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村正是投奔过来的流民聚集起来形成的村落,目前不足百户,两排茅草屋整齐的排列在道路的两边,虽然简朴,但无论是规模还是格局都与普通的民居有很大的不同。
除了建筑材料次一些,所有的房屋都跟府城里的那些商铺非常接近,甚至还有前店后院的房子。
以前的流民,现在的村民,都居住在这样宽敞的房屋里,手里头有了余钱之后,心思也都活泛起来。
最开始是头脑灵活的在村里自家的屋子里开了个小小的杂货铺子,给村子里的人提供方便,贩卖盐巴、针线等这些生活必须品。
慢慢的,便有更多的人看到前景,也尝到甜头。
这个村子里的人全都依附着顾嘉的百花山庄过活,农忙的时候男人们出力的多,但现在猫冬后,男人们歇下来了,但在作坊里作工的女人们并没有受到季节的影响,反而因年节的临近需要的货物更多而更忙碌起来。
有人感觉到自家的伙食都成了问题,便做起吃食生意来,每天早上的稀粥、汤水,以及炊饼都成了畅销之物。
就这样,慢慢的村子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聚拢起来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传到附近的十里八村,很快这里便自发的形成一个集镇的雏形。
顾嘉牵着六花行走在只铺了碎石的简单大街上,已经能感受到人气旺盛起来的嘈杂。
除了村民们自发开设起来的商铺,她甚至在正忙着装修的几间铺子里看到有一家布铺,虽然招牌用红布蒙着,但从里面已经初显规模的格局里,仍然可以看出是府城里大字号的常例,当然要简朴很多,顾嘉依稀分辨得出,隐隐是楚家‘宝昌布庄’的手笔。
不得不说,无论是哪个时期的商人,嗅觉都是最为灵敏的一群人。
“大姐,咱们的一揽芳华要不要也开到这里来?”六花看着眼前的一切满满的都是好奇,对她来说,这里几乎是突然之间冒出来的一个镇子,上次搬家过来时,明明还是一片兴建中的建筑场景。
“哦?为什么?”顾嘉没料到这小家伙的脑子里第一时间竟然冒出这样的念头,就是不知道她都想了些什么。
“当然是这里要热闹起来了啊。你看都有好多店铺开起来了呢,如果咱们家的店也开过来,来福哥和小翠姐也可以经常见到了。”
六花的好朋友不多,对每一个熟人都恋恋不舍的。
“你的意思是咱们把一揽芳华搬到这里来?那原来的那间呢?不开了吗?”顾嘉是存了心的要考一考她。
六花果然没想那么多,一下就皱起了眉头。“还是府城里的客人要多一些呢。”
顾嘉什么也没说,只牵了她的手一路朝前走,不过很快六花便仰起了头,“大姐,咱们的铺子不用搬,再在这里新开一家不行吗?这样就有了两间铺子,那不是赚的钱更多?”
“嗯,六花的想法不错!”顾嘉有些愕然,没料到才六岁的六花,心思已经这么通透了,联想到她这一路算数的准确和快捷,看来还真是天生的商人?
“那到底咱们要不要新开一家啊?”六花得了表扬,一下兴致高昂起来,似乎看到了又可以跟来福、小翠一起玩的情景。
“就算是要新开一家,你来福哥和小翠姐姐也走不开呢,他们都走了咱们城里的铺子怎么办?”顾嘉宠溺的勾了勾她的小鼻子,“要不要过年后去府城里上学啊?跟三娘她们一起。”
顾嘉觉得这小家伙还是玩伴太少的缘故。
“啊!真的可以吗?”六花开心得跳了起来,她早跟三娘她们谈论起自己的先生,独觉得禹老先生最为严厉,只想是能逃出他的魔爪,没料到大姐还答应把她送到小伙伴一起去,实在是意外之喜!
“那要看你这段时间的表现!”顾喜故意卖了个关子。这个话题很快便终止了,因为她的目光突然被面前的一家打铁铺子给吸引住了。
这家铺子没有什么不同,反倒是屋顶缭绕的烟气把屋子熏得有些灰扑扑的,特别的是从屋里传出来叮叮咚咚的敲打声。
大靖国实行盐铁专卖,打铁铺子可不是一般人能开得起来的,顾嘉很好奇,能到村子里开打铁铺的会是什么人?一般的流民应该没有这个实力。
她的脚步比脑子行动得更快,当她确定这是一间打铁铺子时,人已经走进去了。
“东,东家!”铺子半掩着门,屋里光线不甚明亮,顾嘉的眼睛还来不及适应昏暗,屋里便有人跟她打招呼了。
还是认识的人开的?
