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真在拿到投资的那一刻,就着手开始调研。最终和李商他们决定还是要建写字楼。
两个多月的暑假时间,杨舒真紧赶慢赶最终才敲定了方案。本来打算在这里和秦裕一起监工,但是杨母在海城,突然来了一封信。
告诉她三哥在乡下受伤了,但是自己也没办法动身,想着杨舒真离他还是比较近的,可以过去看他一下。
从杨舒真来到这个年代到现在她都没见过原主的三哥,只是在信中浅浅的交流了一番。记忆中三哥是对她极好的。
杨舒真和秦裕商量了一番在港城这里,还有其他人可以过来监工,但是三哥受伤了还是过去看一下为好,毕竟好几年都没见过了。
杨母信来的第二天,杨舒真就开始打包东西。
腊肉,白面条,精米,一年四季的衣服,手表,钢笔等等。
把能想到的见到的全都给带上了,记忆里三哥从小是最疼杨舒真的。
带着好些东西。一路颠簸从深城到西南偏远地区的卫城小县城,一路走来山高水远,路途崎岖,好似到了一个山坳坳。
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作为一个边防小城。他的防御战略地位还是不容小觑的。
杨舒真的三哥委托人一大早就从山坳里出发,到县城里的火车站去接她。杨舒真和秦裕风尘仆仆的下了火车,四处张望着寻找三哥到底在哪。
果然看到一个淳朴的农村姑娘,手里举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杨舒真的名字。
杨舒真走过去打招呼,“请问是杨冬庆让你过来接我们的吗?”
那农村姑娘看到一个那么漂亮温柔的女生走过来,有些羞涩的说道“是杨知情让我过来接你们的。跟我来,我爸在外面牛车上等着我们呢。”
那女孩子想伸手接过杨舒真手上的行李,“我来帮你提吧。”
杨舒真有些不好意思,看到那么瘦小的女孩子提着行李,就连忙拒绝了她跟在她的身后走出火车站。
果然在外面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男人,抽着旱烟坐在牛车上,在牛车后面还铺满了稻草。
看到他女儿过来了,赶忙下车,帮杨舒真和秦裕将行李放在牛车上。
秦裕将在深城买的烟递了一盒给那个男人。
那个男人接过去,又惊喜又有点慌张说,“哎呀,这辈子还从来没见过这样子的烟,谢谢后生了。这是国外来的洋烟吧?”
“没事儿叔,我平时也不抽烟,这次过去看看三哥就带了一些烟,分给乡下伙大家伙一起尝尝。”秦裕刚坐下就用烟跟那个男人打开了话匣子。
杨舒真和女孩坐在后面相视一笑,明白了这种男人之间的打招呼的方式。
一路上女孩叽叽喳喳的问杨舒真外面的城市是什么样的,尤其是听到杨舒真竟然是首都的大学生更是一眼星星眼的看着杨舒真讲话。
女孩拉着杨舒真的手说,“姐,姐姐,以后我也能去首都读大学吗?”
“当然可以呀。”杨舒真看着那女孩崇敬又羡慕的眼光温柔的给女孩打气。
“我的同学中有很多都是来自乡下农村,相信你也可以的啊。”
秦裕和男人在前面聊着,杨舒真和女孩就在后面谈天说地。
走了大概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才终于走到了村门口。
一下牛车女孩就带着杨舒真直奔知青点去看望她的三哥。
一推门就看到知青点被打扫的很是干净,柴火堆放的整整齐齐。
女孩告诉她说杨知青就在里面那间屋子里休息,说完还指了指。
杨舒真提着行李站在门口,有些不知所措,最终还是下定决心,慢慢的走到房屋门前推开。
“三哥,我来看你了!”杨舒真的话音有些哽咽,颤颤巍巍的将行李放下走到床前。
“真真!真的是你,你来了!”
原本躺在床上休息的男人听到声音顿时惊醒。
杨冬庆挣扎着起床,想要下来扶杨舒真,好好的看看她,可是自己的腿伤实在是疼得厉害,原本已经坐起来却又跌了回去。
“哥,不着急,你赶紧躺回去。”
杨舒真三两步就走到床前坐下,仔细的将三哥重新扶回床上,这时眼泪已经啪嗒啪嗒的往下流了。
原本还在担心好几年没见的三哥会是怎样的情形,没想到一看到那个清瘦的男人自己仿佛已经和他相处过无数次,那来自血脉里的召唤是挡不住的。
“这就是妹夫吧,你好,坐吧。”杨冬庆看杨舒真身后跟着一个提着行李的男人,就猜到了是他妹妹在乡下结婚的对象。
他仔细的打量着,看着那男人身材魁梧,一脸正气,对一直守护在妹妹身后,也知道妹妹是真的遇到了对的人。有些生气又有些难过。
终究还是长大了啊。
杨舒真很是心疼三哥在这乡下受了不少苦,尤其是身子看着愈发的单薄了,原本还是健健康康板板正正的小伙子,但是怎么瞧着愈发的清瘦了。
从一进屋到现在眼泪都没停过。
“好啦,别哭啦。”
杨冬庆安慰着自己那娇气的妹妹。“怎么能还像小孩子一样天天的哭呢?我现在好得很呀。”
“哥——”
杨舒真这才止住眼泪,将自己的给三哥带的东西全都掏出来。尤其是那钢笔和墨水还有好一些学习资料。
吃的用的什么的都先不拿,杨舒真知道三哥最喜欢的就是学习了,于是紧巴巴的将那些东西递给三哥。
可惜三哥在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居然没考上这让杨舒真很是不理解为什么,要不然他们早就在首都团聚了。
三哥听到杨舒真的疑惑。眸子里的神采一暗,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低下头,将话题岔开。
杨舒真自知戳到了哥哥的痛处,也不再死缠烂打的追问而是将自己在首都照相馆拍的团团和圆圆的照片递给三哥。
“这就是团团和圆圆吧!”
看着照片里乖巧可爱的孩子,三哥的内心早就化了。
“真可爱,跟你小时候简直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