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
叶玄修为再次精进,成功突破至金丹后期。
“唰!唰!”天空上掠过两道身影。
小蓝与大蓝好似感觉到叶玄修为的突破,特地前来恭贺。
“主人,你又突破了!”灵蛟王惊讶万分。
“小场面,没必要这么激动。”
叶玄淡淡一笑,“倒是你啊大蓝!这都过去多久了,还是卡在结丹初期。”
“你再看看人家小蓝。”
“虽然吃得多,但总归还是能够吸收下去,现在它也已经突破到筑基中期,再这样下去,保不准几年后你就被赶上了。”
灵蛟王闻言看向了一旁的小蓝。
“嗝...!!!”小蓝慵懒的打了一个响嗝。
灵蛟王看着面前这比起自己还高两个头的小蓝,顿时脸色一黑,“主人!这你可不能怪我!”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亏小蓝继承了我这优质的血脉,小蓝它才能够有这么快的进步速度!”
这对父子体型相差甚多。
倘若不是知晓内情的人。
可能在见到这对父子的第一眼,都要颠倒了它们的关系。
认为小蓝才是父亲,而大蓝才是儿子。
灵蛟王也是很无奈,尽管自己嘴上这么说,但心底却是时常犯起了嘀咕。
它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
我特么是不是被绿了?!
也不怪灵蛟王会有这种想法。
毕竟小蓝的成长速度实在太快了,而且也是越长越不像自己。
“大蓝,这点我就要好好批评你几句了。”叶玄神色认真。
“大蓝的天赋可能比起你高上一些,但它依旧是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灵蛟王听到这里之时,心中却是挣扎呐喊着,“这小子尼玛天天就知道吃吃吃,这算哪门子的努力!”
“相信只要你也付出足够的努力,修为定然也能够得到不小的精进。”
“你再看看我,天资平庸,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矿工,不也是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一路修炼至金丹后期。”
听着叶玄的告诫。
灵蛟王表面上殷勤的点着头,但其实心底已经在百般叫苦。
好一个天资平庸,好一个平平无奇的小矿工!
灵蛟王心想,要是这世上再多几个这样的“小矿工”,恐怕距离天崩地裂就不远了!
“啊对对对!主人您说的都对!”
叶玄眉头一皱,“你在阴阳我?”
灵蛟王愣了一下,下一刻它眼前的世界上下颠倒。
“唰!”灵蛟王化作一个大旋风,卷起漫天积雪,直接被叶玄扔飞了出去。
一旁的小蓝吓了一跳,立马就精神了起来,一脸无辜的摩挲着叶玄的大腿,生怕被牵连到。
在叶玄闭关的三个月里。
极北冰原倒是风平浪静,但外界的格局却是发生巨大的改变。
晋国出兵十万,配合二宗强者,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大凉各个重要区域。
此刻,晋国正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谋划着该怎样将大凉偌大的国土给全部吞并。
如今的大凉已经算得上名存实亡。
各大反叛头目要么被晋国斩首,要么就是逃之夭夭。
以眼下的局势来说,不出多时,晋国便能够将大凉成功吞并。
早在前几日,晋皇便特地派人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叶玄。
除此之外,晋皇还郑重的告知叶玄,晋国将会在一个月后举办册封大典。
这是要为叶玄重封头衔“镇国侯”。
并以晋国玉玺加冕,使叶玄成为开国以来,除历代皇帝之外,能够动用晋国气运的唯一者。
这个举措,足以看出晋国对于叶玄的重视程度。
纵观淮州的历史,出现过大大小小的国家,但从未有国家开这个先河。
叶玄也是看在晋国能够这么敢豁出去的面子上,接应下了这场册封大典。
更何况被晋国的玉玺加冕,叶玄自身的气运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增幅。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
镇国侯册封大典如期举行。
晋国国都人潮汹涌。
尽管大部分人无法进入皇城亲眼见证镇国侯的册封。
但他们还是想尽可能的近距离凑个热闹。
这场册封大典,晋国邀请了淮州境内许多大势力共同前来见证。
其中不乏齐国以及赵国内的大人物。
此刻,位于金銮殿正前方的祈天台上。
祈天台宽阔无比,已有许多来客入座,等候着册封大典的开始。
“大典都快要开始了,怎么齐国的人还没到啊?”
“说来奇怪,明明齐国的皇室以及齐国三宗都收到了邀请,却没有一个人前来观礼。”
“齐国也太不像话了!完全不给晋国一点面子啊!”
“嘘...小声点,你看晋皇的脸色都已经阴沉了下来,想必此刻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的气愤。”
一些眼尖的来客发觉在场没有齐国的人,感到有些奇怪。
如今晋国的势头正猛,更是吞并了大凉,成为淮州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国。
这场册封大典,理应淮州各国的大人物都要受邀前来观礼。
但眼下,齐国却丝毫不留任何情面,甚至连声招呼也不打一下。
“哎...齐国这是把路给走窄了啊!”有来客感叹道。
这个时候,有几位衣着端庄典雅的修士来到了晋皇的身旁。
“见过陛下。”
“见过陛下。”
“见过陛下。”
“......”
这几名修士也是十分懂得礼节,朝着晋皇恭敬的作揖行礼。
“原来是知贤阁的道友啊!”晋皇闻声看去,露出笑容,也是十分的尊重对方。
知贤阁乃是赵国两大宗门之一,宗门内的弟子长老皆是主修儒道。
在收到晋国的邀请过后,知贤阁也是派出了几名内门长老前来观礼。
“听闻晋国接下来将要册封的镇国侯,对儒道有至深的造诣,乃是一位儒道圣人。”
“不知陛下可否将其引荐与我等见上一面?”
知贤阁的长老们此行还有一个最为主要的目的。
那就是结识一番晋国的儒道圣人。
起初知贤阁在听闻晋国出了一位儒道圣人之后,还是有些不相信的。
但随着深入的了解,他们才逐渐的明白,人间当真是又出了一尊儒道圣人!
儒道圣人,口诵儒道至理,便可引来天地异象。
距离人间上一次出现儒道圣人,已经遥远得难以追溯,唯有从古籍上能够了解到一些信息。
某种意义上,儒道圣人的地位甚至不亚于一尊金丹真人。
“这当难不成问题,不过一切事宜还得等册封大典结束。”晋皇说道。
“有劳陛下了。”知贤阁的长老们齐齐道谢。
“话说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是否是因为齐国的缺席?”
“若是因为此事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帮陛下解惑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