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钻空子的方法,叶修以前不知道,但是他在刚才打开阵营聊天频道的时候,就知道了。
于是,他一边趴在木桌上,奋笔疾书,一边打开阵营聊天群,和大夏其他的领主们,讨价还价。
是的,叶修是主动打开阵营聊天群的。
他需要其他大夏领主的帮助,这既是维护良善关系的办法,也是能大大提高开发铁矿速度的办法。
要交易!
君子善假于物也!
这个物,指的不仅仅是工具,还有包括外人支持的一切外力。
叶修按照之前各位大夏领主对他的帮助的多寡,以及观感的好坏,赠送了他们一些粮食产出。
毕竟,他可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别人在困难时帮了他,比如杨子昂,王刚等。
那他不翻好几倍地还回去,都觉得不够意思。
杨子昂获得了他赠送的四千斤,也就是两吨的各类主粮,王刚获得了一千斤。
最少的,也有两三百斤。
这些粮食不是试验田中的高质量良种,而是普通田地里的。
虽然可以用来当做种子,还能吃,但是质量比起试验田中的产出,还是差了两个档次。
叶修怎么可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送出去?
就像种花家和巴巴羊家的关系再好,也不会把歼二零送出去一样。
卖都不会卖,更不用说送了。
至于数量相对很少。
不是叶修送不出更多的,只是,他真的心疼啊。
不当家永远不知道柴米贵。
富人很抠搜,成年人也抠搜,这都是正常现象。
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是村民们从土里刨出来的,浸泡着血和汗长出来的。
亲自劳动,才知道每一粒粮食有多么心疼。
自己挣辛苦钱,才会发出屎难吃,钱难挣的感言。
就像一个厂妹,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到月底发工资了,能大手大脚的花吗?
那都是血汗钱啊!
叶修送出去的时候,看似大方,实则心都在滴血。
送完粮食,人情至少在叶修这里,是彻底了结了。
叶修开始板起脸做生意了。
他需要木炭!
大量的木炭!
这一切,都是为了开矿而准备的。
炼铁能用木头吗?
说不能也行,说能也勉强可以,。
因为木头的燃烧温度才几百度,远远达不到一千度。
木炭的燃烧热更高一点,但也高不到哪里去。
而要炼铁,温度最起码也要上千度。
毕竟,纯铁的熔点高达1538°c,燃烧木柴和木炭的窑炉不能融化它。
炼铁矿时,最低的温度要求,也在1200°c以上。
木头燃烧,达不到这个温度,连矿石的初次冶炼,都极其的困难。
所以,木头不考虑,木炭也只能是权宜之计,而且还需要配合风箱使用。
木炭只能做短暂的燃料,叶修需要尽快地找寻更适合的燃料,比如说煤炭,比如说石油,甚至是电力等。
而叶修现在打的主意,就是让这些大夏的领主们,充当木炭供应商。
毕竟,制作木炭,是个人都会。
叶修自己吃肉,也能让杨子昂他们喝口汤不是?
一番讨价还价,他们按照木炭的重量,达成了商品价格的一致。
以物换物,用一吨的新鲜蔬菜,换取十吨的木炭。
他们制作木炭,叶修负责给他们提供新鲜的蔬菜,和一小部分的粮食保障。
毕竟,迷雾世界中,大夏币可用不了。
货币的本质就构建在信任的基础上。
以物易物,也是如此。
就像津巴布韦币一样,他们的官府没有任何信誉,那他们的钱,自然也比厕纸还要不如了。
叶修和其他的大夏领主,基本的信任还是有的。
木炭只是权宜之计,配合风箱使用,也能将铁矿化为海绵铁,海绵铁再加工,就是生铁了。
生铁再次加工,就是我们常用的钢铁。
到了海绵铁这一步,木炭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要换成煤炭,或者其他的加热燃料。
实在不行,大功率的风箱,也不是不行,就是太麻烦,效率太低了。
种花家的老祖宗们,在汉代的时候,就开始利用煤炭了。
但叶修现在可找不到煤炭,他只能用木炭,先将就着。
不过,只要将海绵铁炼制出来,叶修他们就有办法将少量的海绵铁进一步地融化加工。
将海绵铁制作成生铁,再进一步制作成能大规模使用的合金钢,也就是钢材。
只要合金钢出来了,那就可以用铸造的办法,将炼钢的设备给制造出来。
更关键的是,村子里就有无数铁具可以制造了。
比如现在非常稀缺的铁质农具、菜刀、铁锅等。
其实,就算没有煤炭,叶修他们也能加工海绵铁,使其变成钢材。
只不过这个办法,被叶修他们给排除了。
因为村子里,有电能!
利用蓄电池中的电量,对少部分海绵铁,以及从木箱子中开出来的钢铁进行融化加工。
那叶修他们的开矿容器和工具,都会提升至少两个档次。
一些必要的炼钢工具,就能够出来了。
蓄电池中的电量,只能少量的用来当做融化海绵铁和生铁的能源。
它的主要用途,还是供应机械车和水电枪来使用。
毕竟这样的炼铁方式,是破坏性的,对蓄电池的伤害,实在是太大了。
叶修将自己的需求写在了纸上,一直写到晚上十一点,仍旧没写完。
为身体着想,他直接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叶修的早饭都是冬雪和章琬琰小丫头端过来的,吃完后,又待在屋子里,继续闷头奋笔疾书。
纸张上的内容除了有关开矿采矿的,还有他得到的五十张用途不同的物资兑换劵的要求,也给写了上去。
当然,在将自己的需求发出去之前,叶修还要将写出的,有关开矿的内容,给王康他们一帮专家过目修改一下才行。
他只是个半吊子,细节上的知识,还是非常欠缺的。
不过领袖嘛,只要有颗能虚心学习,认真听取下属专业意见的性格,差不多就是个合格的领袖了。
除了自己写的,王康他们也写了一部分要求,叶修没看懂,不过王康说了一下,说是技术支持。
内容太复杂,叶修也懒得看了。
再者,诸葛亮等人,也准备问一些问题。
这些汇总起来,字数超过三十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