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284章 宁国新都

第284章 宁国新都(1 / 1)

当李二在天竺如火如荼的开展大建设时,李恪君臣却在长安展开了关于新都城位置的大讨论。

管茂心:“臣认还是把都城迁来长安比较合适,毕竟在民众的心目中,长安也以意味着国都,这样也更能说明我们是名正言顺的新政权。”

班昌:“臣不同意选择长安。如今宁国的国土无论是人口还是税收,重心都在崤山以东,我们的国都,更应该放在人口集中区域,这样才更便于治理。”

毛秋慈:“国都在人口集中地区才方便治理的说法,某不敢苟同。地方治理在于官员的选拔,在于律法的严格执行,而不在于国都的远近!”

温明轩:“臣认为,皇族宗庙在长安,王上把新都放在长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宋万里:“臣建议把新都放在洛阳,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的交通,都十分便捷。但这一点,就优于长安。”

康广民:“也不尽然!洛阳的劣势,也正是水路交通便捷。四方通达,则四方皆可来敌,很不利于防守。反观长安,就没有这一劣势。”

范淅川:“不不不!如今国家四方咸宁,正是全力发展工商业的时候,而这就需要一个信息信息快速传达、物资快速运送的位置,洛阳悄悄是最佳位置!”

……

贺连丰:“为什么一定要迁到长安或者洛阳?臣以为,在宁城挺好!宁城以北适合发展牧业,宁城以南适合耕作业。一边产粮,一边产肉,把国都放在宁城,必定能发展好农业,毕竟民以食为天嘛!”

宋万里:“不妥。如今宁国国土已经拓展至南洋,宁城位置稍显偏僻了,交通也很不方便。”

毛秋慈:“这样说来,扬州或者金陵也不错,从这两个地方可以直接出海,而且也可以通过大运河与内地相连!”

李恪:……

众官员:……

隋炀帝的江都?

陈后主的建康?

还是算了吧!

发现众看傻子似的看着自己,毛秋慈亚点发毛。

毛秋慈:“怎么了,不合适吗?只要我们君贤臣直,严格执法,不必计较什么短命王朝的谣言!”

……

众人纷纷摇头,督察使毛秋慈顿感尴尬。

李恪咳了声,缓解了下尴尬气氛,看向那帮武将。

“苏将军,你们这边怎么一直沉默,没什么想法吗?”

苏定方这才开口道,“新都放在哪里,臣没有意见。宁国强大了,国都在哪里都容易防守;宁国孱弱了,国都在哪里都不易防守。”

窦贵元点了点头,“臣也赞成苏将军所言。等国都位置确定了,我们会按照国都位置制定相应的防守策略,至于具体的位置你们商量吧。”

雷良发:“臣也是这个看法。不过以臣看,只要辎重、兵士能够快速投送,可以弥补防守方面的不足。”

其他将领又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李恪听后,沉思良久。

主要意见还是分长安说,与洛阳说,至于宁城、扬州、金陵的可以不用考虑。

李恪考虑的是,在潼关以西定都的朝代,基本上都在潼关以东有一个东都,或第二政治中心。

而在潼关以东定都的朝代,却不一定在潼关以西有西都。

长安的优点的确是利于防守,而洛阳也确是南北冲突、东西碰撞的大前方。

可宁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以说已经没有敌手。另外,下一步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了,一个交通不便的国都,的确不利于沟通。

“综合了诸卿的意见,还是大部分支持新都定在洛阳,既然如此,那就传诏全国,迁都洛阳!”

李恪最后一锤定音。

本来不同意的,见李恪已经决定,也不再说了。

“迁都一事牵涉甚广,诸卿还要通力合作,做好各部之间的衔接,不要出什么差子!”

“臣等领旨!”众臣齐声答道。

“与宁国的军事行动暂告一段落了,既然决定迁都洛阳,那么下一步就尽快整修洛阳周边的道路、疏通河道吧!”

“宋尚书,有没有问题?”李恪看向运输部尚书宋万里。

“没有问题!王上,除了整修现有官道、疏通河道,臣这里还有一个新的运河方案。”说着宋万里呈上了厚厚一沓稿件。

“嚯!准备的挺充分!难怪你力主迁都洛阳。”李恪接稿件,大概有数十张。

运河大概是从洛阳附近的伊水,向南穿过汝水,再经过方城垭口,进入南阳盆地,沟通堵水和淯水,进入汉水,最终汇入长江。

李恪一看,这?这路线不是后世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的运河嘛!

你这提前了一千多年啊!

“这有四百多里的距离了,工程量可不小,说说你的理由吧!”李恪问向宋万里。

“臣之所以力主迁都于洛阳,与这一条新的运河也有关。”

宋万里说着,拿出了一张地图指给李恪及众人看。

“王上,诸位同僚请看这里,”宋万里指着地图上的洛阳说道,

“洛阳如今有黄河、大运河之利,北可达燕赵、齐鲁,南可达江淮、吴越,”

“唯独这里,”说着宋万里指向襄州附近,“荆襄周边,从洛阳出发走水路难以到达。”

“而有了这条运河后,从洛阳可以直达荆襄,甚至可以进入湘水,直达江南道西部!”

“有了这几百里的运河,人、物资可以快速在洛阳与荆襄、江南道西部流转,江南道西部的货物,可以通过便捷水路直接运到幽州,反之亦然!”

“这样一来,等于把荆襄、江南道西部也加入到大运河的水网,对山南道、江南道西部的工商业发展,提供很大的助力!”

这个时代,可没有大卡车,大宗货物几乎都是依靠水路运输的。相对于马车,船运大宗物资的长距离运输能够节省太多的成本。

提要想富先修路,那得有卡车、大货车。

而在没有机械动力的时代,要想富,先挖河!

这也就是清朝之前特别注重河道、漕运的原因。

李恪思索再三,“好,准了!”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盛世医妃:王爷有种别来撩 开局净身房从太监开始逆袭 弃子如龙 大唐开酒楼的我镇国将军 假太监:从皇后到女帝制霸后宫 逍遥小掌柜 入戏太深 让你当昏君,你统一世界? 三国:两个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