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楚羡之被捕之后,古晨每日都会去看她;虽然司圣予下令说无圣谕任何人不得探望,可古晨觉得这命令是不针对自己的,于是便自作主张地忽视了;只是被囚禁的那家伙自从上了战场后就染上了饮酒的毛病,所以他便将皇宫里珍藏的美酒换着样的每日领两瓶过去。多数时候他们只是在一起相顾无言地喝酒,但有时候楚羡之也会给他讲一些她们在边关时候的事情,好些都是古晨所不曾听过的,但也有好些是她们曾经说给他听过的。
而古晨每次看着盘坐在自己眼前的楚羡之,早已褪去了年少时那种肆意妄为的张扬劲,她开始变得内敛,变得沉稳,变得看不透了;若说曾经的她是一眼就能看到底的湖水,那么现在的她就是表面波澜不惊的大江大河,所以古晨也不能猜透她在想什么,只是在心里暗暗觉得,也只能暗暗觉得,也许她已经开始接受,接受予初确实已经不在的事实了。
可是每当想到这一点时,古晨还没来得及稍微安心,便又开始了进一轮的担心:“若是她知道了当时事情的真相,又该如何?”古晨想象不到,也不敢去想,可这个念头最近又总是自己跑出来,尤其是在他面对她越来越平静的面孔时。每当这时候,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朝牢房外那根柱子后面所透射下来的黑暗处望去,从他们的角度看过去,那里什么也看不到的,但古晨知道,司圣予就在那里,并且他也知道,楚羡之知道司圣予就在那里。
古晨曾经也想过,是否可以将当年的真相对她和盘托出,但每次话到嘴边的时候却又说不出口。他知道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埋下的就是一个危险的种子,但是他也知道埋下这颗种子的人在开始时其实是抱着些许其他的期许的,播种者希望这颗种子能在日后的滋养中开出别样的花来;可是,现在这个愿望彻彻底底的落空了,从予初死去的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注定,它若有一日发芽,就只能有一种结果,而这种结果,足以让承受者万劫不复;
就这么犹豫不决着,二十多天便已经过了,可他到底还是没有说出口。
……
古晨走到司圣予面前的时候,后者还在一动不动地盯着前方看着。他已不似年少时那样喜穿浅色了,相反的,现在的他,经常都是身着深色衣袍。而此刻,站在古晨面前的他眼眶深陷,血丝布满了双眼;古晨知道,他已经有好几个晚上不曾好好地合过眼了。
……
朝中的争论从国舅夫人去世的那一天开始便没有再停止过,大家都知道这些声音后面所依靠的关系,可是谁也不能让他们停止,哪怕是尊贵如司圣予也不行。而他目前能做的,只能是拖延,周旋,然后在这一团乱麻中找突破口。
所以,当得知凉国使团要来燕都时,古晨看得出他其实是有些确幸的,因为终于有理由可以将他目前还没办法解决的事情排在后头。
可是,这点小确幸在他得知凉国使团此次来燕都的目的时就烟消云散了;
云知说:那傅识是代表凉国前来跟我朝商谈和亲的。但是凉国此次并非是要将他国公主嫁于我朝,而是奉凉国皇帝的命令,来求娶我朝女子嫁于凉国,为表诚意,他们愿以原属我朝的三座城池作为聘礼,且承诺,只要当今凉国皇帝在位一日,凉国铁骑便不再侵入我朝国土半步。但他们却也有个条件,那就是:他们要求娶的女子,是巾眉将军楚羡之。
从知道这个消息开始,司圣予便再也没有好好地合过眼睛;他吩咐云知好好准备,以招待即将到达燕都城的凉国使臣,却不安排他们进宫面圣的时间。他吩咐云知将此事保密,不得告知于旁人。
朝中又新起了其他的声音,他也一律不管不问。面对朝臣们越来越多的微词,他在位以来第一次表现的不像个明君。
古晨对他说:“陛下,也许这也是个机会,一个可以救巾眉将军的机会。”
可是司圣予说:“我如何能舍得将她嫁于旁人。”
于是,时隔几年后,古晨又一次从司圣予身上看到了那种让人觉得心疼的样子,那是一个君王万般不甘却又无能为力的样子。
……
也不知是不是古晨出现了错觉,此刻他看着眼前的少年君主,总觉得,只不过是短短几日的时间,他竟然看着像是年长了几岁一般。似乎那根柱子后面站着的,不再是一个正值壮年的年轻男子,而是一个已经还是步入暮年的老人。牢房里面的楚羡之依旧不为所动地侧躺着,古晨什么也没有跟她说,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此刻站在他们二人之间,他又一次感觉到了一股深深地无能为力之感。
………
巾眉公主要出嫁凉国的消息传开的时候,廑朝举国震惊。
当事人与涉事者位高权重又闭口不提,其他人便只能在已有的片段里猜测原由天马行空,当然了,大多数人也只知道凉国使团进燕都城半个月了皇上也没有接见;只知道巾眉将军因入国舅府杀害了国舅夫人已入狱五十多天。不过,虽说朝堂上对两件事情尽量保持着公正客观的态度各抒己见,但民众们明显更加关注第二件——毕竟巾眉将军的后续发展牵动着万千百姓的心,他们都想知道她的事情会被如何处理,却怎么都没想到会被这样处理。
但无论怎么惊讶,事情都已然定性了:巾眉将军会以公主之礼,于两个月后出嫁凉国,但由于太上皇去世刚满一年,还算是在国丧期间,因此不做大规模庆贺。不过,因为巾眉将军已是待嫁之身,也不便再继续待在牢里,齐国舅虽说对此很是不满,但是齐宣作证说人非巾眉将军主动刺杀,所以碍于各方面的考虑,他便也没有再说什么,不过还有传言说,齐国舅之所以能这么容易就对此事不做追究,还是因为齐贵妃对其做了规劝,听说她劝齐国舅说:“在国家大义面前,所有的家仇私恨都应该放在后面”。齐贵妃就是齐舒,齐国舅最宠爱的女儿。
但是,不管怎样,巾眉将军杀害国舅夫人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