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296章 财政紧张?国库券

第296章 财政紧张?国库券(1 / 1)

“臣以为自然是以国都为起点,辐射全国各方向。这和驿道应该是一样的道理。”宋万里首先说道。

“臣赞成宋尚书所言。无论是物资的流通,还是人员的流通,都是国都最为频繁,也最为紧要。”班昌点头道。

其他人也纷纷表示同意。

“洛阳到长安,洛阳到幽州、洛阳到扬州、洛阳到广州、洛阳到益州,这几条都是关键所在,这沿途的商业较繁荣,物资运送量也比较大。”

范淅川提出了几条线路。

不过班昌听后摇了摇头,表示反对:

“不不,只靠考虑成品货物运输,不考虑原材料的运输是不行的,原材料的运输需求远比成品货物的量大。”

“况且,如果工厂有了蒸汽机,生产效率提高,如果原材料跟不上的话,会影响生产。所以,需要先保证原材料的运输。”

“臣以为,应该考虑以辽东的矿石,漠南、漠北的羊毛、辽河两岸的棉花、粮食等等这些原材料为中心,划定路线。”

范淅川不乐意了,“那大不了都修,反正要优先照顾商业方面,促进商业,才有更多的税收,国家才能有更多的收入,才能办更多事!”

“都铺根本不现实,以我们目前的产铁数量,无法铺设那么多铁路。”班昌补充道。

……

一帮人讨论路线选择,讨论的热火朝天。

只有一个人眉头紧锁,那就是财政部尚书连生金:

你们个个都在想屁吃!

张嘴就是要铺几千里铁路,那都得花钱啊!

哪有那么多钱给你们铺!

“既然你们没有讨论出一个共同结果,那就先铺洛阳到天山道吧!”李恪出声。

众人皆傻眼。

他们的讨论的方向都在促进工商业方面,可直接铺到天山道是什么说法?

这?

“王上,洛阳到铺到天山道,有万里之遥,况且对国家收入无太大促进……”

范淅川不解,李恪为什么要修这么一条路。

班昌也点了点头。

“天山道关系到边疆防御,比工商业发展更重要。以后能力足够时,再铺设你们所谈论的。”李恪只此一句。

其实,李恪没有讲明的有更深层的原因。

接下来蒸汽机的运用,必定会提高各行业的生产效率,紧接着就是是大量过剩的产品。

在刚刚结束战争的宁国,除了那些商人,普通百姓的消费能力实在有限。

一旦生产出大量的过剩产品,那就势必会引起物价大跌,那些经商的、办厂的,就会严重亏损。

这些人亏损了,那么他们雇用的人无法再领到薪资。甚至,大量商号直接倒闭,从而引起大面积的失业。

另外,那些在银行贷款的经商的、办厂的,将无法偿还银行贷款,造成一笔笔坏帐,给国家财政带来严重损失。

继而,形成一个死循环。

那么,接下来就是所谓的经济危机,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所以,这事急不得,需得一点点投放新的生产力,看社会接受能力,逐步加量。

虽然是补药,量太猛了,也会窜稀!

可这些概念一时间跟臣下讲不通,以后慢慢再说吧。

眼下最重要的,在李恪看来其实是在天山的防守。

李二虽然南亚看似安生了,谁能保证两国之间就不会突然开战了。

大唐在宁国可以说是所向无敌,向东控制了整个南亚半岛后,被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阻挡。

这才停止继续向东方中南半岛扩张,转而向西,如今已经与西边的拂拂菻也就是东罗马帝国开战。

大唐虽然干不过宁国,毕竟宁国的装备领先这个时代上千年。可除宁国之外,大唐的军事在这个时代是无敌的!

温顺如绵羊、望风而降的南亚,已经被大唐牢牢控制,若是大唐与东罗马再打上一系列大胜仗的话,难免不会膨胀。

这样的情况下,大唐就有可能突然进攻宁国,以图收复失去的国土。

因此,天山这道防线就变的异常重要了。

如今的大唐距离那里可比宁国近的多。而且,如今那里没有发展起来,不适合大量驻军。

如果把铁路铺过去,即便不派兵,也能形成威慑,使大唐不敢轻举妄动。

“王上,这……,这一路铺过,恐怕财政上有些紧张啊,这一旦用于铁路铺设,其他方面可就……”

财政部尚书连生金为难道。

“连尚书不必忧虑,铺设铁路所需的资金,我们可以另行融资。”李恪胸有成竹道。

“融资?”

所有人都愣住了。

又是一个新概念!

“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以国家的名义,向百姓借款,也就是国债。”李恪解释道。八壹中文網

“不太合适吧?王上,如今,宁国刚刚接手大唐原国土,实行新的税法,原百姓已经颇有微词了,如果再另行加税……”税务部尚书吴可遁面露难色。

大唐的税法,百姓是以实物的形式,按分得土地的多少,上交粮食、布、绵,所谓税收。而商人是不用缴税的。

宁国却是征收比大唐更高的农税,商税直接征收百分之二十以上,奢侈品更是高达百分之七十。税种涵盖消费税、增值税、出口税、进口关税等等!

不然的话,宁国的财政也不会那么给力!

农税高,是想把农民赶进国有农场或者工厂。

商税虽然高,但商人依然乐此不疲,毕竟宁国的新商品有致命的吸引力,能卖钱,商人再怎么抱怨税高,也依然会持续经营。

以往的统治者,只要财政短缺,就会以各种借口向百姓加征各种名目的税。

吴可遁听李恪说要向百姓借款,以为李恪也是想巧立名目向百姓加税。

“你想岔了!那么低级的手段,本王还不屑于用!”李恪自然明白吴克遁的忧虑。

“这种借款,就是真正的借款,不是巧立名目的税收。具体是这样,以宁国银行的名义,推出一种记账凭证,上面直接标明金额,可以把它称为国库券。”

“银行放出消息,我们不强迫,只讲好处,由百姓自愿到银行以等值银元换取。这就等于给百姓一个借据,上面会写明还款日期,利息,还款方式等。”

“到了指定日期,百姓可以携带自己的国库券到宁国银行,银行与其结算,还本付息。”

“帐期可以设定为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利息根据还款期限而定,期限越长,利息越高,年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不等。这个利息,可远远高于存款利息,更能刺激百姓购买国库券。”

听了李恪的讲解,众人齐齐傻眼!

还能这么玩!?

尤其是财政部尚书连生金,以及宁国银行总行长查无缺,他们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开局净身房从太监开始逆袭 逍遥小掌柜 三国:两个月后穿越在线等,急! 让你当昏君,你统一世界? 弃子如龙 入戏太深 典藏华夏:开局对话十大皇帝 盛世医妃:王爷有种别来撩 假太监:从皇后到女帝制霸后宫 大唐开酒楼的我镇国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