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姓七望,他们所代表的已经不只是自己家族的利益,而是整个士族豪强阶级的象征。
说天下过半的官吏和他们有关系一点都不夸张。
虽然李世民在不停的提拔平民出身的官吏掺沙子,可在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真正发力前,也无法从根本上扭转这个局面。
后来他又以分封拉拢了军功勋贵阶级,在气势上狠狠的打击了士族豪强的气焰。
可对士族来说依然没有伤筋动骨,他们数百年经营起来的声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打破的。
即便皇帝找借口杀了一批亲近士族之人,连崔干都撞柱而死,可士族的威望犹在。
在很多人看来士族依然是士族,现在只不过是皇帝威望太高,他们不愿意硬碰硬选择蛰伏而已。
一旦士族真的豁出命去,是有能力动摇天下根基,乃至改朝换代的。
没有人相信皇帝敢直接对他们出手。
然而事情总是这么的出人意料,皇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雷霆之势,直接就把太原王氏的主脉给灭了。
天下为之震惊。
然后大家就开始等待士族的反应,可是结果让所有人都失望了,士族豪强集体失声。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天变了……不,或者说天早就变了,只是他们没发现罢了。
也有不甘心的人,则认为士族不是不动,而是在准备来一次大反击,只是需要时间准备。
这个说法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就连李世民都有些忐忑。
他对士族的忌惮可谓是非常深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动太原王氏之前,派了五位大将坐镇地方的原因。
对此陈景恪却嗤之以鼻,道:“您也太看得起他们了……就这么说吧,他们没有任何计划,之所以没反应是因为梦醒了。”
李世民疑惑的道:“梦醒了?什么意思?”
陈景恪说道:“我在家族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士族的分析,具体内容忘了,但大概的脉络还记得,我一说您就明白了。”
一听是他家族那边写的分析,李世民顿时就来了兴趣,道:“快说。”
陈景恪当即就把那个所谓的分析报告讲述了一遍。
实际上哪有什么分析报告,不过是在网上和人打嘴炮时候看到的一篇文章罢了,大意就是:
世家豪强源远流长,从有人类文明记载那天开始他们就存在,并且一直以统治者的身份存在。
但整个世家历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隋唐之前和宋朝之后。
在隋唐之前的朝代,基本都是世家和天子共治天下的局面。
这个时候的世家确实强大,靠垄断知识把控当官的渠道。
然后又利用官员身份发展自己的家族,让家族壮大更进一步垄断知识。
他们不只是垄断学问,还拥有自己的佃农、私兵、庄园堡垒等等。
那时候世家嫁女,光陪嫁的奴仆都能有数千上万人。
可以说每一个世家在内部,都相当于是一个小的国中之国一般。
宋朝之后书院体系让学问走进民间,打破了士族对知识的垄断,再加上科举取士的存在,两相结合彻底消灭了世家。
随后兴起的地主士绅阶级,影响力只在本乡本县,比起世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而隋唐之际就是世家从辉煌走向灭亡的过度阶段。
朝廷已经在用种种办法限制他们的实力,比如不允许他们拥有私兵、不许在地方修筑堡垒庄园等等。
在隋朝的时候,隋文帝更是把所有的隐户、隶属于贵族的佃农等等全部收归国有,还勒令拆除所有的坞堡类非官方军事建筑。
杨广虽然背着昏君之名,但他也一直在贯彻隋文帝的想法,打击士族。
只不过他用力过猛,局势稍有不对就自暴自弃,最终让隋朝二世而亡。
但经过隋朝两代君主的打压,士族基本失去了军事方面的能力。
到了唐朝的时候,他们所谓的实力,已经从之前的军事文化双重实力,变成了单纯的文化影响力。八壹中文網
而众所周知,文化实力又被叫做软实力。
另一方面,学问逐渐流入民间,寒门士子和平民百姓里面走出来的读书人也越来越多,开始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而连年动乱也给了寒门和平民拼军功的机会,造就了一大批军事贵族和他们竞争。
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士族豪强已经没有了祖辈的实力,他们的地位更多的是被人吹捧起来的。
而吹捧他们的,就是全天下的士族。
为什么?士族自然不愿意失去手中的权力,必然要推选几个领头羊出来为大家争取权力。
传承久远、实力雄厚的五姓七望就被推举了出来。
但已经只剩下软实力的五姓七望真的那么厉害,连皇权都能蔑视吗?不可能。
他们之所以敢蔑视李唐皇室,是因为李唐已经建立了大统一的国家,首要任务是稳定,自然不愿意随便动他们。
皇帝不愿意随便动他们,就给了他们自抬身价的机会。
事实上,以李世民对军队的掌控,如果真豁出去对士族动刀子,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的羔羊,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这个帖子不全是推测,还举了实际的例子。
世家尤其是五姓七望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答案是唐朝末年。
先是黄巢‘我花开后百花杀’,把京城的士族豪强们给清理了个遍。
然后就轮到朱温,这个人非常痛恨士族,尤其是五姓七望。
他掌权后直接下令凡是五姓七望出身,不论是主脉还是支脉通通沉到黄河里。
一口气把他们的本家杀了个干干净净,差点宗祠断绝。
这个时候有人为他们打抱不平吗?没有。
想象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损害五姓七望一根汗毛,天下半数读书人造反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大家都是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朱温的例子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五姓七望之所以敢这么嚣张,完全是因为缺了一个豁的出去的皇帝。
要真遇到一个不管不顾的皇帝对他们下手,并不会有多少人站出来替他们张目,更不会有人为了营救他们去造反。
更多的人会选择作壁上观,甚至反过来跪舔皇帝。因为世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墙头草,谁强他们就舔谁。
所以说,五姓七望所谓的影响力完全是大家吹捧起来的,并没有那么强。
有些东西的价值更多的来源于大家的共识,五姓七望的地位高固然有传承久远家学渊源等因素在里面。
但更多的还是天下人共同把他们抬到这个位置上去的。
娶妻当娶五姓女。
难道五姓七望之女真的就这么好这么尊贵吗?
