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伊始,传说中的“鬼月”。
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便会打开鬼门。
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
为了让阴阳二界的人鬼都平安。
自古以来,便有在七月设醮普渡的习俗。
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后一天都要进行拜祭。
鬼月的禁忌也很多,不穿带自己名的衣服、不拍别人肩膀、不吹口哨、小孩老人体弱者夜晚不外出等等。
自从进入七月以来,我的“生意”可谓欣欣向荣。
只不过却并非真正的赚钱。
因为我是一个灵车司机,因为我经常拉的活就是和死人沾边,不是尸体,就是骨灰,总归一般人都觉得晦气的那种。
七月,打头一天开始,每当我晚上出车,总会莫名瞄一眼后视镜。
看到后面坐着很多搭便车的家伙,心里也是发毛,后背脊梁发冷,鸡皮疙瘩骤起。
只不过寻思着与人方便,与鬼方便。
在这样的日子,遇上这些家伙,可能说起来也是冥冥中注定的,只要他们不糟践我,不欺凌我。
正所谓缘来聚去,也算的上是机缘,所以我也不多说话,兀自里让他们自行上车,自行下车。
每每我到了目的地,停好车子,遇上一些不愿下车的。
我也只是扯着嗓子喊道:“收工了,到终点站了。”
而那些没下车的听我这么一喊,倒也会识趣的离去。
这一整个月,我也是感慨颇深,且说今天是农历七月十四,明日就是所谓的中元节,也就是鬼节。
下午四点多就去医院接青青下班。
南方这边对鬼节看的相当重,祭奠先人,以尽孝道,晚上还要合家吃饭。
上官青最近刚调到妇产科住院部。
我乘着电梯到了五楼,却没看到她的身影。
有认识的护士开始跟我开起玩笑。
问我和她什么时候结婚。
我只是憨厚的笑着说,上官青什么时候愿意跟我领证,我就什么时候和他结婚。
过了一小会,换好衣服的上官青从更衣室走了出来,娉娉婷婷而至。
那一瞬间,我在想,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她挽着我的胳膊,和同事们说了声再见之后,两人沿着过道向着电梯间走去。
路经一个病房,只听着里头,哽咽的有人抽泣。
我有些纳闷,这妇产科本来住院的都是孕妇,或者已经生了小孩留院观察的人,生孩子本是开心的事情。
见多了那些家属满脸笑容,开怀大笑的样子,要是有人啼哭,顶多也是新生婴儿罢了。
可是却从来没有听闻有家属在哭泣的,难道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在我看来,整个医院基本都是死气沉沉,任何一个地方都让人觉得厌恶。
唯独这妇产科,产房区,是迎接新生的到来。
这边有欢笑,有欣喜,倒比医院任何一个角落来的让人舒畅。
我好奇的问上官青是什么情况?
按了下电梯的按钮,上官青悄声跟我说。
说那个产妇生下一个小孩,重七斤三两,是个男婴,所有体征都正常。
只是生下来以后,没有哭过。
前两天突然的开始发烧,医生也给各方面做了检查,却也查不出到底是什么原因。
到了此刻,医院已经给了病危通知书。
产妇和家属在病房,而那婴儿却被放置在重症监护室了,刚刚的哭声应该也是他们家属。
如此一说,我倒也是体会到了他们的伤心之处,这无声的抽泣,倒也是令人心下发酸。
我问上官青,为什么她们不转院,去大城市,大医院检查。
上官青说其实大医院已经派来了专门的新生婴儿专家为他做检查。
依旧检查不出问题所在。
而且专家还和家属说了,这样的情况,去哪里都没用。
如果要出院可以,但是很有可能,婴儿一出院,半道就夭折。
但是放在医院,多少还有一丝希望。
说话的瞬间,电梯已经到了一楼。
刚打开电梯门,一个老爷爷迎面而入。
我侧开身子避让了一番,才从电梯里走了出来。
外面的上官青狐疑的看着我说:“你干嘛啊!”
我笑了笑,挽着她的胳膊走了几步轻声的说:“礼让是做人之根本。”
上官青皱巴巴的看着我说:“你礼让谁了。”
我不以为然的说道:“刚刚电梯口,那个老爷爷。”
她有一丝诧异的瞪着我。
愣楞的说道:“刚刚就我们俩下的电梯,也没人上电梯啊,你礼让谁了,真是莫名其妙。”
她这一说,我瞬间汗毛竖起。
不可思议的看了看她,继而心有所思。
上官青嘲笑着说:“方金水,你是不是又见鬼了!”
我呵斥道:“你别胡说八道,七月那什么的,嘴里不要老是鬼呀鬼的说,没有都被你说成有的。”
她朝我吐了吐舌头,到了停车场,开着车子,驶出医院。
回到出租屋,母亲已经烧好了饭菜,就等着我们回家一起吃。
因为明天就是中元节,我让她早上就去父亲的坟上意思了一趟。
中午从乡下下来,和我们一起过这个所谓的“鬼节”。
乡下有很多种说法,有些人是过7月14,有些人是过7月15。
但是不管是哪天,鬼节虽然听上去不怎么好听,甚至有点令人后怕。
但是随着岁月的洗礼,这节日在我们这倒成了像年三十,或者中秋节等等一样的团圆节。
只要在家的,方便的都会聚在一起吃一顿饭。
吃过晚饭,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如果放在农村,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在三岔路口,或者在自家门口的路沿上盛碗米饭。
米饭上插着香,在撒些纸钱之类,这叫“拜门口”
所谓「鬼门」一开,所有获准可以返回阳间探亲的孤野鬼,将会自阴间一拥而出,四出抢食供品。
因此,在鬼月,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摆供祭祀,称之为「拜门口」。
让途经的孤魂野鬼小歇吃食,祈求它们别入屋侵扰家人。
通常只是一碗米饭,然后点上香烛,撒些纸钱。
农村倒还好,大家都心里有数。
一般这些东西都是在三岔路口,或者没什么走动的路沿置办一番。
可是到了城里,这些乡俗就没那么容易了。
没有人迹罕至的三岔路,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楼道下头的弄堂里,弄个脸盆,里头烧着纸钱,旁边点着蜡烛香火。
场景和曾经一部林正英的电影当中的画面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