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小说 > 最强包租公 > 第115章 两头下注

第115章 两头下注(1 / 1)

正如星耀人推测的那般,眼下的大奉朝廷风雨飘摇,只要风再大点,房子就塌了。

新京,皇宫。

大奉皇帝正在正天殿,会见一名二十上下的年轻人。

奉帝看着胡须都没长齐的年轻人,眉头微皱。

不过还是耐着性子问道:“你说你叫一号?”

“对,来自星耀,书信里写的很清楚。”

一号说完,奉帝就拾起桌案一角的黄色信纸,重新浏览一遍。

少顷,才奇怪道:“你们真的打跑了北厥人,还是五千对一万?”

一号神情似乎没什么波动,只是点点头。

奉帝又问:“本是我大奉子民,何以养私兵,是要谋反吗?”

这次一号没有任何表示,只是淡淡的看着奉帝。

见一拳打在棉花上,奉帝也有些无趣。

便引开话题,道:“你们公子胃口太大了,张嘴就要沿海四省之地,他就是这么为人臣子的?”

“这话刘氏也说过。”

“你……”

奉帝胸口急剧起伏,消瘦的面庞颧骨高起,好一会才平息下来。

“那我问你,你们哪来的粮食供应我们?又哪来的兵刃铠甲提供?”

一号平淡道:“这是公子要做的事,你们只要按时来永安接收就成。”

奉帝点过头,接着问:“信上说你们还会派一支百人队伍,帮我们刺探军情,这百人队的指挥权……”

“归星耀!”

一号话接的很急,生怕慢了会让对方起误会一般。

没捞到星耀斥候队的指挥权,奉帝看起来似乎有些遗憾。

不过在品了口茶后,就很快释然了。

“如果第一场雪前你们能交付足够的物资,永安和虞县暂时给你们管辖又有何妨。”

一号闻言起身,“届时还请接收物资的人,带上交割圣旨!”

说完,一号一拱手,转身离去。

屋子里,只剩奉帝和一个侍奉的老太监,四眼相望。

“陛下,星耀巴掌大的地方,虽传富裕,可也不足以改变战局,老奴以为还是小心为上。”

奉帝垂眼沉思片刻,复又拿起那封信件仔细过了遍,才道:“我们还有更好的法子吗?”

老太监微一愣神,又慢慢低下了头,不再言语。

大奉,已流了太多的血,太需要营养了,哪怕一只蟑螂,都能多续命一天,何况是只比蟑螂大得多的蛤蟆呢。

“若是度过这次难关,星耀必先除之。”

“是。”

老太监应了声,便出了门。

外头两个小黄门见老祖宗出来,忙躬身问好。

“那年轻人到哪了?”

“回老祖宗,出了宫门,七拐八拐的就跟丢了……”

“二十鞭,自己领罚去。”

老太监语气冰冷,小黄门吓得哆嗦跪下一劲磕头,连句讨饶的话都不敢说。

“要是敢讨巧,明年的今日连纸钱都没得收。”

说完,老太监便去了偏殿。

待二狗收到大奉愿意合作的消息后,已经到了十月中旬。

永安、虞县仓库扩建不少,里面堆满了各类物资。

一千五百人的长锋军,整日忙里忙外。

不是加固城墙,就是建造房舍。

孟虎军同样如此,只是虞县比不得永安,城墙低矮,需要新建一处瞭望塔,是以相对辛苦些。

百姓们好似也闻到了不一样的气息,眼里全是审视的意味。

到了十月底,第一场雪来临前,最后一批货船停在了永安码头。

不仅送来了受训人员,也送来的大批补给物资。

二赖也没避讳别人,一箱箱的往城里抬。

武器铠甲最多,看得路人既紧张又忐忑。

去年好些人可是见过北厥人的。

眼下这般,不明摆着告诉大伙,今年那伙人又该到了。

于是城中气氛日渐压抑。

除了武器铠甲,就是成袋的粮食。

这些粮食都是从南边高价买来的。

当然,也有些咸鱼掺杂其中,为得就是给奉军补充点食盐。

再有就是棉衣。

虽然只有千余件,可关键时候起的作用可不少,尤其对那帮斥候来说。

寒冬腊月,有件保暖的棉衣防寒,侦查时长起码能多一倍。

余下的,都是些常见的小物件。

反正箱子里的东西,在星耀很寻常,但对奉军来说就稀罕了。

林林总总加起来,足足两百来箱。

最后的二十箱,画了骷髅头的标识。

一半是要运到虞县入库的,没有二赖命令,任何人不准打开使用。

里面装着的,是星耀新款震天雷。

火药做了改良,除了颗粒大小更均匀外,用来搅拌的水里还加了糖。

用万科院那帮专家的话说,威力成倍提升。

新品不好在冰面上试用,只能先送到陆地守城。

待确认具体威力后,才会明确试用范围。

在参谋部看来,北厥人的第一目标还是永安,第二目标才是星耀。

毕竟永安地处南北要道,北连大河省,与吉怀省相距不远。

只要他们愿意,便可和刘氏南北夹击,在大河省会师。

因此,这是处进可攻,退可守的宝地。

与其相比,星耀的地理位置要差些。

原因很简单,北厥人不善水战。

没有水军,即便拿下星耀也不能高枕无忧。

若是大奉派遣水军来围,仍旧死路一条。

更别说,星耀不是软柿子,不是想拿下就能拿下的。

永安、虞县在做最后的布置,星耀也没闲着。

这里的气氛更紧张,效率更高。

大家早知道这个冬天不太平,所以忙归忙,但不乱。

“二狗,万寿岛的守军是不是少了些,要不把万寿军调来?”

秀才看着地图,试探着问。

“不用,不是有陆军学院的学生在吗,咱不怕。”

秀才闻言想要再劝,却见二狗已经闭眼假寐,只好收了声。

“他们还是群孩子,能顶什么用?”

嘀咕一句,便转身出了门。

他家俩孩子都在万寿学堂读书,要是顺利,明年就能升入万寿书院就读。

即便运气差些,去碎星岛的香河书院,或春河书院也行。

至不济,万山书院总进得去的。

虽说万山书院师资力量最差,主要面对外部招生,可相比内陆水平还是高了不少。

尤其是在那些来岛开厂的商人,资助了一大批书籍后,差距已经没那么大了。

二狗为了留住这些知识,不得不把活字印刷术搞出来。

现在正没日没夜的拓印着,连新办的星耀时报都没顾得上。

至于把孩子送往军校,秀才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徐氏死活不肯,老太太听了他的话,差点没气死过去。

只道,若是需要三个大人都可以去死,就孩子不行。

秀才无奈,只得暂时熄了这个念头。

他这么做,也是为孩子考虑。

星耀注定是要发展壮大的,哪怕现在二狗说要建国,他也不稀奇。

等他死了,星耀绝对是个庞然大物。

那时两兄弟一个继承家业,走文官路子,一个在军中发展,走武官仕途。

一文一武,谁人敢欺负?

要是都学文,两兄弟指定不能同朝为官。

是让老大接班,还是让老二接?

……

当驶往永安的补给船返回碎星岛后,小芳来找二狗。

“报纸该印了,再迟怕来不及。”

二狗透过玻璃窗看了看外头阴了的天:“那就印吧,只要熬过今年,明年我还他们一个晴朗的天。”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我在三国有套房 祸水王妃初养成 迷踪谍影孟绍原的身份 镇国上将军 医女独步天下 五千年来谁著史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作者 大宋工程师 逆天狂妃带娃跑 封侯非我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