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活字印刷(1 / 1)

一切安排妥当,诸葛亮很快在亮光集团成立的兴奋中冷静下来。

书写纸有了,但是现在仍然需要靠人中抄写来传播知识,速度慢,效率太低,极容易出错。

诸葛亮凭借着当初学习是对毕昇的映像,在c瑞的帮助下,又把活字印刷术给发明了出来。

诸葛亮因此建了一个印刷厂,把古代经典的书籍批量印制,进行售卖。当然还有《诸葛亮思想》文选。

诸葛亮为了避嫌,怕用《诸葛亮思想》为书名,给自己带来太多麻烦,便把书名改成了《思想通鉴》。

在这一系列的发明创造中,其它相对简单,诸葛亮最关心的还是印刷术能否正确的运用。

造纸术的发明让文化有了载体,而印刷术的发明让文化有了传播,不再局限于士大夫贵族这个等级,寻常百姓家的孩子,只要认得字,都可以很方便的读书学习。

但诸葛亮也意识到此举很有可能得罪士大夫这个群体,老百姓的思想如果开化,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会引起社会阶层的大动荡!

诸葛亮决定把印刷厂建在卧龙岗的深山之中,还把魏延调了过来担任印刷厂的负责人,主要负责印刷厂安保工作,并且印刷厂的所有工人都是魏延的亲兵。

诸葛亮带着秘书c瑞来到深山中考察指导印刷厂的工作。

“有劳先生!”

众人看到诸葛亮亲自来到这深山老林中,内心激动不已,都放下了手中的工作。

“先生,这个是石匠刘盛,芦山人氏,印章和石刻功夫相当厉害,背调我都做过了,靠谱。”魏延三言两语就把诸葛亮关心的问题都讲清楚了。

“文长办事,我放心,试印,看效果。”诸葛亮言简意赅,直奔主题。

“诺!刘盛,试印!”魏延下了指令。

只见刘盛不慌不忙从一大盘中挑选出了几十个胶泥活字,有条不紊的摆进框内。

这些活字是用胶泥先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后,就成了单个的胶泥活字。

刘盛完成了第一道工序,看向诸葛亮;诸葛亮点头,示意继续下一步。

只见刘盛刷上墨,覆上纸,用力一压。在众人期待的眼神中,刘盛轻轻把纸张揭起来,一段工整的字体跃然纸上。

“诸葛亮思想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行动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见路不走,天下我有。”

虽然都是拍马屁的话,诸葛亮终究是看到了活字印刷术可以用来批量造书了。

所有的工人都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在士大夫府上的书籍,如今不仅他们可以造,还能造的更快更好更准!

“恭喜先生,贺喜先生!”魏延带头高呼。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一起喊道:“恭喜先生,贺喜先生。”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虽然你们现在深居山中,隐姓埋名,干得却是让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大事情,功德无量,利在千秋,历史终将会因为你们而改写!”

诸葛亮慷慨激昂,发表着演讲,但是他知道光靠画饼还不够,接着说道:

“接下来我宣布,印刷厂每年利润的百分之二十赠给魏延,刘盛拿百分之五,其它弟兄们均分百分之二十五的利润,若有立功者,另行赏赐,大家好好干。”

“多谢先生!”

“有钱赚了!”

“发财了,多谢大恩人!”

大家激动高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金钱人干不长。

这点钱对于诸葛亮现在的资产来说如九牛一毛,诸葛亮知道这群人最需要的是什么,也清楚自己想要的。

给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诸葛亮详细观察了整个流程,又提出了几点建议。

首先是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

然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成为版型,这样就具有了稳定性。

另外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

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诸葛亮给出的都是实质性的建议,大家对自己主人的智慧更加佩服不已。

在大家的依依不舍的目光中,诸葛亮离开了印刷厂,在下山的路上长舒了一口气。

要想实现心中的那个梦,现在做的还是太少,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诸葛亮。

真是此忧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章节报错(免登录)
最新小说: 帝国争霸我在大唐造火箭 三国处处开外挂 亮剑之我是孔二愣子 大乾:开局召唤黑骑我无敌你随意 镇北军 女尊世界流浪记II 抗战之西北上将 三国:我逐鹿天下,醉卧美人膝 筑城 穿越古代:从赘婿到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