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到了八月。
夏如是夫妇在海边买了一大块地。
找人开始修建房屋。
夏如是亲自设计的两层中式别墅。
罗瑾也让人买了一些硝石送到了这里。夏如是教着他和亲爹制冰的法子。
两人都惊呆了,特别是罗瑾,没有想到她让买这个是用来制冰的。一时惊讶的不知说什么。
夏如是让两人不要对外说,一定要保密,平时天热爹就想办法制冰放在家里去除热气。还可以做一些冷饮。
十一月初。
房子修建完成,让爹娘负责管理。平时有时间可以过来住些时日。
夏如是和罗瑾在盐城过完了孩子们的生辰,就启程回了南原。鱼儿六岁了,葡萄四岁了。是该回去好好的学习。
十二月中旬。
一家四口回到了南原。
跟陶老夫妇见面后,让孩子们拜了师。别院里已经布置好上课的地方,等过了年,孩子们就开始每天跟着陶老学习。
孩子们每天上午跟着父亲学习防身的武艺。午饭后陶老学习琴棋书画。
夏如是每天不是在空间种地,就是在后院种菜浇水施肥。
转眼三年过去了。
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很多。罗文轩9岁了。葡萄罗禾静7岁了,上午不买再跟着父亲学武,而是去了药铺跟着师祖学医。比起武功她更喜欢像娘一样。
夏如是当然乐意,医术学好了自保能力也不会差。
十二月初。
收到了罗脉病重的消息,罗脉在去年说年岁已大,不能再为陛下分忧。陛下也同意了,就让他辞官回了京城,
这当今陛下倒是挺能活的,夏如是6岁刚来的时候就听说他病重。现如今都26岁了,他还活的好好的。这可真是熬死了他的几个儿子。
一家人去了没办法,必须回京城敬孝。隔天就去给师父辞行。三人就乘坐上京城的客船。
新年初一。
一家四口到达了目的地。
外面天寒地冻,大雪纷飞。
管家在码头接到后,驾车回了罗家。
公爹的情况很不好,这几年在东边算是把身体磨坏了。估计熬不过这个冬天,夏如是拿了空间的千年人参,让罗瑾给他爹每天吃一小片。争取熬过这个冬天吧。
这一年也不知怎么了。
初一开始下雪,整整半个月才停下的意思。这京城里还好,估计郊外的村子就没这么好受,也许很多地方还有雪灾。
果然一月底就传来京郊有一处地方,发生了雪灾,雪山发生了雪崩,把里面十几个村子的人堵在里面了。进不去也出不来。
如果里面情况不好,那不知得死多少人。更主要的是救援人员进不去,必须靠人工把雪清理出一条路才行。
在这古代全靠几人一点一点清理积雪,再一车一车搬运到别处。起码也的十天半个月才能把通道清理出来。
转眼到了三月。
夏如是倒是听相公说起,那十几个村子受灾严重,一路尸骨未寒,冻死了很多人。也有少部分幸运的人活了下来。
大自然的灾害,谁也不能阻挡,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希望大雪真的能照丰年吧。
四月份罗脉离世,继母宁氏相继离世。祖母白发人送黑发人,伤心过度病倒了。
大嫂办理家中事务。
四月底,罗脉和继母的后事办理完了。大家总算得空闲了下来。
罗瑾自然是有些伤心的。
夏如是也不会安慰人。只能默默的陪着他,让孩子们尽量哄他开心。
五月去大伯家,看望了爷爷奶奶,两人七十多岁了,虽然夏如是常年给了补药养身子。
可还是白发苍苍,腿脚不利索。但好在身体状况还行,精神也好。这里能活到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高寿了。
六月初启程回了南原。
走水路,罗瑾今年运河的水位下降了,但两人并未多想。春季本身就不爱下雨,雨季来临下几场雨就好了。
七月初回到南原。
今年似乎比往年热了一些。回来后绿水也说今年从四月开始就没下过雨了。三月也就是下了几场小雨,连土都没有打湿。
夏如是觉得问题不大。
这刚到雨季,天气又热,说不准暴雨就来了。这时的她完全没有想到,这一生还能经历一次荒灾。
八月初。
每天热的跟盐城一样,但依旧没有下一滴雨。罗瑾和夏如是开始担忧了。
预感也非常不好。
家里有几口井水,似乎水位在不断下降,平时打水的绳子放下去根本打不到水。夏如是让青山把几根绳子拴在一起,放下去才打了一些水出来。
二伯来说,地里的西瓜全靠打水浇灌,可是池塘里的水没有了。庄子里井里的水位也下降了很多。
夏如是立即让二伯在庄子里挖两个隐秘的地窖,准备几十个大水缸装满水放地窖里,再把家里所有的粮食放进去。
尽量节约用水。井里的水打出来存好,不可以用。现在用水就去河边打。河边水位虽然低,起码还能用一些时日。
夏如是觉得今年这么久没下雨,粮食减产已成注定。百姓辛苦忙碌半年交了赋税,所剩不多。怪不得外面的粮食涨价了不少。
只能希望老天快快来一场雨。
趁着晚上的时候,夏如是把空间的溪水放进井里。每天都会放一些,以免水井里水下降的太快。
白天去师父的药铺,也会趁着打水的时候,偷偷放一些水进入井里。
就这样到了十月,依然一场雨没下。运河的水位已经下降百分之六十,已经停运了。八壹中文網
虽然说洛城靠着运河,但这边本身天热就热,靠运河的地方情况还好,但是其他的地方已经缺水了。
别院里自然不缺水。毕竟夏如是每天都会往井里加水。县城上虽然缺水,基本的生活用水还是得到了保障。
二伯一家也还好,井里水不多但是还有,家里提前也准备了不少,只是田地没水灌溉有已经有了裂缝。
二伯说附近有几个县城,很多地方已经缺水严重,举家搬迁来这儿的人也不少。咱们这儿都是因为靠着运河,所以还能维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