顾嘉应了声才发现,通红的灶火边站了好几个人,其中正跟她打招呼的便是她提拔起来的郑庄头家的大儿子郑大!
屋外虽然阳光正好,但入了冬天气并不暖和,铺子里的人却光着膀子还热汗直流,一块被烧得通红的长条状铁条在两个大汉不断抡起落下的大捶下,被敲成了一柄镰刀的模样。
听到郑大的说话声,那两个大汉也停住了手脚,全都一致的冲顾嘉看过来。
“别耽搁了你们干活,继续,继续啊,我就看看。”顾嘉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些莽撞了,有些不好意思。
倒是那两个大汉憨厚的笑道,“不妨事,不妨事。”
“东家,曾家的两位哥哥原先跟我家是一个村子里住着的,有祖上传下来的打铁手艺,最为憨厚老实的人,我爹见村里缺个铁匠铺子,平日里修补个农具不方便,便做主让他们哥俩过来开个铺子,不知……”
郑大有些忐忑。
他们一家蒙东家收留,他爹还被东家委以重任,担任了田庄的庄主,他们全家人对顾喜都非常感激。虽然主家早说过村子里的事也由着他爹全权作主,但开设打铁铺子的事把东家都引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做错了。
“好,你爹考虑得很周到,回去替我转告一声,谢谢他了。”顾嘉忙打消他的疑虑。
“曾家大哥这手艺是祖传的?”顾嘉真正关心的是这哥俩的手艺,她自顾自的在铺子里打量起来。“那可是老手艺人了,往多大家便仰仗二位帮忙。”
一看这铺子便是才开炉不久的,也没摆几件样品,实在看不出他们手艺的好坏来,不过村子里难得有有技术含量的人来扎根,她于情于礼都要赞扬一下的。
说起来农具损耗是很厉害的,一个靠耕种的田庄里有一个打铁铺子确实能省事很多。
“东家客气!”曾家兄弟中年长些的那个一看就老实少言的,听了顾嘉的话只腼腆着,若不是常年被灶火烘烤就一身古铜肤色,怕是都能看到满面通红了。
只是小些的那个见顾嘉只是一个年纪比他还小的少女,晶亮的眸子里吃惊还有满满的好奇,别听着这小东家的话说得蛮客气,但他总感觉自己跟大哥的手艺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小东家你可不要小瞧人!我跟我大哥能抡得起捶子时便开始跟着家父学徒了,往上数三辈都是吃这行饭的手艺人,不是我夸口,就没有我们哥俩做不出来的东西!”
“柱子!”憨厚大哥知道顾嘉对流民的好意,哪里还会小瞧顾嘉的年纪小?本来见了她就有些不好意思,见自己的弟弟还大放厥词,忙喝止了他。
“东家别跟他一般见识,才做了多少年活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他歉疚的看了眼顾嘉,又转头喝斥自己的弟弟,“得意忘形!都忘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祖训了。”
曾老二其实话一说出口便有些不好意思了,又得了哥哥的训斥,一手摸着后脑勺不敢往下接话。
“手艺好便是好,也不必妄自菲薄。”比起哥哥的老成,弟弟的活泼跳脱并不让顾嘉反感。反倒觉得这种以自己的手艺为傲的心态挺不错的。
这世上有多少人完全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并不见得有多热爱和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反观这极少数的沉浸其中的人,才是真正的成大器的人。
这曾老二别看长得黑黑壮壮的,光着膀子肌肉虬结,其实年纪也才刚二十来岁,又长期被哥哥管教着,正是性格叛逆的时候,顾嘉的话并没有安慰到他,反倒有被人小瞧了的错觉。
“你看着,这刀镰刀就要成了!”他赌气似的用铁钳把砧板上的铁条重新放进了灶火里,等烧得通红了才拿出来又举了大锤叮叮咚咚的敲打。
郑大和曾家大哥对他这种急欲证明自己的行为有些尴尬。
“好啊,我正好想看看镰刀是怎样被打造出来的!”顾嘉示意他们都别管自己,干脆找了个凳子坐下来看。
不得不说,曾家大哥真是一名合格的手艺人。刚才说话时明明还很腼腆的一个人,举起打铁的锤子,整个人突然画风一变,就跟换了个人似的。
严肃、专注,这些字眼全都不足以形容此时他的认真程度,铺子里顿时只余下极富有韵率的敲击节奏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