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赚钱的手段,让崇祯听的是如痴如醉。
最后,张伟明建议崇祯,成立一个皇家资产管理部,来专门管理这方面的事情。
对对对,崇祯连声答应,这银子的事情怠慢不得。
正说话间,内侍过来报告,锦衣卫指挥使路养性来了。
“臣路养性叩见陛下!”
路养性进来就注意到,张伟明又在这里陪着皇帝和太子,那个恨啊,不知道这人又出了什么坏点子来害我。
果然,崇祯问了一下军情司的人选安排的怎么样了,然后就把洪承畴的事情告诉了他。
最后命令路养性尽快派一队好手,去建虏腹地去劝一劝洪承畴。
去辽地做生意,赚银子,会让人很轻松,很愉快。
但是去到那里,在重重守备中干掉洪承畴,然后还想全身而退?这难度有点大啊。
路养性接完旨意,心中下了决定,回去之后立刻安排人,这次非把张伟明的来历查清楚不可。
打发走了路养性,崇祯搓搓手,迫不及待的对张伟明说道,
“先生,先搞哪一样?武器,医院,还是贡酒?”
这崇祯还是个急性子啊,张伟明做事喜欢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的来,耐着性子给崇祯分析,
“陛下,这个贡酒是这两三年内的一次性收入,当然要卖的越高越好……”
“两三年?”崇祯不解的打断,怎么回事?以前那些贡酒定了之后,都是几十年不变的。
“陛下,物以稀为贵,现在就剩下这一个贡酒的名额,就不会有其他人眼馋?陛下也要给他们机会,两三年后,再卖一次”
崇祯恍然大悟,对对对,心想,先生你真是够奸的啊,不做商人真是亏了。
“酒的事情不急,等市面安稳了再说,这样价钱才能卖的更高”
“至于这医院,是一门细水长流的好买卖,可以安排人先操办起来,到时候来看病的平民百姓少收钱或者不收钱……”
“对,百姓们没钱,而那些商人呢,就多收钱,还有那些文武大臣,按官职来,官越高,诊金就越高”崇祯兴奋的插嘴。
霍,崇祯你啥时候学会抢答了?脑袋开窍了啊。
看着张伟明惊讶的眼神,崇祯哈哈一笑,
“先生,朕听太子说了那足球卖票的法子,一时间偶有所得而已。”
不错啊,做皇帝的有了一点商人思维,至少是件好事,张伟明希望给他灌输一点经济常识,
“陛下英明,这个就叫做银子的二次分配,商人赚了钱不肯交税,现在就要通过各种办法,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把银子花出来”
崇祯一瞬间想起了宋朝那二千万左右的的烟酒税,想到自己一提收税,一大堆人出来劝谏,不可与民争利,不由问道,
“如果有人上书,不可与民争利怎么办?”
唉,崇祯还是没拎的清,张伟明惊讶的说道
“这从何说起?陛下少收平民百姓的诊金,明明就是爱民如子!”
啊?不是因为百姓穷的原因吗?
崇祯的思维一下子颠倒过来,“对对对,朕决定了,穷苦百姓,免费诊疗!”
搞免费医疗?算了,你是皇帝,爱咋弄就咋弄吧。
朱慈烺在旁边听着,怎么一个与民争利,一个爱民如子,好像都有道理呢?
“总之呢,只要市面稳定下来,赚银子的方法多的是,陛下无需着急。”
怎么能不着急,崇祯推了推那奏折,三十万两迫在眉睫啊。
张伟明只好一边接过来,一边问道,
“怎么还差这么多?现在以守为先,不必要的开支全部省了吗?”
崇祯连忙回答,“省了,省了,主要是前面欠饷太多,现在一下子要补全,银子就不够了”
皇帝不差饿兵,刚刚又打了个大败仗,为了防止军心不稳,张伟明上来就建议补全军饷。
张伟明慢慢看那统计,脑壳疼,竖写的各种大写数字,心里算不清楚,最后还是麻烦朱慈烺换成数字重新写了下来。
士卒军饷这一块坚决不能动,那就从别的地方挪吧。
什么?宗室开支这么高?居然超过总支出的一半?
张伟明以前看书只知道明朝宗室支出高,但怎么也没想到有这么高。
缺多少砍多少,张伟明一刀下去,把宗室支出减了三十万
“陛下,好了!三十万有了”
听的崇祯嘴角一抽,哪有这样办事的。
“先生,这样做不行啊!”崇祯感到愧对祖训!
“陛下,不这样做也不行啊!”
这种畸形的支出结构,也是明亡的原因之一,听到这个结论,崇祯陷入了两难。
“陛下,宗室之中,上面的亲王郡王不差这点银子,但是底下的宗室子弟生活困难”
是这样嘛?崇祯疑惑。
“那就这样吧,上面的亲王郡王就不发了,只发底下人的,想必这些宗亲也能理解陛下”
崇祯只好同意,这么下来勉强砍去了一半,还有十五万两。
张伟明东找西找,又砍掉了几个城市的修缮费用,因为好像没有听说那里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事,
“下个月再修吧”
这样拼拼凑凑,最后还有七八万两的亏空,张伟明没办法了,对崇祯说道,
“要不,这几万两陛下给补上?”
噫,那怎么可以。
崇祯活学活用,当场就提出意见,
“先生刚才讲过了的,这朝廷的钱和皇家的钱应该分的清清楚楚,千万不可混为一谈,这银子,皇家不能出,也不该出!”
崇祯心想,你刚才都讲了那么多赚银子的办法,区区几万两难得了你?
吆嗬,崇祯你学了点东西,变得越来越精明了嘛?
“陛下既然不想出这个银子,那就发债吧”
崇祯疑惑的问,“在?什么在?”
“是债务的债,就是向别人借钱”
崇祯这就懂了,借钱嘛,不禁笑道,“这不就是募捐嘛”
提到这个募捐,崇祯心里还是恨的牙痒痒,朝中那些人的德行。
张伟明必须纠正崇祯的错误认知,严肃的说道,
“陛下,这发债权是一项很重要的权力,陛下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张伟明心说,趁这两年你老朱家还有点信用。
这么认真?崇祯重视起来
“先生,请详细讲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