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娇娇流产了?”王老根愣住了。
据王老根所知,王娇娇怀孕已经有七个来月了,这么大的月份,照理来说胎已经坐稳了呀!王娇娇怎么还会流产了呢?
“大伯,娇娇是被周天成那个王八蛋打流产的,在医院里昏迷了足足三天多啊!我的娇娇,她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婆家呢?”丁翠花哭的不能自已。
“弟妹,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赶紧说说。”王老根有些着急。
虽说王老根对上次被丁翠花利用的事很恼火。但是,农村里就这样,有血缘关系的亲戚,除非是结了死仇,要不然,遇上有什么为难事,还是会伸把手帮忙的。
得知王娇娇被周天成家暴,王老根忍不住想再次“多管闲事”。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王”字,王老根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王娇娇被周家人欺负。
“大伯,事情是这样的······”
昨天,丁翠花的邻居周婶子去镇医院看望刚生完孩子的女儿,见到了隔壁病房的王娇娇。
王娇娇求周婶子帮她回大王庄送个信,让丁翠花去医院照顾她几天。
王娇娇动完手术后,身体很虚弱。
偏偏周母对照顾王娇娇的事,一点都不上心。
周天成要上班,不可能一天到晚在医院守着王娇娇。
王娇娇昏迷的时候,周母还会在医院里守着王娇娇,博一个“好婆婆”的美名。
王娇娇醒后,周母就回家去了。反正,王娇娇又不能给周母添孙子了,周母才不想细心照顾王娇娇。
王娇娇躺在病床上饥肠辘辘,一直没等到周母来送饭,还是周婶子看不过眼,去医院食堂里打了饭菜给王娇娇吃。
王娇娇想报仇,就必须先养好身子。所以才求了周婶子回村送信,叫丁翠花去医院照顾她一段时间。
丁翠花想去,又有些胆怯。
丁翠花前些天刚被偷了钱,现在身无分文,就算去了医院,也没钱给王娇娇买吃的。
无可奈何之下,丁翠花只好再次来找王老根。
之前,丁翠花“暴富”后,在村里口出狂言,说王老根当支书一个月才十块钱工资,干个几十年也没多大出息。又说周明英巴结李雪娇,才当上了村办厂的“技术指导”。
丁翠花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气的周明英够呛。
周明英放话说,既然丁翠花看不上她和王老根,以后就当没丁翠花这门亲戚。
丁翠花今天来找王老根帮忙,怕周明英骂,没敢进门,特地等在王老根去大队部的路上。
当然,丁翠花这会儿不知道王娇娇不仅失去了孩子,还失去了子宫。
“弟妹,我现在要去大队部开会,你先去镇医院看娇娇,等我开完会后,再来医院找你们。”王老根见丁翠花哭的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不由得心生同情。
但是,王娇娇的事情虽然急,大王庄村办厂的事也同样急。
赖书记那边还等着王老根开完会后去汇报结果呢!王老根总不能因为一个王娇娇,扔下王建民他们就走。
再说了,王娇娇的孩子已经掉了,就算王老根现在去医院,也改变不了结果。
倒不如安排好手头的工作后,再去镇上找周大勇父子俩谈谈。
“大伯,娇娇是你从小看着长大的,你可不能不管她啊!娇娇她在医院盼着娘家人过去替她撑腰呢!”丁翠花眼巴巴地看着王老根,就希望王老根能改变主意。
“弟妹,我有工作要做,最快也要到下午才有时间。你等不及的话,可以先带着建华他们去镇上,也是一样的。”王老根皱起了眉头。
丁翠花这话说的,就差指责王老根不管王娇娇的死活了。
王老根只是王娇娇的伯父,又不是亲爹。王建华和王建设才是王娇娇真正的娘家依仗。
更何况,弟弟王老实的死就像是一根刺一样刺在王老根心上。
要不是为了整个大王庄的名声,以及王建华王建设兄弟俩和他们后辈子孙的前途,王老根铁定会把王老实的事追究到底。
要想让王老根像以前一样对王娇娇掏心掏肺的好,那是不可能的事。
“大伯,你是村支书,在周大勇面前有排面,我家建华和建设只是个农民,去了周家畏手畏脚的,哪敢找周天成算账啊!”丁翠花听王老根的话音不对,赶紧堆起了笑脸,吹捧了一句。
来找王老根之前,丁翠花已经找过两个儿子了。
王建设不在家,王建华一听丁翠花说要去镇上替王娇娇出头,赶紧摇头。
丁翠花逼急了,王建华就扔下一句:“娘,你别听风就是雨,人家周天成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孩子给打没了?该不会是娇娇又想让你掏钱,才故意撒谎的吧?”
王老实死后,留下的银元和首饰,丁翠花分成了四份,王娇娇王建华王建设和丁翠花各一份。
因为这事,王建华和王娇娇翻了脸,说过以后都不会管王娇娇的死活。
丁翠花叫不动两个儿子,只好来找王老根帮忙。
“弟妹,你想让我帮忙,就必须等我有空才行。我有工作要做,不是你家的长工,喊一声就要扔下自己的事跟着你去镇上的。”王老根皱着眉头说:“行了,我没时间和你说话,我要去开会了。”
王老根说完后,急匆匆地往大队部走去。
看着王老根离开的背影,丁翠花气的牙根紧咬。
亏她这些年来还时不时会为当年泼在大伯家门口的一盆水内疚,活该大伯这辈子只有王建平这么个儿子。
等她家娇娇度过了这个难关,她丁翠花不会让欺负过她的人好过!
王老根根本不知道,自己被丁翠花恨上了。
不过,就算知道王老根也无所谓。
人心复杂。
有时候,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感恩。要不然,就不会有忘恩负义和恩将仇报这两个词出现了。
王老根现在全副心思都放在了今天的会议上。
如同王老根所料,建厂房的事,村里的几个村干部都不同意。
“老支书,咱们还是等村办厂赚多点钱,再考虑建厂房的事吧,您看怎样?”王建民第一个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