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强推皇家债券(1 / 1)

沈廷扬在天津卫搞的一套,基本上和京城里的差不多,具体情况,他南下之前自然会有详细的报告送至京师。

张伟明这两天正在安排学生们开垦试验田,也亏得王承恩神通广大,终于给他找来了番薯苗。

天可怜见,张伟明倒是吃过烤番薯,但是怎么种是一窍不通,最后还是麻烦王承恩到皇庄,私下找了个老庄稼把式来帮忙。

此刻这个老把式双手揣在怀里,正看着这位年轻的大人物正在和方以智说些什么,

“快快快,找一找书上是怎么写的”

这书,就是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这里面的《甘薯疏》写的非常详细,张伟明让方以智把全体学生集合起来,让他讲解一遍。

自己也在旁边偷听,方以智讲完之后,张伟明插话道,

“方教授讲的非常之好,我再补充两句....”

方以智通过这段时间,已经正式升职为教授了,见状心里腹诽,这个张伟明学问是很杂的,自己有点佩服。

但是有个坏毛病,就是总喜欢在别人说完之后,在后面补充两句,让人感觉很不爽啊。

“我们中华民族以耕战立国,所以这农业一事,关系到国家的根本,这就是以农为本了”

张伟明又天南海北的扯了起来,

“要想种好田,主要有以下几点,土地,种子,肥料,除草,除虫,还有光照,水源...”

然后巴拉巴拉一大堆,从各种农业工具说起,到选种育种,农药化肥氮磷钾,就差要这些小学生研究杂交水稻了。

方以智心说,这些大道理我都懂,但是别说了行不行?

早点干完回去研究发电机他不香吗?

“好了,下一步的主要目标就是制造出压水井,研究更好的犁,研究化学肥料”

张伟明前面这些只是让他们开阔一下视野而已,具体要干的其实就是压水井。

涝灾暂时没法对付,旱灾还是可以用地下水来解决,至于耕田和化肥,暂时是个目标而已。

张伟明讲的正起劲,崇祯派人来把他叫走了。

谢天谢地!这货终于走了!

“开工!”方以智大手一挥。

老把式终于从昏昏欲睡中清醒过来,这些人种个番薯还要看书,果然是文曲星下凡,老汉佩服。

“陛下”

张伟明见到崇祯,不知道又有什么事,不是都安排好了吗?

崇祯说道,“这一次朝廷发工资,还是先生在场朕才放心”

张伟明无语,你不能什么事情都依赖我啊,看来崇祯对这个债券还不是很有信心。

“行,那我陪太子去看一看吧”

嗯,崇祯点头同意,有什么麻烦最好你们能当场解决就好了。

内阁里,周挺儒笑着对其他几位阁老说道,“听说陛下有旨,今天户部发薪,各位想不想去看看?”

这个热闹大家自然是要去瞧的,因为经过几位算术高明的人士计算,这一次的发薪,极有可能把陛下前段时间赚的银子掏空。

“走走走!”

“同去,同去!”

几位阁老来到了户部,一些绿袍官员纷纷避让,心里纳闷,这几位大佬怎么亲自来领薪水了?以往都是他们府上派个管事就能办的。

“太子驾到!”

不多时,朱慈烺来了,阁老们一愣,连忙上前见礼,然后见到后面跟着的张伟明,心中咯噔一声,恐怕这发薪之事,又有什么新花样。

果然,很快具体章程就贴了出来,这件事情极为保密,阁老们也是现在才知道。

后世都说,明朝官员们的工资极低,那是有失偏颇。

朱元璋对官员们再怎么苛刻,给的薪水,吃穿用度还是能保证的。

只是随着朝廷收入不足,不能如实发放,禄米再折算成钞,绢,银,甚至胡椒等等,随着米价的上涨,宝钞的贬值,这真实工资自然是越来越低了。

工资低是对于老实本分或者有崇高理想的官员来讲的,大部分的官员都有灰色收入,不靠工资生活。

具体到这次张伟明制定的办法,这次直接发米,不再折色。

反正按照之前的命令,坚壁清野,已经慢慢将粮食转移到城里了。

然后就是现金方面,这次比较讲良心,不再发宝钞了,发现银,银票和皇家债券。

皇家债券?这又是什么东西?

周挺儒几位阁老身份最高,站在最前面仔细往下看,然后气愤不已。

原来三品和三品以上官员,二成的米,八成的皇家债券。

四到六品的,三成的米,七成的债券。

六到九品,五成的米票,二成现银,三成皇家银票。

阁老们不管其他的,就看看整个皇家债券是怎么回事。

奥,原来是这样,皇家债券面值十两,一年之后,拿着这个债券,可以到皇家票号兑换现银十一两。

合着原来还发点,现在一点也没了,这个债券就打发了?

皇帝盘算打的精啊,根本就没出多少现银,全是纸片片,和那个宝钞有什么区别?

当然有区别,银票现在是等额发行,这一点他就不知道了。

虽然说一年的时间,有百分之十的利,但对于周挺儒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老夫就差这一两银子嘛?我要的是十两现银。

小官员们不管他们,只看自己的,银子,好,皇家银票?也很好,可以到皇家票号兑换出现银,米票?

有小官员鼓起勇气问道,“这个米票是怎么回事?”

这还能是怎么回事?

这是张伟明想来想去,还是生怕市面上的米价太高,这些小官员就算拿到了现银,估计还是会被那些黑心的商人赚走。

张伟明站出来,大声向大家解释

“大家拿着这个米票,可以到皇家精品店里去换米,凭票供应”

这个其实就把这些人纳入到皇家内部的计划经济了,就当是给他们的福利。

“周老,要不你先领一下?”

周挺儒在,没有人敢在他前面主动领工资,张伟明微笑着建议道。

太子朱慈烺在场,周挺儒还是不甘心,问了一句,“这个债券能不能换成银子?”

张伟明惊讶的问道,“十两银子,一年之后就是十一两,难道周阁老觉得这个利太低了?”

这说的什么话?把老夫看成唯利是图之人吗?

周挺儒哼了一声。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军阀:战争之王 大宋混世魔王 大楚第一讼棍 王爷,王妃又恃宠而骄了沈云禾楚君赫 大唐:开局把李世民当亲爹李世民李根 航海风云记霍格尔夏洛克 亮剑:开局十万现代大军,杀疯了 活在大唐,他们说我是废材 崇祯日记 天策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