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会哭?!!
这踏马搁谁身上也想不到啊!
反正顾晟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赵王会被皇太孙欺负哭了?这件事说出去谁信呐?!
“...”
他尴尬的张了张嘴,又很快闭上了。
此刻顾晟是如坐针毡呐,低眉垂眼,差点就一屁股坐地上了,他是真害怕了,要是哪一天赵王突然想起今天的事,来个毁尸灭迹咋办??!
命苦哇!
想着想着,不禁悲从中来。
啪嗒......
啪嗒......
只见豆大的泪珠从顾晟的眼角滑落。
看到地上摔成八瓣的泪珠,他先是一愣,旋即心中就是一阵狂喜,紧接着,泪珠一滴接一滴,一滴接一滴,越滴越快,越滴越多。
现学现用。
这塌马也是个急才。
......
朱瞻基恐怕都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三叔能以这种方式来回应自己。
不过钱已经到手了,其他的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
此刻,幼军已经在去山海关的路上。
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带兵到此地,奉命修建,以古渝关非控扼之要,于古渝关东六十里移建山海关,因其北倚燕山,南连大海,故而得名:山海关。
“殿下,北平那边有消息传来。”
大军已经赶了一天的路,此刻正在休整,补充体力。
朱瞻基接过情报,一入眼,只见小小的纸片上就四个小字:“大哭不止”
顿时嘴角一抽,差点将口中的水喷了出来。
咳咳咳...
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揉了揉眉心再看,还是一样,旋即一阵无语。
这家伙不愧是最能争宠的,竟然用哭来解决问题,踏马的,这家伙竟然把路越走越宽了。
玛德,这下自己要是还步步紧逼,那在老爷子那里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无奈啊,谁叫那家伙也姓朱呢!
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公平可言呐!
朱瞻基心中一阵唏嘘,旋即开口道:
“告诉北平的人,取消后续计划,继续盯着,若有异动,随时来报。”
“是。”
略微沉吟,朱瞻基就做出了改变,既然他认怂了,那就再观察观察,要是表现得好的话,后续有悔改之心,也有将功补过的动作的话,那以后在海外给他一块封地也未尝不可,要是这家伙记吃不记打,那就别怪他心狠了,分量够,正好可以拿来杀鸡儆猴。
很快,一只信鸽就扑腾着翅膀,朝北平飞去。
“殿下,朝鲜那边的暗子传来消息了?”
恰在此时,又有情报传来,来人是被朱瞻基调来的影子玖号。
“哦?有点意思啊,看来朝鲜人也不安分了?怎么?他们欲出兵帮助女真?”
朱瞻基嗤笑一声,道。
“朝鲜国内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不过出兵的声音似乎有些高!我已经令他们密切监视了,一旦有了决定,‘小鸟’会第一时间将消息传过来。”玖号如是道。
“好,你立刻派人将消息送给刘江,这个时候皇爷爷的密旨已经送到他手中了,他看到这个消息后会明白如何做的!”
“是!”
作为抗倭名将,历史上有名的广宁伯,刘江的手段自是不会差,这样一个大才,不去开疆拓土,放在辽东守地,朱瞻基认为是一种大大的浪费。
这一世不能再让他抗倭了,得屠倭才行!
待玖号回来后,朱瞻基则是问起了当下他最关心的事。
“河南,陕西一带的灾民都归拢了吗?”
赵王的事那都是些小事,眼下朱瞻基最关心的还是移民一事。
“回禀殿下,那些流民皆是往京城而去,属下无奈,只能让人直接原地雇佣他们。”
说到这里,一直不苟言笑的玖号,嘴角也不禁扯出一丝苦笑。
无他,殿下这个任务太难了!
本就是逃荒的灾民,他们自然是往江南富庶之地去,怎么可能往辽东这鸟不拉屎,更穷的地方来呢?!
他们是饿不假,但是脑子不傻啊!
“唉,为今之计也只能如此了,只是如此一来,咱们的计划就得加快些,希望朝鲜王硬气一点吧,可千万不能让我失望啊!”
朱瞻基一听,只能无奈一叹道。
只要第一批人在辽东站稳脚跟了,那后面的事就要好办许多了。
雇佣就雇佣吧,目前他还雇得起!
等清理掉朵颜三卫和海西女真,他就能将这块肥沃之地彻底利用起来了。
没错啊,辽东这块宝地不利用起来,那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小冰河时期已经降临,往后的日子只会更难熬,让老百姓吃饱肚子是一切的大前提啊,否则连年大灾,流民不断,什么计划都无从谈起。
五年前,也就是永乐三年,郑和出使西洋那天,与他同时出发的还有一支船队。
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算算日子,如果没有全员葬身大海的话,他们也应该是回程的途中了。
朱瞻基心中还是有着一丝希翼的,但是即便是这一次没有成功他也不会放弃,他不会坐等,因为按照原有历史轨迹,那踏马还要近两百年,红薯那玩意儿才会流入大明!
近两百年,那还等个鬼啊!
不是挂逼的他,除了派人过去,别无他法了!
去年冬季大灾,寒冬凛冽,再加上开春之后的数月大雨不歇,更是房屋倒塌,河南陕西一带的流民甚多,虽然朝廷已经下令开仓赈灾,但是事情到了下面,那肯定是贪腐横行,那点粮估计也是杯水车薪。
所以,朱瞻基就想着移民,将他们部分迁往山海关外的那片肥沃之地。
然而,这件事实行起来,阻力远比他想象之中的要大得多。
最先反对的,当然要属县官了,到了这时候他们可都不傻了,知道民为一地之根本了,当地乡绅地主也多参与其中,纷纷暗中阻挠。
没有人了,他们还混过屁呀!?!
所以,这些人是反对最激烈的。
无奈,朱瞻基只能退而求其次,将那些逃荒出来的流民归拢归拢,一路用粥棚吸引他们往北走,不让这些人朝着江南而去。
只是,这一路来,人还是流失严重,皇城还是他们心中最保险的地方,所以有许多人在喝了几天稀粥,回了点血之后,就改变了方向,依然朝着南直隶而去。
无奈之下,就只能雇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