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算起来,一百斤一点都不多,甚至还有点不够呢。
“奶,往年棉花是多少钱一斤?”苏念念问。
“这个时候还没冷去买的话就三百文钱一斤这样。”
“冷的时候也跟这个价差不多。”
虽然棉花轻,但是古代在马路这方面可是差的很远,所以贵的话,几乎就是贵在运费上了。
一百斤棉花,那就是五十两,她奶能乐意吗?苏念念深深地怀疑中。
“奶,现在家里赚钱了,我觉得该买多点棉花,至少让大家吃饱穿暖啊。”
“总不能赚钱了还不舍得花吧。”苏念念先给她奶做好思想工作先。
“直说,奶要买多少斤才够?”
苏念念伸出了一个手指,苏老太瞪大眼睛,简直反应不过来。
第一时间就是想一百斤棉花那是多少钱。
想到数都数不清多少钱,苏老太当即就想掉头走了。
“乖乖,奶这次就只带了十两银子出门,要不下次再来买?”
十两银子,苏老太那还是看在带了苏念念出门的情况下才会带那么多钱的。
以往她来县城,那都是带一百文钱都多了。
“没事,奶,等会爹过来就有钱了,而且我身上有啊。”
“一百斤是不是太多了?”苏念念虽然伸出了一个手指头,苏老太一想就知道是一百斤。
毕竟一斤不可能,十斤,肯定不够。
那就只能是一百斤了。
“掌柜的,这价格有没有便宜的,我们要多些。”苏老太道。
“那你们要多少,我看看能不能优惠给你,实在是今年棉花收回来也很高价。”
“而且这中秋才过天气就开始凉了,所以我们去收棉花那都是去抢的,价格都被抬得高高的。”
掌柜也是没办法,市面上今年几乎都是这个价了。
要是再降温,怕是价格一天天都有得变。
“我们要一百斤的话能便宜多少?”
一百斤,那还真是大生意,虽然棉花不愁卖,但是现在天气还不算冷那棉花也碍着仓库啊。
“四百八十文钱,一斤给你便宜二十文钱怎么样?”
“买那么多干脆四百五十文钱一斤好了,掌柜的,之前我在你这买了多少布料啊,你也别老是赚我钱了,这次便宜点吧。”
苏老太是个讲价的好手,为了磨下价格,硬是在这跟这掌柜耗了差不多一个时辰。八壹中文網
连苏老三都过来了。
最后掌柜都说不过苏老太了,四百五十文钱一斤棉花的价格卖她,还答应了送货。
“行,那我等会买了东西就过来,等会一起回。”
一百斤棉花又不是在店铺里说有就有的,掌柜还要去拉货回来呢。
家里生意做得好,调味料又没了,这次苏老太直接要了五十斤粗盐,一百斤的酱油,一百斤的花生油。
这次也是出大血了,什么都是一百斤的要。
给钱的时候,苏老太心都在滴血。
不,是流血。
逛完这些,苏念念看见路边上居然有黑芝麻卖,赶紧让她奶给全买了。
全买了也就十斤。
“奶,我们去买个小的石墨吧,能磨这小芝麻的。”苏念念道。
她娘怀孕了,现在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芝麻糊就很不错。
“不用,石墨你表叔家里有,去他家里拿就行。”苏老太道。
“那奶,你知道哪里有核桃卖吗?”怀孕每天吃几个核桃挺好的。
然后又买了核桃,红枣这些才去买棉花的店铺。
说好的一百斤,最后要了一百五十斤。
另外的五十斤是苏念念自己要的。
难得价钱谈好了,不买才傻。
而且家里买一百斤,那分到手的肯定不多。
她娘怀孕了,还穿暖和才行,要是冬天生病感冒那就大件事了。
她大哥他们也是,大冬天还要上学堂呢,可不能冷着。
她爹也要出摊,一个个都要穿暖和了。
一百斤棉花,两车调味料,加上自己驴车,那就几台车浩浩荡荡的往老苏家走。
那些棉花可都还没给钱的。
几十两银子,苏老太本来想自己给的,苏念念不让。
那一百斤,苏老太给的,四十五两银子。
另外的五十斤,苏念念自己给的二十二两五百文钱。
那五十斤棉花自然是搬进梁氏的房间了。
苏念念对自己房间要求比较高,自然不可能把杂物放自己房间。
她们自己那都是会弹棉花的,所以苏老太当即就开始分棉花。
做被子做棉衣那也要很长时间呢,做好都冬天了。
九床被子,苏老太留下了六十三斤棉花,让她们下午就开始做被子。
剩下的棉花苏老太先收了起来。
苏念念第一次看见是怎么弹棉花的。
才知道做一床棉被居然要费那么大的功夫。
看着她娘站那里满头汗,苏念念就去找她奶了。
“奶,我们村里没人会弹棉花吗?能把活给人家干不?”
得了,就这样连弹棉花都不用她们干了,直接给了村里专门帮人弹棉花的婶子去做了。
水果吃得快,苏念念每天都上山一次去摘水果。
后面她还找到了苹果。
怀孕每天一个苹果最好了,除了梁氏有这待遇,其他人那都是没有的。
天气一天天的变冷,叫花鸡好像更好卖了。
九床大棉被已经做好了,后面的棉花苏老太也发下来了,全家每人做了一件冬衣。
苏念念的那五十斤棉花梁氏现在才动手。
虽然苏念念自己也买了棉花,但是该分给三房的还是会分的。
苏念念买的那五十斤棉花,梁氏又给他们三房每一个人做了一件棉衣。
还一人做一个比较扁的枕头。
就这样也还有十多斤棉花剩。
梁氏干脆一人又做了一件薄一点的棉衣。
因为家里布料很多,怀孕后苏念念又不怎么让梁氏干活。
所以梁氏都开始做小孩的衣服了。
梁氏的这个孕期,过得真的让人无比的羡慕。
何氏李氏看着别提多酸了。
天气一天天的冷了,老苏家之前租出去的田也到了收租的时候了。
差不多四十亩地,五成的收成给收了回来。
老苏家那么多人,看着一个个运粮食来他们家的人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