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铁炼铁的书本汇编好了,不过一时之间,林笑儿也没空进城找到尹弈啸。
转眼就来到了林芳儿出嫁的日子,家里的生意都暂停休业一天,积极筹备婚事。
全家都挂满了红色的绸子,每扇门也贴上了红色的喜字,十分喜庆。
村里有些交往的人家已经带着鸡蛋、布头之类的贺礼上门。
“林家现在都这么富有了,却还是泥砖房子,看起来就不大般配。”
“于家那小子也是个有福的,娶了林家的姑娘,看先前那陪嫁送去的东西,真是让人羡慕啊。”
“林家姑娘嫁过去可就能住上青砖瓦房了,也不知道林家什么时候打算重新建房。”
几个妇人手头帮忙择菜,嘴上也没空闲下来。
林笑儿正在林芳儿房间里陪着呢,林芸儿也在,家里现在未成亲的姑娘,就剩她们两个了。
村里不像城里一般,还专门抽一天时间来给新娘子添妆,都是在成亲这天出门前就给了新娘。
林笑儿也不知道准备些什么礼物比较妥当,从空间里拿了一套全新丝绸料子的睡衣,还有一个翡翠镯子,一本小人书。
不要问她为什么有小人书,这都是她从空间电脑里打印出来的,至于电脑里为什么有这些东西,这个也不知道了。
“这是什么?”林芳儿感觉这东西,跟昨晚她娘给她的东西,质感似乎有些像。
“好东西,等你过去那边了你再看,收好来,我给你藏箱笼里去。”
“神神秘秘。”
也没继续问下去,村里认识的一些小姐妹也从外面进了房间,大家都是小姑娘,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
带来的大多都是一人一块亲自绣好的手帕,图个热闹。
吉时一到,迎亲的新郎已经在外面等着,鞭炮响了好长一段时间。
林芳儿被媒婆盖上红盖头,被牵着去了堂屋。
同于景安一同拜别父母长辈,出门的时候是林玉松背着出去的。
随着锣鼓声音越响越小,迎亲的队伍也越走越远,直至最后看不到人影。
喜庆的日子中夹杂的那一丝不舍,在队伍走后,也逐渐消散。
家里还有来贺喜的客人需要照顾呢,院子里又热闹了起来。
林家的午饭吃得很丰盛,来吃喜酒的村民们,都觉得林家实在是太实在了,他们带来的贺礼似乎也薄了些。
不过也没人在意太多,热热闹闹的吃完,大家帮忙收拾了碗筷,才慢慢散开。
林家送亲去的几个兄弟目前都还没回来,大概在于家吃过晚饭才会回来。
家里似乎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二伯母仍旧有些低沉。
前面生的两个都是儿子,一直都是娶媳妇进门,第一次送女儿出门。
果然娶媳妇和嫁女儿的心情,很不一样。
明明知道女儿嫁得不远,但还是会操心,明明女儿才离家不到一日,却开始思念。
感同身受的,还有大伯母,“芳儿还好哦,嫁得近,想家了一会会儿就能回来,也不知道我家的菀儿现在在哪,生活得怎样。”
说着说着,眼眶里蓄满了泪水。
林菀儿,是林家大伯的大女儿,早在老家的时候就已经出嫁给了镇上一开铺子的后生。
去年逃荒的时候,约好在路上碰面的,结果直到现在也没碰上面,真是不知道对方现在到底什么情况。
林笑儿对这个大堂姐印象不深,比她大好几岁,又出嫁了好些年。
“没事的,大嫂,吉人自有天相,菀儿应该在哪个地方也好好生活着呢,以后总会再见到的。”林母开口安慰。
林笑儿觉得这种场景她不适合出现,最不会安慰人了,悄悄退了出去。
三月中旬,天气真的暖和起来了。
骑着马上了自家后山,撒了草种的地方已经冒出了小草,渐没马蹄。
山上的马群、羊群、牛群都懒懒散散的吃着草,好不自在。
之前移植出来的果树,长势良好,基本没有枯死的。
林笑儿策马在山上跑了几圈,最后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坐下,思考今年家里的生意应该有哪些新突破。
不如开个羊肉馆吧,家里之前的快餐摊子生意勉勉强强,收入的大头还是外卖。
找个热闹些的位置开个羊肉馆,外卖生意继续做,还能吸引更多客人。
但是开羊肉馆的话,那就不是普通小饭馆了,得弄个大一点的,起码也得有两层楼的铺子才行。
家里这么多羊,只靠卖活羊,赚的也实在有限。
还是得开个家庭会议,一起讨论讨论,
并且,就她这个尿性,估计也就嘴上提提主意,出个菜单,最后真的要干活的,还得是自家大哥来操心。
不过铺子她可以买起来了,到时候租给自己家里,便宜些租。
她赚这么多银子,家里除了爹娘知道,别人都不知道。
她也不是一个爱露富的人,平时穿得也简朴,家里别的人要知道她这么有钱,她也担心别人会乱想。
更何况,玻璃的收入,刚开始分成确实是很多,但随着市场慢慢饱和,以后也不会再有这么多。
不过,这门生意还是抓在他们手上,别人也学不会去,很多年以内,这钱还都是他们该赚的。
庄安村,于家。
不同于林家的安静,于家仍旧还热热闹闹的。
村民们都在说新娘子如何如何漂亮,嫁妆如何如何昂贵。
特别是说到那带有大镜子的梳妆台。
“还想着新娘子是幸运能嫁来于家这么好的人家,我看新娘家家底也很不错啊。”
“可不是,那梳妆台做得可多精致,特别是还有那么大一面镜子,听说城里那么大一面镜子好几十两呢!”
“啧啧啧,这么贵的吗?这也不能吃不能喝的,买这么贵的镜子,可真是舍得。”
“你不看看人家别的陪嫁品,那床啊,衣柜啊,箱子啊,哪样不是好的,难怪于家这孩子,这么多年不成亲,就看上了林家姑娘呢。”
“你们听说没有,林家还有个木工工坊呢,听说那梳妆台可都是他们自家工坊里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