不是,就好比是某种货物,所有人都认为它好认为它值钱,并以拥有它为傲的时候它就值钱了。
钻石就是最好的例子,钻石在地球的含量非常巨大,仅仅是地表可开采的钻石都能把它变成普通水晶的价格。
可就是有一个团体百年如一日的进行炒作,并操控市场限制开采,把一个原本应该是大众化的东西硬生生炒作成了稀世珍宝。
全球人都被那个炒作钻石的团体给洗了脑,下意识的忽略了它的储量。一心认为这种东西很贵,就应该值这么多钱。
当大家都认为它值钱的时候,那它就真值钱了。
五姓女也一样,大家都认为娶她们为妻是一种荣耀的时候,她们就变成了身份的象征。
五姓七望的地位就是这么来的,当天下人都认为他们家族传承久远、家学渊博、人才辈出,就应该享受这种尊荣的时候,他们的地位就被无限拔高了。
实际上他们就是一个被吹起来的肥皂泡,真碰到个敢去戳的人,一碰就碎。
以上就是那个帖子的大致内容。
当初刚看到这个帖子的时候,陈景恪也很佩服那个发帖的人,角度实在太刁钻了。
然后他就把那个人喷了一通。
说的什么玩意儿,连皇帝都忌惮的庞大势力到你嘴里就变成吹出来的了?
还唐朝缺少杀伐果断的皇帝,你把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等皇帝置于何地了?
你敢说他们怂吗?为什么他们没有朝五姓七望下手?
不只是陈景恪一个人,凡是看过这个帖子的,十个人有九个人都在骂那个发帖的人。
但凡多读点历史书,都不会提出这种幼稚的观点。
可是穿越之后,亲自见到了大唐的情况,他才发现那个人的帖子里说的是多么正确。
五姓七望就是虚胖,皇帝真铁了心下狠手,他们就露馅了。
尤其是皇帝的几次革新都是在断士族的根基,他们竟然一退再退,所谓的反击也是不疼不痒。
更是让陈景恪认识到了这一点。
当然,士族的反击之所以如此虚弱,很大原因是李世民用分封拉拢了军功贵族们。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上士族确实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大。
陈景恪娓娓道来,把那个帖子里的内容,捡能说了说了一遍。
末了总结道:“现在圣人用屠刀告诉了所有人五姓七望不过如此。”
“当泡沫被戳破之后大家才发现,原来里面不过是一团空气,至此士族高高在上的形象打破了。”
“五姓七望经营了几十上百年的神话几近破灭,大家重新认识到皇权不可侵犯。”
“于是那些墙头草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成为了大唐的忠臣孝子。”
“这就是为什么圣人动手灭了太原王氏,所有世家都无动于衷的原因。”
“他们不是在搞什么阴谋诡计,而是单纯的认清了现实,无能为力。”
李世民听的也是激动不已,忍不住击案叹道:“妙呀,你长辈的这一片分析道尽了士族的本质。”
然后瞪了陈景恪一眼,气道:“为何不早点把这个分析告诉我?要是我早点知道这些,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了。”
陈景恪委屈的道:“这不是没想起来吗……再说了,当时就算我说了您也不一定会相信啊。”
李世民蛮不讲理的道:“你怎么知道我不信,总之不早点告诉我就是你的错。”
陈景恪翻了个白眼道:“好好好,您说的对,都是我的错。”
李世民忍不住笑了起来,道:“不过现在说也不晚,接下来收拾士族豪强的时候我就更有底气了。”
陈景恪提醒道:“这篇分析只是猜测不一定就是对的,圣人还需多加堤防才是,以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李世民点头道:“我明白,这种时候再小心都不为过,这也是我为何要派五位大将去地方坐镇的原因。”
“且我也已经命令各地官员严加管控,一旦有风吹草动随时上报朝廷。”
“驻扎在各个要害关卡重镇的军队也时刻待命,就算有人造反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平灭。”
陈景恪吹捧道:“圣人圣明。”
李世民笑道:“难得,能从你嘴里听到一句吹捧之言,太难得了。”
陈景恪继续吹捧道:“看您这话说得的,在我心里您就是天下间最英明神武的君主,千古一帝也。”
李世民一脑门黑线,道:“打住,吹捧的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怎么和骂人一样。”
陈景恪装作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道:“陛下,您这样太伤我的心了,我对您的敬仰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又如……”
李世民打断道:“打住,别拍马屁了,你实在不是这块料。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别磨磨唧唧的。”
陈景恪也不再伪装,脸色一正严肃的道:“听说士族在长安的据点也被端了?”
李世民颔首道:“自然,和太原那里差不多同时动的手,士族派过来坐镇的人全部被抓,你问这个做什么?”
陈景恪道:“我想问圣人要一个人。”
李世民已经知道他想要的是谁了,不禁皱眉道:“王修齐是此案的直接操纵者,非常重要。”
陈景恪说道:“您别骗我,指使者是王修齐还是王家别的什么人并不重要。人都已经被抓住了,一份口供还不是轻而易举。”
“您要是不给我就找姨母去,反正之前她答应过了,要把王修齐给我处置的。”
李世民无奈的道:“堂堂男子汉大丈夫就会找观音婢告状,你的出息呢。”
陈景恪无所谓的道:“在姨母面前我要什么出息,您就说给不给吧。”
李世民写了一张条子丢给他,没好气的道:“给给给,拿着它给我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