会,已经从原来的十天,在各国文士的强烈要求下,延长到了二十天。
二十天的诗会终于结束了,高季辅又找到了柳康成。
“柳尚书,我大唐官员已经到来到宁国将近一个月了,部分官员带的钱都快花光了,你到底何时安排我们参访!”
柳康成憋住笑意,他也没想到大唐的官员会这么肥,带的钱竟然能坚持到现在。
原本就不存在抽不出人手的情况,举办诗会是教化部的事,外国文士入境,是各边关、海关负责。
外事部根本就没有参与到诗会中去。
可自己王上有叮嘱,要先晾他们一段,把这些官员的荷包榨一遍,然后,然后再榨……
看着高季辅这些天急的坐立不安的样子,柳康成“关心”道:
“高检校实在太急躁了,对身体不好啊。这不是诗会刚结束嘛,你放心,今天就安排你们参访!”
一听被称呼“高检校”,高季辅差点吐血。
虽然如今的官职的确是检校阶段,可谁说就不能转正了!?其实,你可以直呼高侍郎的!
高季辅翻了个白眼,也懒得计较这些了。
可万万没想到,柳康成安排的第一天参访项目,居然是参观宁城的城建。
高季辅都快疯了。
他们已经在宁城的大街小巷转了快一个月了,这,还用参访吗?
可柳康成一句话就把高季辅打发了:
这些都是提前做好的计划,各部门也已经协调好了,若是打乱计划,怕是要重新计划、重新协调啊,要耗费不少时日!
把高季辅吓的赶紧同意!
不过,细说起来,宁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确要比长安优秀很多。
城内的风景也更好,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更积极、开朗、阳光。
城市的道路,绿树成荫,鲜花绽放。到处都很规整、洁净。
而相比之下,长安的巷道,离皇宫近的好和一些,远的那些就差太多了。
很多都是土路,平时通行马车,牛车、驴车。这些牲口都是走一路、尿一路,拉一路。
再经过车轧、人踩、牲口踏、日晒、雨淋。时间长了,蛆蝇滋生、臭气熏天。
每当下雨天过后,巷道上,满是泥泞与稀溜溜的粪汤。
而宁城,所有牲口进城前,尾巴下面,都必须套上一个粪兜。牲口撒尿之后,会有专人负责去清理冲刷,
因此,整个宁城大大小小的街道,完全没有异味,没有蝇虫横飞。
第二天,柳康成又安排参访宁城各公园。
高季辅又想暴走,后来还是忍住了。
第三天,柳康成安排参访宁城的博物馆。
博物馆里展览的有:
库莫奚、契丹、霫、乌洛候、靺鞨、室韦等等大小部落首领的兵器、盔甲、马鞭。
薛延陀汗国权力与汗位象征的战鼓、大纛、宝剑、金鞭。
新罗国的王座、舆图、编民册。
百济国的王玺、王座、舆图、编民册,部分大将的盔甲,兵器。
“这些物品之所以在这里,是因为他们惹了宁国。我们王上说了,谁敢惹宁国,谁的此类物品,将来就会摆到这里来!”
负责讲解的宁国官员缓缓说道。
高季辅和边上的大唐官员,听了这话,暗暗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