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功亏一篑,在即将遁入茫茫大山前被大食军抓获被斩杀。
而提前感觉事情不妙的伊嗣埃则改走其他路线,顺利躲进了的山中。进山之后,只需要隐蔽前行,就可以确保安全,最终到达唐境。
但山区行走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慢了!
大食军队围堵追击给皇子的部队都回来了,除阿罗涵之外,其余皇子都被斩杀。
这时,各路大食军集聚一起交换了各自的信息,才意识到萨珊皇帝逃往东方了。而且就是跟在大食军队的后面!
这让向东追剿的大食军感到了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于是发誓要抓住伊嗣埃。
于是,这支军队又火速朝东追去。
此时的伊嗣埃早已穿行在群山之中。而大食军弄明白了伊嗣埃一行人的数量以及装扮后,一路追踪。
最后,锁定了伊嗣的躲藏区域,大食军派出大量兵士撒到这一区域,不断高喊:绑了伊嗣埃送出来,或者提头来献的,赏千金!
十天后,几名护卫把伊嗣埃的脑袋,送到了大食军将领手中。
随后,几名护卫也被以黑心卖主为理由剁了。
至此,萨珊帝国,灭亡。
就在萨珊帝国遭受大食的突然袭击时,东罗马帝国也风起云涌。
其国内得知君士坦丁堡陷落、皇帝被俘的消息后,各地纷纷开始动乱、自立,或者遭受邻国的入侵。
其境内的形势,一时间纷争四起、变幻莫测,一股前所未有的战乱风暴席卷整个东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位于非洲的国土,周边虽然没有较强的国家接壤,但是,有一个宁国!
亚历山大城。
迎来了如今真正的主人。
闻成松与裴行俭率天宁军将士以及部分官员来到港口,众人翘首以盼。
终于在快要正午时,船队抵达。
李恪从船上缓缓走下,后面跟着负责整个“枯叶”组织的清允。然后是神武卫统领沙进,三千营统领项烈,燕云十八骑首领董良平。
“王上一路辛苦了!”见到李恪下船,闻成松一行立即迎上前。
“你们来到万里之外任职、驻守,要论辛苦,本王不及你们万一!”
“这一路走来,本王看到这里已经安稳下来,农商之事都已经步入正轨,这一切都离不开你们的辛劳付出!”
“本王也不喜欢给你们画饼充饥,只要你们努力了、付出了,兢兢业业做事了,本王一定重赏,若是作出骄人成绩的,”
说到这里,李恪提高了些声音,
“那就赏的你几辈子花不完!”
一众官员、将士一阵激动,同时也会心一笑。
自己的王上说赏,那可是真赏!
若说赏的一辈子花不完,那就真会给你那么多!
毕竟,如今的宁国,实在太阔气!
国内源源不断的产出各种精美商品出口到远近各国不说,宁国还垄断了香料、珍珠、重要产地,还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线。
不仅如此,还有日渐膨胀的大唐,在卖力帮宁国挣钱。
如今的大唐,金融方面已经被宁国完全掌控。
通过宁国、银元、纸币、银行、债券、证券交易所在大唐的进入、普及。
现在的大唐百姓已经日渐习惯了宁国的发达金融方式。
就算是大唐百姓想禁止,也已经来不及的,大唐百姓是不会答应的。
这就导致了大唐仅在金融方面,就为宁国贡献了大量的收入。
大唐也只能眼看着宁国把各种金融手段玩的六到飞起,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却毫无办法。
毕竟,他们连最基本的数据计算这一关都搞不定!
宁国每年的超高收入,使宁国再次提高官员的收入。
因此,官员对李恪说的赏到一辈子花不完的话,是绝对不会怀疑的。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有谁尸位素餐、贪赃枉法,那本王也是毫不手软的!”
恩威并施、赏罚分明是李恪一直一来的用人原则。
这些人,离宁国本土上万里,虽然有了蒸汽动力海船,但来往依然要耗费不少时间。
俗话说天高皇帝远,有了这么远的距离,这些官员难免生出一些懈怠、偷奸耍滑的心思。
这就需要不时敲打一下,给他们提个醒。
因此,李恪才在说了奖励之后,再稍微提一下惩罚。
有恩有威,免得臣下们享了恩宠后发飘。
听到李恪的小边鼓,在场的官员,没有一个把这些话不当回事的。
他们知道,李恪的脾性,与赏赐一样,李恪说赏的话,是真的毫不手软。
可要是惩罚的时候,也同样是毫不手软!
所有官员,立即缩了缩脖子,开始快速在脑海中自我审视这一段时间有没有偷懒,有没有懈怠。
自检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以上情况,这才安心。
港口开始,天宁军分两列分别林立与道路两旁。身姿挺拔,面容肃穆,同时目光机警扫视四周,整个队列杀气腾腾,没有百姓敢接近。
李恪是反对大张旗鼓的折腾迎驾仪式的。
但是一个帝王的威严还是要有的。
对与新征服地区,或者新纳入版图的地区,不能一味的怀柔,那样只会让当地百姓认为朝廷的良善、软弱。
长此以往,再善良、再温顺的百姓,也会生出一些不该有的心思!
为了避免着种状况发生,该强硬的时候,就得强硬、该露牙齿的时候,就得露一露牙齿!
要让当地的百姓明确知道,你们换皇帝了!换主人了!
新的皇帝,不好惹!
你们最好乖乖的,好好挣你们的钱、过好你们的日子,其他的不要妄动、不要妄想,别给我胡乱整活!
看到没有?
这皇帝的威严、这军队的狠厉!
总之,我很霸气的,你要有眼力劲,你要做个顺民。
李恪在众将领官员的陪同下,穿行与两行队列之间,徐徐入城。
进入城内后,一个古希腊城市的氛围感铺面而来。
奇特的建筑、奇特的街景,还有奇奇怪怪长相的民众。
别说李恪身后的亲军将士了,就连李恪自己也看的啧啧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