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每天晚上做噩梦,睡不好觉。
只要一闭上眼睛就有鬼来纠缠我……”
……
病人是个中年男人,他头发凌乱,两眼通红,一看就是睡眠严重不足。
“我来治疗吧,你去帮我把酒精灯和大针拿来,我治快点继续听你讲佛经。”吴明坐在旁边等丁一宁问明情况,主动揽下这个活。
他让病人躺在旁边的诊床上,接过丁一宁递过来的大号针,对他说“我喜欢用大家伙,这个得气快,像这样的病人我只需要几针,你知道我为什么用火针吗?”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你的用意,如果是我治疗这个病人,我可能给他开安神的药,我首先想到是酸枣仁汤的加减,而不是选择针灸。”
“‘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梦魇不宁我们把他当成精神方面的疾病。
从针灸的角度来说,应当找足阳明,还有就是十三鬼穴,晚上睡不着见鬼了,这个见鬼不是说走在路上一个鬼跳出来和你打招呼才叫见鬼,梦见鬼做噩梦也是就梦魇不宁也算。
所以我最讨厌别人说中医是迷信,中医有了这个理论之后它是有治疗方法,疗效的。
我的方案就是‘厉兑相谐于隐白’,鬼最怕火了,只要在他左右脚用上火针,扎一下就好了。”
“那不用火针,这样扎不行?”
“不行,没火鬼不怕,当然艾灸也可以,但是没有我这个大号火针效果好,你看我这样一扎基本上针到病除!”
“不愧是中医博士!”
“喂,医生,打扰一下,你能不能快点,我还要回厂里拧螺丝呢,别光顾着聊天啊,你倒是扎啊!
哎哟!哎哟!这么疼!”
……
病人一瘸一拐的走了。
吴明对着丁一宁说,“我们继续,你再和我说说佛学知识,真是大开眼界了!”
“嘿嘿,明哥,你会鬼门十三针啊?”丁一宁觍着脸问道。
“怎么,你不会?这有什么难的,网上查一大堆!”
“网上那些东西说得太玄了,像你刚才说的,不是路上见到一个鬼才叫见鬼,晚上说扎针还会有鬼在旁边说话,以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还理解不了,但是我不是不相信有鬼这玩意,只是……”
“行了行了,你想学啊,那我就和你说说吧!
你要知道,鬼门十三针一开始不叫鬼门十三针。
鬼门十三针原名是扁鹊十三针,后来张天师用了,成了天师派的了。
后来唐朝甄权从天使派借用了,就变成了甄权十三针。
甄权有个很出名的徒弟——孙思邈,所以又叫孙思邈十三针。
宋朝以后大家开始故弄玄虚了,慢慢就叫做鬼门十三针。”
“啊?原来是这样啊!”
“你以为呢,很多东西就像你刚才讲的佛经内容一样,人家佛自己去讨饭,自己洗脚的,到了现在就变成腾云驾雾了。
说来说去还是以前文盲太多,读书人虽然也不少,整天忙着科举考试做公务员,没有读书人传承这些知识。
而那些读书不行,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传承的过程经常会错漏百出,有些人学了半桶水,觉得这个桶那么大,半桶水好像过意不去,就自己加了半桶水进去。
丢一点,加一点。
慢慢的就变得不伦不类了。
唉,当整个社会的知识分子都热衷学习八股文来应付科举,实际上是文化的悲哀,哪怕再多的人成为读书人,他们也是一种没知识没文化的读书人。
像现在,有多少千万的大学生,和中医有半毛钱关系啊!各个都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来又多了一句掌握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
算了,不扯这个,你对鬼门十三针了解多少?”
“通过鬼门十三针,选心经,心主神志,心乱则神志不清;选督脉等镇静安神;选脾经,气血通,精神好;选胃经主食欲、强身体,调节情志;选肝经通疏泄,抒发情绪;选胆经醒脑,治头晕目眩;选肾经祛失眠多梦。
采用鬼门十三针的同时,还引入了耳穴埋豆疗法,耳在中医上不单纯是一个听觉器官,它是人体的一个倒置,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埋豆可配合鬼门十三针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
十三针分别是:
一针人中二少商,
三针隐白四陵良,
五针申脉六风府,
七针颊车八承浆,
九针劳宫十上星,
十一曲池火针强,
十二会阴不用忙,
十三舌底在中央。
孙思邈,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百邪颠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
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
一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
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
二手大指甲下,名鬼信刺三分深,
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
四针掌后大陵穴,入针五分为鬼心,
五针申脉为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
第六却寻大椎上,入发一寸名鬼枕,
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牀针要温,
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记,
九针劳宫为鬼窟,十针上星名鬼堂,
十一阴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
十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
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
手足两边相对刺,若逢狐穴只单通,
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火针】,三下。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夹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臣,即曲池(火针),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刺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阴日、阴时针左转。
刺入十三穴尽之时,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病人自说来由,用笔一一记录,言尽狂,方宜退针。”
“嗯,记忆力不错,当时甄权十三针的第一穴位是后溪穴,它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人,昏过去一扎这个人就醒了。
你学的都是网络版,我教你传承版本,你记好了……”