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迎雪上门,是为了跟宓梨说一声,今年红缨军家里头人的补贴已经发下去了。
她们累了两三个月好在现在是全都下发了,各地送上来的信,都说已经安排完了。
见到门口的人,她特意问了一句,宓梨便把那一大一小上门的目的说了。
“哈哈哈——”范迎雪听后就大笑,这可能是她这几个月听过最好笑的事情了,怀里抱着荣昭,不由得打趣荣昭道:“哎哟,我们的小郡主呀,这还不会说话呢,就有人上门求娶了。”
宓梨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你是没见到,我听到那话,是有多荒唐的样子。
原以为是因为那些稀奇的事情,想要见一见,这也就罢了。谁知道,开口就是想要在府里头住下,跟我女儿日日相处着。”
范迎雪没忍住笑,逗着荣昭,“这是想跟我们小昭昭日久生情,青梅竹马呀。打得好心思。”
“说是什么无争之地苍家的人,我听都没听过。”宓梨也只是在群里听到姐姐们提起过。
“无争之地?”范迎雪好像在哪里听过,姓苍?她摇了摇头,实在是想不起来,也就不想了。
宓梨看着范迎雪摇头,便知道,她也未曾听过,“看来,你也是不知道了。”
范迎雪:“我回去问问祖父,越是老一辈的,知道的也多一些,咱们对那些都不大在意,还是问老者比较靠谱一点。”
宓梨点了点头,问她:“陈曦然真要退出群英荟了?即便是成亲,也没有什么,我不是也是成了亲的吗?”
范迎雪笑道:“齐王妃那边已经邀请她了,可是去了三四回了,咱们这边,就直接放人吧。”
“行吧,到时候别忘了提醒我备一份礼物,这样的姻缘好事,咱们也得去凑个热闹。”这大概是宓梨第一次参加别人的婚礼,她可是很爱凑热闹的。
反正亓官昼出去训练了,宓梨就把范迎雪留下来,叫了卫夫人作陪,一起吃了一顿饭。
洋沙城的贫穷村庄。
有一个寡母还一个七八岁的女孩儿,寡母带着女孩儿问了一路,终于找到了等候在路边的人。
四方桌上,摆满了名册书本,登记的女子看着还没有过来领取的人,急得都快要嘴上冒泡了。
见到缓缓走过来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女儿,笑着问道:“女儿的名字叫什么?”
寡母缓缓地说道:“叫杨春,今年十九,家住老山村。”
女子查看了一下名册,确定真的有这个人,然后又看了一下物资领取单,确定阳春的家人没有人领取过,对着女人说道:“把你女儿的印给我看一下。”
寡母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团子,解开布团子,从里面掏出半截手指大小的印章。女子检查了一下,用印章盖上了红色的颜料,确定是真的印章。
这才在领取物资的纸张上,杨春的名字上面盖了章,一共是十二两银子,五十斤的白米,并一些瓜果蔬菜,十斤猪肉,两只鸡。
在纸上盖上自己的指纹后,寡母看着这么多东西,激动地手都在抖,但是这么多东西,她也拿不回去。
女子看着身边的护卫,吩咐道:“还是按照原来的规矩,跑的越多,拿的钱越多,帮忙吧!”
“是!”护卫把东西都放到推车上面,让寡母等一会儿,要是有人跟她们同村,或者同一个方向的,他就一起送过去。
小孩儿见状,凑到女子身边,问道:“姐姐,要是我们被欺负了,也可以找你们帮忙吗?”
女子笑道:“自然可以,我是县令千金,要是真被欺负了,就去县衙告状,我帮你们。”
小女儿笑了笑,道了声谢,“谢谢姐姐!”
女子告诉她:“明日呢,我们还会到你们村里走一趟,你们家里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及时说。”
小女儿朝着女子挥了挥手。
满满一推车的东西,被护卫一路送到各家。
最后送到寡母家里,帮忙把东西搬进去,然后护卫告辞。
寡母牵着小女儿的手,看着屋里头的东西,捂着嘴,无声的哭着。
然后又高兴的开始整理,这五十斤大米都是精米,这东西要是拿到外头去换粗粮,能换的更多,但是她不要换,这是她大女儿拿命给她挣回来的,要留着自己吃,要把自己跟她妹妹养的好好地,等大女儿回来。
村里人大多都是重男轻女的,寡母带着那么多东西,被配着刀的人送回来,村里人也有好奇的心思。
隔壁的婶子探头探脑的,开始打探着,等着得到第一手的消息。
寡母也没有隐藏,笑着说道:“那是我们家春丫去参军,人家群英荟给的补偿,每年都有。银子是一年给一次,粮食什么的,都是一年四次,三个月领一次。”
隔壁的婶子很是惊讶,她记得这家寡母就两个女儿,所以才被夫君休回家了,她倒是听说了大女儿去参加了什么红缨军,没想到这女孩子当兵也跟男孩子一样啊。
她可是听说了,那些男孩子去参军的,家里头也跟着水涨船高了,还能进入那些工厂里面。没想到原来女孩子也行。这么一看,家里头的女孩子,也是大有用的。
婶子就两个儿子,听到这样的话,实在是羡慕的很,她要是有女儿就好了,她也送女儿去参军。
这样每年都能有银子拿,还有那么多东西可以领呢,真就是吃喝不愁了,只在家里享福就可以了。
她们可是看到了,那些新鲜的果蔬,镇上卖的可贵了,那果子,她们见都没见过。
还有十斤肉,还有两只鸡呢。到时候是养着也好,直接吃肉也行。两只鸡,也能吃很久了。
寡母因为生了两个女儿,被夫君休回家,家里人也不接受她,也好在她呆了几十年的村子,村长让她自己租了个地方,每个月给钱就行。
她也没有地,每天都是出去挖野菜吃,还要养两个女儿,每天过的很是辛苦。
好不容易大女儿长大了,她也没想过,把大女儿嫁出去换什么彩礼回来。
大女儿说要去参加红缨军的时候,她就不同意,参军那么危险的事情,她不想女儿到时候尸骨无存。
但是女儿很坚定,寡母实在劝不了,只好让她答应自己,一定要平安回来。
大女儿离开,她依旧每天带着小女儿上山去采野菜,有时候村里的人,有心善的,看她们实在是过得辛苦,就偷偷地给了点馒头粗粮。
如今,大女儿已经离开一年多了,她也很想念大女儿,但是她也不会写信,就算写了也不知道找谁送给女儿。
好在后来群英荟的人来,她们专门派人过来问她,是不是有女儿加入了红缨军,然后告诉她,有事情可以去镇上找她们帮忙。
知道她没有地,就帮她买了一亩地,虽然辛苦,但是很开心。
她有了地,就相当于有了吃的东西,以后都不会饿肚子了。
没想到,这一年后,她还能收到来自群英荟另外的补偿。
听她们说,凡是参加红缨军的女子,她们的待遇,跟那些男孩儿都差不多。家里人也会得到补偿。
原以为就是补偿些银钱,以往也是这样,结果真让她惊呆了。
这样好的东西,现在就摆在她的家里。
把肉分了分,给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送了些,自己还能剩下一些,给小女儿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母女两边吃边哭,然后又一通笑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