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宫的黎岐见道德天尊询问,丝毫不惧,侃侃而谈:“我乃女娲娘娘的后人,自当维护母神,不舍她受到一丝伤害,若是娘娘出手,令妖族祸乱朝政,倾覆天下,会背上千古骂名,何苦为之?”
“娘娘宅心仁厚,功德无量,怎能因为不孝子所为,毁了这万世基业?千载功德?自当由我们这些子女出头,替您找回颜面,不劳烦娘娘费心神,还可借此机会,将娘娘功德散播,巩固圣位!”
黎岐说着,周身法力尽出,凝聚成一道月华,投入纣王宫中。
四圣人以窥天镜看着,以观其效。
而女娲面色本就平缓下来,如今更是“由阴转晴”,所有严厉之色全然不见,端正的鹅蛋脸上,露出两个浅浅的酒涡,更显和气。
女娲娘娘皮肤白嫩,光滑细腻,眼眸如星辰光照,温柔地看着眼前画面。
朝歌
皇宫内
一群装扮精致的少女,姗姗走来,她们手掌微屈,捧着各色珍奇菜肴,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衣裙随风摇摆,恍惚间露出了皮质的鞋头,玲珑的玉足。
商朝后宫内,大多皆是拥有苗条身姿,步履轻盈,仪态大方的宫女子,用于服侍君王,以及君王的各路嫔妃。
大殿之内,纣王正在做着一场美梦,他到了一处仙境,只见此处仙雾缭绕,灵气逼人,在他的前方有一处巨大的瀑布,瀑布中央有一块椭圆形的青石。
青石上方坐着一个透明衣裙的女子,她白璧无瑕,肌肤隐隐放光,好似刚刚洗罢沐浴,从泉水中缓缓走出,在水雾的映衬下,身姿绰约,朦朦胧胧,丝绸做的薄衫半裹着身子,露出半侧肩膀。
纣王顿时⼼⾥涌起了浪涛,这浪涛仿佛带着神奇的情绪,如同轻纱笼罩的雾,将纣王包围了起来,使他恍恍惚惚感到,身上充满燥热,和激动。
他疾步上前,伸手欲探美人,想要拨开云雾看清她的真面目,未曾想,手刚刚搭在那美人的肩膀之处,只感觉入手的肌肤枯燥且干涸衰老,再定睛一看,眼前的美人竟然是一个拥有年轻的脸,苍老的身体的一个和尚。
纣王的身体顿时萎靡下来,刚刚所有的激动全部被风吹走,看着眼前这个和尚,他只感觉到了阴森害怕,于是他慌不择路,想要逃窜。
可怎么逃也逃不掉,纣王急了,大声呼喊“护驾”,可扯着嘶哑的嗓子,喊了很久,也没有人搭理他,他只好端坐一旁,试图与这个和尚交谈。
可他还没来得及张口,突然间大地震动不止,这一瞬间眼前的美景全然不见,原本山清水秀,水波渺渺的瀑布,一瞬间变得干涸,甚至裂开几大道口子,露出血红的岩浆。
而天空之上好似被人打碎了一个大洞,这个洞正在纣王的上方,他可以很清晰地感觉到上方传来巨大的吸力,想要将他填入这道时空缝隙之中。
纣王死死的扒着坐垫下的野草,抠着石缝,直到指甲都劈了,鲜血沁染整个手臂,也不愿意放手。
而且,还远不止如此,他看到往日里熟悉的文武大臣,最会谄媚拍马屁的费仲、尤浑等人,在危机关头,完全没有想起他这个帝王,而是一窝蜂的往城外走,将他抛出颅脑后。
天上的巨石落下,眼看就要将他砸为肉饼,一道巨大的光芒挡在了他的身前,他连忙捂住眼睛,等到再次睁开的时候,就发现一个巨大的人首蛇身的女子。
正站在他的前面,伸着双手替他抵挡所有风雨,他刚想感激的道谢,却发现这女子飞天而起,将手中各色的石头,炼化成一个巨大的缺口,朝着破碎的地方而去。
纣王被这女子相救,本就产生了雏鸟情结,眼看女子要去送死,他连忙拉住他的衣角,呼喊道:“姑娘,切莫冲动行事!”
谁知眼前的女子冲他轻轻一笑,声音里带着神圣之意,道:“今日天将倾覆,乃命中之劫,女娲有这力量,自当一马当先,以身作则,拯救苍生,你快退去吧!”
说着,用手指轻轻一挥,纣王便回到了安全地带。
他亲眼看着天上的火球砸在这个女子身上,也亲眼看着大地一片哀鸣,死伤无数,女子冒险前行,每一步都极为艰难,比他躲在这个安全的角落还要艰难。
纣王不禁面色动容,心中惭愧,想必这就是母神女娲娘娘了,敢于舍己,救天下人者甚少,不问前程,只问心无愧,不惧风雨,不畏魂消梦散,却不苛刻凡人回报,这才是神的真谛。
纣王在心中暗暗发誓:“待梦醒,定要奉天书,下罪己诰,向全天下认错,向女娲娘娘道歉……”
就在他暗暗沉思之时,大地之上突起洪灾,洪水肆虐,频繁冲刷着悲惨嚎叫的人们。
女娲娘娘就在他眼前,以身补天,堵住缺口,拯救世人。
他被眼前的一切给吓到,看着阴云密布天空渐渐变得恢复常态,突然泪流满面,而眼前场景一换,又来到了女娲娘娘造人时的艰辛。
这个梦极长,以往在古籍传说之中,所有的场景都被他亲身经历,纣王就坐在他藏身的地方,面色冷峻悲苦,周身弥漫着沉重压抑的气息。
等到再次睁开眼睛,恍如隔世,沧桑的心灵终于得到释放,纣王劫后余生,抱着眼前的皇后痛哭。
“来人,快给孤王整理衣冠,孤要身着正装,前去女娲庙中赔罪,宣文墨官伺候,着神婆在侧,孤王要亲写罪已诰,让万民知晓孤之罪过,向女娲娘娘诚恳请罪!”
“王上……这?”
姜皇后虽不解其意,可多年夫妻,自然知道自家夫君是何等人,虽然在女色方面有些放荡,也不至于到不堪的境界。
本是听闻,纣王近日在女娲庙胡作非为,赶来劝谏,却并未想到纣王一梦,竟然清醒过来,伏地请罪,且面容真挚,并未丝毫作伪。
姜皇后大喜,口中呼道:“王上知错就改,乃是我朝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