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又说了会儿话。
可是毕竟年龄差距在那里,虽说唐笙和迟守静都是早慧的孩子,也根本说不到一处去。
很快,四人自动分为两组。
唐笙和迟守静四处乱跳,一会看小蚂蚁,一会看小蜜蜂,一会儿又觉得果树有话要说。
两个少年则凑在一起,说起之后的安排。
“我师父还没跟我详细讲过,但看样子,是要安排我去镇上的镇上的高中读书,然后考个大学。”迟守清就说。
又自嘲的笑笑,“我师父说我没什么学道的天赋,你也知道,学道是要靠悟的。我悟性差,师父就说读书是我的正途。你呢?我看你师父还蛮看中你的。”
他和守清都是被师父在走南闯北时无意收养的孤儿,不知来处,却必须知道去处。
“我啊,还行吧,师父严厉,我倒羡慕你有迟师伯,他多温柔和气啊。”张大鱼感叹了句。
又说,“我的未来,我师父让我自己决定。去年我没想好就休学了一年。你说巧不巧,没出这件事之前,我才和师父谈过,要重新回学校。”
迟守清惊喜的瞪大眼睛。
张大鱼就点头,“我觉得考大学,做个有学问有学历的道士也不错,反正道学这条路我是不会放弃的。但我师父的朋友,有个叫云理的小道长,也是大学毕业了的。”
说着对迟守清挑了挑眉,“你可要和迟师伯好好学,论命理风水,鬼谷门徒更强。我听说,云理小道长在大学里就靠奖学金和给学校里的人算命过日子,都不用勤工俭学了。”
迟守清一听,眼睛登时就亮了。
然后继续惊喜,“镇上有三所中学,你在哪里念?还有啊,你高几?”
“我高三,你呢?”张大鱼反问。
“我年纪比你大一岁,可是入学晚一年,也是高三呢。”迟守清就说。
“那让我师父想想办法,让咱俩念同个学样,然后再分一个班里?”张大鱼立即一拍掌,高兴道。
有事情,找师父。
这时候,他倒把此规则贯彻得彻底。
孩子,特别是少年都是这样。
之前可能横眉冷对,好像仇敌那样。
但一点共同点,或者彼此稍一友好表态,何止是一笑泯恩仇,简直就是英雄惜英雄了。
所以晚上回家吃晚饭的时候,迟道人和宗阳惊奇得看到张大鱼和迟守清简直就仿佛多年老友,那话题密得,一般人都插不进去。
两个小的也很能玩到一处,小老头儿似的迟守静在唐笙的带动下,终于有点孩子模样了。
宗阳和迟道人同时松口气,就怕他们打架,没想到是他们想太多了。
晚饭的时候,迟道人说明打算要推翻王家宅基地上的旧房子,再重新盖。
“正是这样才好!”张村长立即赞成,“那老太婆作恶太多,她家的地方必然不好。之前我和李玉还商量来着,但迟道长不说……”
人家当然也不好意思多嘴了。
“就是又要多麻烦你一些日子了。”迟道人很抱歉。
盖房子哪这么容易,完了宗阳还一定要内部装修,又说什么化学气味对小孩子不好,所以至少还得在张家住在大半年,那还是少说。
没想到张村长和李玉一听就高兴起来,本来就舍不得唐笙。虽然在一个村里住着,但毕竟要分开住。
何况王家的旧宅在村头,离着有点远的。
就连大黑,也咿咿呀呀的笑起来,露出“无齿笑容。”
大黑生得漂亮,一双眼睛又黑又亮,看人的眼神温柔。
每看到她,唐笙想要一只小狗的愿望就更强烈。
她觉得,大黑也会高兴的。
“算算时间,迟道长一家要在我家过年了呢。”李玉真是高兴坏了。
她本来就喜欢唐笙,生了大黑后母爱大爆发,现在稀罕迟守静也稀罕得不得了,恨不得都养在自己身边才好。
倒是看到两个少年,有点嫌弃……
“你给找点好工匠,工期赶一点,后面晾房子的时间就可以长一点。”宗阳说,“钱不是问题,就找最好的。”
他没有提钱是他出的事,给迟道人留点面子。
哪想到对方根本不在乎,坦然对张村长笑道,“咱们宗大师掏腰包,不必给他节省。”
“哼,我是给笙笙盖的房子,要你多嘴。”宗阳就冷声。
旁边唐笙听到,因为年纪太小,也不懂什么盖房子的问题。就知道人家对自己好,一定要感谢的。
于是跑过去,抱住宗阳的脖子,吧唧印上一个油汪汪的吻。
“笙笙的房子就是大哥哥的,往后大哥哥回村就住在笙笙这里。”她拍着小胸脯保证,“等大哥哥老了,我还给你捏腿,捶背,上坟……”
“闭嘴吧。”迟道人连忙阻止。
其实在唐笙的心里,生与死只是形态的变化,真的没有区别。
她怕的,就是喜欢的人不在服务区。
宗阳却哈哈大笑,“嗯,就这么愉快的定了,大哥哥不白疼你。”
他一个修道的,难道连生死也看不透吗?
修道,修的是长生。
但绝绝绝大多数是做不到的,那么就是修心。
看懂了生死,就不白活。
古人有云:朝闻道,夕死可矣。
没有了牵挂,也就没有了恐惧。
现在李玉出了月子,开始操持家务。又听说唐笙暂时会留下了,就开始一门心思给她做点什么好吃的。
一时之间,饭桌上其东融融。
期间张大鱼和迟守清提起上学的事,张村长就更高兴了。
修道固然是好,但能上大学,也不耽误修道嘛。
而且有迟守清和大鱼一处,好歹有个伴,不是更完美?
宗阳答应了帮张大鱼处理,迟道人也很就同样放心了。
不过他感觉张村长似乎心中有事,于是饭后趁着大孩子收拾碗筷,两个小的去找狸奴,就问起来。
“倒也不是什么事,就是挺唏嘘的。”张村长就低声对两个道士说,“村委会的会计,家在镇上,前些天家里有点喜事要帮忙,请了半个月的假。回来后,跟我说了些事。”
他指了指村头的方向。
原来那会计在镇上遇到了熟人,从村里出去的:王大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